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16-11-07桂玉芬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桂玉芬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55-02

在语言的学习中,离不开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做好阅读教学工作,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做好阅读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活动的"牵"、"灌"、"关"。赵江先生说:"传统的阅读教学,大抵脱不了教本里的课本,将一篇课文分解成课时教学,扫清障碍、整体感知、部分深究,最后回到整体。这种思路与模式下的教学,不免会烙上繁琐分析、感性抽象、知识本位的印痕,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人文精神却也因此弱化和退隐。"是啊!这是当代课堂一个隐形的范式,就是教师主宰下对学生的严格控制和管教。学生必须听命于教师,达到教师规定的要求。这样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失落,他们总是处于被训诫、被灌输、被指挥的地位,独立思考受到抑制,情感体验荡然无存,创新意识惨遭扼杀。所以我们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传统的阅读教学,"牵"(硬牵着学生走)、"灌"(教师强行把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关"(把学生牢牢地关在课堂这个狭小的圈子里)。

1.2教师的"单边引航"。时下的语文课上,常见教师在课始即设定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据此展开思考并刻意求答,这就是沿用多时的"带着问题读"。虽然以问题解决为手段而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不无可取之处,但教师的问题却也未必就是学生的问题,以教师的"单边"问题来"引航"的做法,从根本上就淡化甚至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常常会造成学生的被动应答和亦步亦趋。

语文名师支玉恒曾说:"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带着问题读'这一曾立过功劳的方法却越来越暴露出它的'先天不足'。因为问题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的,所以就把学生置于从属的被动地位,给学生的阅读、思考套上了'框架'。"为了例证"不提问题也能上课",支老师就在《再见了,亲人》一课中,他不提一个问题,只是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能反映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血肉深情的语句后,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来说服老师动情甚至流泪。为了说动老师,学生涵泳文本是欲罢不能,起立发言时则声情并茂。没有问题的"框定",学生真正实现了多点解读和畅所欲言。

2.原因分析

一直以来的应试教学在我们教师心中有很深的烙印,虽然教育界一直在呼唤"应试教育要向素质教育过渡",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在中考、高考中体现出来,但最后还是以分数来论英雄,所以教师的教学手法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师的观念没有转变,自然也影响学生,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发展素质,学习时学习目标都是由教师统一安排与设计,起点一致,过程一致,甚至连最后的达成度也是统一的步调。深怕有任何遗漏。

3.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是一种再创造。阅读是学生满怀深情踏上语言之路的桥梁,是学生默默地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获取智慧经验和情感的过程。有活力的阅读教学要创设质疑问难的情境,开放思维的空间,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因素,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要鼓励学生不断生疑,大胆发问,对问题,新知识始终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对问题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

3.1发挥学生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这一全新的阅读教学理念以来,沉寂的课堂因为"对话"赋予学生"言说权"而显露出勃勃生机,出现了另人欣喜的局面。课堂上,生本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思维碰撞、心灵交流、情感互动、意义感悟。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学习《林海》一文的"岭、花"内容时,教师质疑"课题是林海,为什么老舍爷爷用了大量的笔墨写岭和花?这是不是文章的败笔呢?"有的学生点头,有的学生摇头,此时,学生产生了怀疑、困惑、探究的学习心理。教师趁机引导"赶紧读书研究内容,说出你的理由。"学生有目的地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交流时,学生说:"岭是林的母亲,是岭养育了林。""林因为有了五彩缤纷的野花的点缀,才有了更多的灵气,充满生命的气息。"……学生说得多好,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充分阅读,深刻地领会了内涵,读出了文字背后的声音,与文本研究性对话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3.2课堂活动多样化。在阅读教学中课堂活动应该多样话,这样学生会有新鲜感。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向学生推荐并开设一些"儿童诗欣赏"、"美文阅读"等系列语文活动,一方面充实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另一方面还引领、指导学生的家庭成员积极开展有益于成长的语文阅读活动,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协同为学生营造一个比较好的阅读环境。例如读一读。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出形、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现在课堂中读的形式也很多,有默读、快速读、个别读、集体读、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等等。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利用音乐渲染气氛、感悟意境;欣赏美丽的画面,使之心驰神往,领略此中情意;通过想象和联想,设身处地体验人物思想感情,进入超越现实时空的文本境界;感受美的形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是阅读成为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自我表现的舞台。

3.3提倡探究式阅读。"探究性阅读"是新课标非常强调的。《纲要》在课程的实施上特别倡导建构的学习,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生自主探索需要一种内在的欲望,如果学生这种欲望和勇气被调动起来,他们将会有效、深入地进行探索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学生自己读、自己探究课文来提高,即"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阅读能力也只有在学生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促进和提高。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重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受益,从而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