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改进优化思品教学的思考

2016-11-07丛娜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思品新课改优化

丛娜

摘要:思想品德是初中的基础性课程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进行深入的改革与优化。本文阐述了优化思品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思品;教学;优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39-01

新的课程标准对思品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要达到新课标的要求需要我们每位教师认真回顾与反思。我们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

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重结论轻过程,冷落和忽视发展、探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极端处理,死记硬背,机械接受,评价标准单一等,弊端甚多。这种教学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阻碍学生成长,岂不是误人子弟?新课程的教学观与学生观强调,教学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反对重结论轻过程、重关注学科轻关注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要求教师"注重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的培养",尽快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吸引学生的独特条件,把教学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持新理念进行创造性教学。

2.要科学使用和挖掘课程资源

2.1要灵活使用教材。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应该也越来越不可能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更不能等同于课程本身。很显然,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实践中决不能把教材当成一种指令、规定、圣经,"带着镣铐跳舞",束缚师生的生命力和个性发展,要更多地考虑如何更好地"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应站在建设者和创造者的角度上,不拘于教材的文本,联系实际,尽可能地把学生生活素材和给定的教材有机结合起来创生为自己活生生的、富有说服力的教材,为"教"与"学"服务。

2.2要注重学科间的综合,拓展教材。《课程标准》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在教学中不能把思品课讲成纯政治理论,应将各学科相关知识结合起来讲,融会贯通。在这种综合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各学科知识来理解思品教材的知识点,又用思品课的辨证思维方式及逐步培养起来的良好心理品质、思想觉悟更好地指导其它学科的学习。

3.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教学目标可分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尤其是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既要着眼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短期的可检测目标,更要着眼隐性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与长期的可检测目标;坚持单一与综合相结合,显性与隐性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

如,在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珍惜新起点》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主要教学目标:(1)你的学校创建于什么时候?现在有多少老师,多少学生,多少个班级?你还知道学校什么?(2)校园的钟声叮叮当当,在求学的路上我编织过多少梦。今天,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我又有了新的"梦",这个"梦"是什么? (3)新的班级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凝聚力,为创建优秀班集体,请你提出几条建议。(4)为创建优秀班集体,你准备发挥什么智慧作用,为建设国家,你准备培养自己哪些能力?上述问题是以身边素材为背景的开放性教学目标,有显性的、单一的、近期的,也有隐性的、长期的、综合的教学目标,从而活跃了学生思维。

4.要拓宽思维空间,发挥学生潜能

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互相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表现而无实质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为此,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关系,不能重演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是教师对学生单向"培养"的传统作法,应追求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要克服重结论、轻过程的"捷径教学",创设情景和问题实现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引发多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辨证观、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5.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要持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务必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和权利;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耐心等待学生转变;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让其自由表现、发展。课堂不仅是科学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殿堂。"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挖掘和展示思想品德课德育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使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总之,新课程下思想品德课教师任重而道远,只有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为培养出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思品新课改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思品课情境创设策略初探
浅谈体验式教学在思品课堂中的运用
农村思品课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