APP下载

浅谈初中文言文背诵方法

2016-11-07张秀莲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渔人全文文言文

张秀莲

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求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熟读成诵若干篇章是奠定满腹经纶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文素养之需,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掌握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方法,这样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了,因此,新修定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做了量的规定。但每提到背诵,老师也头痛,因为每年不管是平时还是复习,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往往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本文做了一点方法探讨。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背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82-02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教学占整个教学内容的30%,而且集中在初二、初三年级,在文言教学总量扩大,要求提高的前提下,怎样学习文言文是一个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修定的《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教学提出这样的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对于初中阶段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要基本做到当堂背诵,背诵还需要不断刺激和强化,丰子恺先生告诫子女读书讲究一个"读"字,读字的繁体字笔画是22画。因此他要求每篇诗文必须读22遍,这样就能口熟心熟,永不忘记。目前,可以利用青少年阶段得天独厚的记忆力。熟读成诵若干篇章,奠定满腹经纶的基础,也是培养语文素养之需,在潜移默化中自然掌握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方法,这样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自然而然就培养起来了。因此,新修定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做了量的规定,其中初中背诵文言20篇,古典诗词50首,每提到背诵,老师也头痛,因为每年不管是平时还是复习,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往往效果不佳,学生一听这篇文章要背,表现出一脸的痛苦,发出无奈的叹气,这种表情、叹气足以表明背诵是一大难题,无形中给人一种压力,它就像灿烂生活中的一道阴影。曾经有位同学这样说:"我早晨起床就背课文,当时感觉背会了,记清楚了,但当检查默写时,我只记起来其中的几句,再怎么想也想不起来……"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是下了很大功夫,闭上眼睛一字一句,一遍又一遍,使出浑身懈数在背,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今天背会明天忘,背了上句接不了下句,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路线寻踪法

如《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花林的经历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背诵时可以按照这一线索,由这条线把内容串起来,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复前行)在桃源他干了些什么,以及后来渔人出了桃源,世人无处可觅作为全文的结局,学生紧觅渔人足迹,便可一步步走进桃花源,既而感知陶渊明的避世情怀,采用这种方法,大部分学生第二天就可以背诵全文了。

2.空间顺序法

《核舟记》在一枚桃核上雕刻三人,空间顺序极高,如仅凭语言诵读难以掌握,并容易隐入理解误区,因此先让学生画出文中人物的方位示意图,并通过将文字和图画相对照进行记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体会作者刻画三位人物的匠心独具,同中有异的传神语言之笔,进而感悟"曾不盈寸"的桃核雕刻"为人五、为窗八、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的中国传统微型雕刻的鬼斧神工,全方位诵读直至背诵,烂熟于心是不会有困难。

3.创设情景法

《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涉及语文教学的白描手法,学生平时接触雪景类文章颇多,无法真正体会,因此可以对"湖上影子惟湖心亭一点,长堤一痕,与余舟一芥,中人两三粒而已"中的景物创设情景,首先将此景用水墨画描绘而成,让学生感官体会,在白茫茫的雪野中,湖面上只有一点湖心亭的影子,一道长长的河堤的痕迹和我的一叶扁舟,小船上两三个人影,并感悟美术作品中的"白描"和写作手法中"白描"大相径庭,在此基础上朗读背诵也将顺理成章。

4.故事梗概法

如:《木兰诗》、《伤仲永》、《夸父逐日》等故事性较强且充满传奇色彩的文章,其文章本身的故事性就是教学全文的亮点或突破口,因此不妨改变传统的新课导入方式,以绘声绘色颇具悬念的故事打动学生心扉,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想迫不及待地学懂这篇文章,进而和老师讲得故事对比深入体会,老师在经基础上稍作点拔,学生可轻松背诵。

另外,按照文章内容,叙事线索背诵,适用于叙事类文言文,譬如《三峡》一文中生僻字偏多,学生熟读成诵存在很多障碍。因此在讲解基础上列出全文板书,全文先写山后写水,而写水按照夏——春冬——秋的四季顺序进行,学生围绕板书逐层背诵基本在教师要求的时间内完成背诵任务。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特别长,背诵起来很难,叙述了作者年青时艰苦求学的经历,可以按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样做?的思路来记开篇就点出学习上难以解决的矛盾"家贫"和"嗜学",由此引出了解求学的艰难:无师和无书,那么他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获得知识,成为饱学之士。无书:常借助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因此得以遍观群书,无名师指导,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未尝稍降辞色,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特别渲染了从师求学的艰难:"穷冬时节,穿行在深山巨谷中,四肢僵劲不能动"生活上艰苦异常,粗茶淡饭一日也只有两顿,穿的是破衣旧袍。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这样就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背起来不费劲。

猜你喜欢

渔人全文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全文中文摘要
渔人罢钓归(绘画作品)
渔人的故事
全文中文摘要
青年再造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桃花源记》中“渔人”的身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