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田园语文”理念建设卓越课堂文化

2016-11-07秦一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建设文化

秦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们在深入思考如何能够推陈出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够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田园语文"的提出正是基于这点,更加"接地气",使语文这门学科达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适应现在新课改的发展趋势。"田园语文"的思路和对学生主动性的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建设好卓越课堂文化,使我们的语文课堂不是单一地为了应考而应考,更激发出学生学习祖国文字的兴趣,同时就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关键词:田园语文;建设;卓越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026-01

近些年来,不管是理论研究的专家还是工作在教育一线的语文教师,都在思考和摸索如何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专家们提出了多种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如黄厚江老师的"本色语文"、 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 熊芳芳老师的"生命语文"等等,这些提法和新课改以前的教学思路比较,促进当下语文教学进步了一大步。而我们综合这些理念提出了"田园语文"的理念。

"田园语文"就是"接地气",既要继承优良的传统文化,充满田园牧歌气息,又要结合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际,回归田间,呼唤理想情怀的归来。作为一种语文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放下负担,走进有关田园生活的语文素材。"田园语文"所关注的应该是回归田园,使身心合一的一些作品,这让人很自然地联想到以陶渊明作为代表的"田园诗人"。 田园诗派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和志趣。田园诗派的志趣与性格,终于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田园诗派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他的田园诗充满对污浊的社会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这是从文学角度来解读"田园语文",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很小的切入点。其实有关"田园",更加地接地气,就更应该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去做一些实际的社会调查。如我县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虽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融合,很多民风民俗已经改变,但是有些根深蒂固的老传统却深深地扎根在了老百姓的心里。而这些风俗习惯就是最原生态、没有任何艺术加工的文化,具有浓浓的田园气息。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是繁重的学业负担,他们仅仅关注的是书本的知识,根本无暇来了解这些有关"田园"的文化。而作为"田园语文",就是提倡学生走出教室,回归到生活中去,感悟体验生活中的乐趣,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情感体验。

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大多都是跟着教材走,跟着大纲走,生怕因为对课本的疏忽,从而造成学生在考试中丢分。在课堂上,我们通过读文本的解读引导学生去感悟。这样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对考试。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很适应学生的应试。然而学生从心里有没有真正接受,从而对所讲的感兴趣呢,这还是一个未知数。相比于传统的语文教学,"田园语文"就能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就会有自己的感悟,而不是被动的讲解。并且在收集素材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性。这对"卓越课堂"的建设也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卓越课堂”是最近几年新课改进程中反复提出的。“卓越”就是杰出,超越一般的。课堂文化是指在长期的课堂教学活动形成的并为师生所自觉遵循和奉行的共同的课堂精神、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卓越课堂文化的内涵就是以学为本,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学情为本,明确了学习的主体、学校活动的核心以及学习的基础。卓越课堂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学本性、建构性、开放性、民主性、层次性与多元性。具有这些性质就能更好打造卓越课堂。不仅如此,还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具有文化的内涵,培养具有语文素养的学生,而不是简单地为考试服务。

“田园语文”的提出正是为了建设卓越课堂文化,给我们的教学注入了一缕清风。从卓越课堂文化的性质来看,"田园语文"的提出正符合这样的要求。

从学本性上讲,"田园语文"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回归自然,接触自然参与其中,在这样的过程中多一些自己的感悟和体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激发出学习的主动性。

从建构性上讲,主要强调的是既要建构思想的领悟,也要重视建构方法的指导,既要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建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建构态度或是建构精神,让学生在建构中表现自己、发展自己,在建构中创造自己,在建构中感受成功与幸福。"田园语文"在引导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也注重对方法的指导。比如写作,学生的了思想领悟,就应该适时地表达出来,这时候就应该指导学生用文字来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这就需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比如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的使用,或是立意的高度等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更细致、更准确地表达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从开放性讲,就是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学会自由地批判性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过程促进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1996)。"田园语文"引导学生因学习而学习这样的沉重思想,敞开自己的心灵,走进"田园",可以去品读"接地气"的文章,做一些"接地气"的事情,写写"接地气"的感悟。这完全就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创造力,从而有利于建设卓越课堂文化。

“田园语文”将传统的语文教学回归到自然,充满着田园牧歌气息呼唤理想情怀的归来。不管怎样,都是基于优良的传统文化之上的,都是在激发和挖掘学生作为主体的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实现了这些目标,就能够更好地建设好卓越课堂文化,使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并且实现文化修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建设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