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情景引入方式的研究

2016-11-07田茂鸣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调动课题课文

田茂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76-01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亦是如此,然而对于低年级而言更是事半功倍。在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让我真切的感受到富有激情,有的放矢,且形式多样的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地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本身多动的低年级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去倾听、去学习,从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1.导入要富有激情

课堂的学习气氛如何调动起来,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富有激情的教师,再加上富有激情的导入,从而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目光,为进一步的教学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一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上课之前我给同学们讲了《龟兔赛跑》故事,这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故事中的兔子为什么输?"骄傲"一词是同学们对它的一致的认可。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只小兔子,它们也和小动物们比赛了跑步,它们分别跟谁跑的?结果怎么样?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迫不及待的拿书读了起来。小黑兔是和乌龟比的,它赢了;小白兔是和骏马比的,它输了。我相机又问:兔妈妈把最大的蘑菇奖给了谁?为什么奖给它?学生的回答也同时抓住和理解了文中的中心句:"因为它敢和高手比呀!"

2.要明确导入的目的

任何课文的导入都不应该随随便便,要有一定的目的。你想通过导入告诉学生什么,想让学生思考什么,想让他们完成什么样的任务等等,都应该有针对性,要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让学生像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钻。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本身的学习自我控制力就比较差,如果抛一个事实而非的问题,就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完不成应有的教学任务,也不能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如教学《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从题目入手就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伊始,在熟读课题的基础上,给学生们提出:是什么地方的人吃水?课题中提到的挖井人是谁?为什么挖井?这三个问题抓住了课文的中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理解性的读课文,熟读课文之后,学生纷纷举起了充满自信的小手,从他们的眼神中也能够感受到一种学习的快乐,回答更是自信满满。随之抓住"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来体会沙洲坝的老百姓对毛主席的怀念之情。学生们说的快乐,听的认真,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

3.导入方式要多样

每个人都有厌烦的心理,特别是对经常听到、看到和做过的事情或情景产生抵触反感的情绪。教学的导入过程也是如此,如果课堂的导入方法单一,形式枯燥,不但起不到调动学习兴趣的作用,反而使学生得注意力下降,在课堂上我行我素,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久而久之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以上的导入案例一种是故事导入法,通过一些相关的故事,逐渐的引出要学习的内容;一种是问题导入法,抓住课题,提出与之有关的问题,再让学生去读去画,从而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也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还可以应用音乐导入法,在教学《雨点》一课时,放音乐《小雨沙沙》让学去听,问学生小雨点落到了什么地方?相机引出课文,文中描写了雨点落到了哪里呢?很轻松的就将学生带入到了课文中。另外图片导入法,情境导入法等等,只要我们根据具体的课文,恰到好处的应用,一定会有所受益。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第一位的,因此我们应该从低年级入手,抓住导入这一环节,创设形式各异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的教材,溶趣味性与活动性于一体。篇幅短小,内容丰富,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挖掘教材,从导入开始,给学生带去不一样的乐趣。利用教材导入新课,对教材进行分类,我觉得有几种方法。

3.1故事类。故事又可以分为:神话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历史故事、人物故事、现代故事、古代故事等。对于故事类教材的导入,可以用故事讲故事。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的编排并不是单一的,前后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导入设计时,我们要注重知识的连续性。以童话故事为例,在学习《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时,我与前面学的《谁的本领大》、《蜗牛的奖杯》联系起来,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谁的本领大》让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不能瞧不起别人。《蜗牛的奖杯》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荣誉。小猴子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猴子种果树》这篇课文。简单的总结,浅显的话语,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然后再进行课文故事的学习,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再如《"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闪光的金子"》这一组课文,题目中都有引号,教学《"闪光的金子"》时,我直接导入;《"黑板"跑了》、《晚上的"太阳"》课题中的黑板、太阳都加了引号,说明它们不是真的黑板、太阳,有着特殊含义,今天我们来学"闪光的金子",教师板书课题,学生很快发现课题中也有引号,知道了不是真的金子,教师紧接着追问:"那这闪光的金子指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顺势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

3.2诗歌类。诗歌包括古诗和儿歌,此类课文的导入,我们一般都是通过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和儿歌进行导入,这样起到了复习旧知的作用,未免有些生硬,调动不起所有学生的兴趣。诗歌的教学,我认为可以采用直接朗读导入和多媒体课件导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体会停顿,感悟诗句意思。生动的影像资料,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再现古诗的内容,让学生在有声的课件里,饱含激情的学习古诗。

3.3记叙类。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一类课文,多以叙事为主,通过描写事情的具体经过和结果来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这类的课文有写景状物的,有描写日常生活的,有回忆快乐的童年时光的……根据内容的不同,在导入的方式方法的选择上各有千秋。可以联系生活,可以通过有关的动态的画面或音乐,可以通过教师本身、同伴之间或者他人的故事等等形式导入新课。如在教学《好学的爸爸》一课时,这就是一篇很贴近生活的课文,因此在上课的开始,我就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爸爸平时爱不爱学习?都学些什么知识?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将孩子们引入课文中来,"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小朋友的爸爸,他也是一位爱学习的家长,文中写了爸爸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呢?"在导入的同时学生也理解了什么叫做"好学"。

3.4说明类。说明文在低年级的课文中不常见,对于这类文章的导入,我觉得可以直截了当。例如《蚕姑娘》一课,在导入时,可以出示挂图,讲解蚕的一生,让学生对蚕有了初步的认识后再去读课文;也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将蚕宝宝的整个生长进化过程展示出来,再配上解说,以此感知和疏通课文内容,再进行教学,学生的脑海中会随着课文的逐渐深入,而不断地浮现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使得边读边想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深入进去,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通过揣摩和钻研,使我真切的感受到导入是一门艺术,此时的老师真的就像一位导演一样,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里集中到课堂来,让他们的心灵走进文本,理解文本,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文本,抓住课文的中心,巧妙的导入。

猜你喜欢

调动课题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背课文的小偷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背课文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