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出问题依赖思维能力

2016-11-07柴荣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项羽刘邦课文

柴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54-02

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是知识上的,更是思维上的。而教学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依赖于教学是否是学生所需的。知道学生所需是教师设计教学的起点。让学生提问题是教师了解教学起点的方法之一。

1.学生提出问题的现有水平

在讲司马迁的《鸿门宴》时,学生提的有关刘邦的问题:刘邦亲自赴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刘邦怎么取得项羽的信任?刘邦在鸿门逃脱后项羽为什么不追击?刘邦在整个事件中怎样化险为夷?刘邦为什么把曹无伤处死?

提的有关项羽的问题:项羽为什么无视亚父的示意,是做人不够狠吗?刺杀失败后,项羽为什么很开心地收入玉璧?项羽为什么没下令杀刘邦?

其余问题如下:曹无伤为什么要陷害刘邦?为什么项伯要向张良通风报信?樊哙在鸿门宴中起了什么作用?范增为什么说项羽"竖子不足与谋"?对宴会座次的描述有什么特殊含义?

就主要人物提的这些问题而言,学生在思维上呈现的是一步思考。在情感上,已经把自己对人物的价值判定融在问题里,尽管学生认为的情感并不符合作者对人物的叙述,如"项羽为什么很开心地收入玉璧"。

就其余问题而言,这些问题并不是《鸿门宴》的主要内容,但学生关注,这说明学生的兴趣点在这,这些问题质量不高。

再如《荆轲刺秦王》学生提的问题:太子丹为什么要杀秦王?秦为什么要杀樊於期?荆轲等的宾客是谁?近身秦王的人禁止带武器,为什么不对荆轲搜身?秦武阳为什么害怕了?秦武阳在荆轲刺杀秦王时为什么不帮忙?

这些问题是文本的细枝末节,不用讨论,只要有相关知识就可以解决,也就是这些问题没有讨论的价值,但学生的关注点就在这,由此诊断出学生的思维宽度太窄,因为学生只能由文中的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因之,这些问题质量不高。

而在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多角度的、复杂的。

2.提出问题依赖思维能力,思维发展促进提问质量

对文章提出问题首先需要阅读文章,然后在统观全文的基础上思考哪有问题。

对于文章的阅读来讲,阅读的基本顺序是先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会有难懂的句子。读完文章后要对文章有整体的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再读就要对重要语句、写作手法、思想感情的深意做赏析了。

相对阅读顺序,第一层级的问题一般都是以理解性的问题为主,而且呈碎片化。碰到了,感觉不顺,就停下来,就此提出问题,这个思维是一步思维,因之思维长度短,问题的提出依赖于短时记忆。所以这一层级的问题大多是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文章的写作背景等等。

同时问题的提出还与提问题的人思维定势有很大关系。比如,原来学习课文,老师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因为思维定势,学生往往愿意提有关写作背景的问题。

能提第二层级问题的前提一定是多读了几遍文章。多读几遍,记住的文章内容多些,思维点必然多,多点思维后,思维呈网络状,提出的问题会深些,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思考步骤会多些。

能提出第三层级的问题,需要对文章整体观照。只有把握住文章整体后,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思考后,提出的问题才会是文章的核心问题,它要求思维有广度、有深度、有长度,即思维有一定容量。

所以能提出好的问题从本质上来讲是思维问题。教师能提出高水平的问题也是经过一系列地思维步骤的。

3.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师看来,最有价值的问题是关乎文本核心的问题。反观教师为解读课文设计的问题,是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深入细致地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也就是教师得一遍遍阅读文章,把文章吃透后,才设计出的教师认为的最佳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是教师学养的外化。

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提问题。

3.1教师讲清楚学生提出问题不够好的原因

3.2教师示范提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师作为高水平的阅读者,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展示自己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什么问题是学生要关注的问题,方法是让学生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

如巴金先生的《小狗包弟 》,巴金先生写在两难情境中,人的选择见出人性的问题。以自己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待狗的表现剖析自己的人性。

由这个思考提出问题:在和平时期和动乱时期,为什么人对小狗包弟的态度是不同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提出问题要关注文本的内容,质量高的问题答案要开放,回答角度可以多角度,回答的内容是复杂的,需要多步思维。

3.3限定提问题的角度。每篇课文的教学价值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对教材有一个整体的把控,可以对每篇课文提出问题的角度做限定。可从主旨限定学生提问题的角度。

3.4把提问题作为语文学习的常态。

4.小结

在人类社会已进入互联网加的时代,用信息技术学习已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内化,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决定学生知识内化的程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依赖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发展了会促进提出问题的质量。这是语文教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约翰 B.彼格斯,凯文 F.科利斯著.高凌飚 张洪岩主译. 学习质量评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项羽刘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项羽为什么不肯定都关中
汉初刘邦集团“入都关中”事迹查验
背课文
刘邦记嫂之恨
刘邦斩丁公
刘邦不识字吗?
梦遇项羽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