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洋淀鱼、虾、蟹生态立体混养技术

2016-11-05葛京宋子瑾高倩赵士超王俊杰占欣

河北渔业 2016年9期
关键词:青虾杂鱼河蟹

葛京 宋子瑾 高倩 赵士超 王俊杰 占欣

白洋淀是浅水草型湖泊,很适宜青虾生长,在历史上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三大名贵青虾产地之一。但近年来由于淀区水位变化以及过度捕捞,青虾资源急剧下降,年产量不过0.5万 kg,商品虾价格猛增,目前售价高达80~100元/kg。

为使这一优良品种资源得到恢复,保护自然水域生态环境,白洋淀于2010年建成了河北省第一个省级青虾原种场,每年生产青虾苗种1亿余尾。2011年至今,保定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一直在白洋淀区域内开展青虾生态、高效养殖模式的探索,其中鱼、虾、蟹立体生态混养模式基本成熟,近两年在养殖效益略降的情况下仍然获得投入产出1∶1.6以上、效益60 000元/hm2以上的好成绩。这种模式充分利用鱼、虾、蟹的生存空间和饵料结构不同,选取不同的规格和密度搭配放养,青虾不需另投饵料,河蟹的残饵作为野杂鱼、虾的饵料,鳜鱼捕食野杂鱼,控制其繁殖生长,避免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争氧,延长了生物链,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节省了养殖生产成本,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另外,从白洋淀环境特点来说,大部分自然淀泊水草茂盛,十分适宜虾蟹生长要求,如单独养殖青虾,或者单独养殖河蟹,要求专业技术能力较高,对文化水平较低的渔民来说难度偏大,而开展生态立体混养,不追求产量,重在养殖生物间的互补互惠,以高档特色产品见长,调水、病防管理相对简单,饲料投入也不大,因而易于推广。

近几年开展的鱼、虾、蟹生态养殖表明:生态养殖代表着未来水产养殖发展的方向,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因此,实施青虾混养生态高效养殖,不仅是发展白洋淀水产业、提高群众收入的需要,还是调整白洋淀水产养殖结构、保护淀区脆弱生态环境的需要。现以白洋淀中常见的百亩大池塘—东方养殖场为例,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养殖池塘条件

1.1 修整池塘

4月初开始修整池塘,坡比1∶2~1∶3,池埂应坚固不漏水,池滩坡度平缓,池底淤泥少,进、排水口要设40目规格的密网,做好防逃和防止塘外野杂鱼入侵。池塘淤泥不超过20 cm。为捕捞方便,在池底开挖宽1 m左右、深50~60 cm的“丰”、“#”字形的集虾沟。

1.2 建设防逃墙

池塘周围要设置防逃墙,防逃墙材料以经济、实惠、防逃效果好为原则。一般可采用塑料薄膜、水泥板等材料,防逃墙埋入土内10~20 cm,高出地面50 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四角成圆弧形。同时,要按照水产养殖调控水位和水质的要求,建好进排水系,确保灌得进、排得出,并在进排水口安装钢丝、聚乙烯双层密眼网,以防河蟹逃逸和敌害生物侵入。

1.3 安装底增氧设备

由于虾、蟹、鳜鱼等耗氧率较高,栖息于池塘底层,建议将叶轮式增氧机改变为底层纳米增氧,在池底铺设底层纳米增氧管道。经过简单的对比试验,单产量可比叶轮式增氧的池塘提高10%以上。在设置上推荐每667 m2铺设两个纳米管道大盘,每个直径80 cm左右。纳米管道尽量选择孔眼大、可微控的大品牌。

1.4 植草移螺

池塘四周及中间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四季藻等优质水草,形成水草带,水草带宽度1 m以上,可以调节水温,为青虾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水草覆盖率达到70%左右,呈“井”字形分布。

苗种投放前期水草未长出时,可用陆生植物扎成草把放在池塘四周,一般在离池埂1.5 m处,每3~5 m放1束草把,供虾蟹附着栖息。

春季螺蛳较便宜,收购螺蛳投放到养殖池中供河蟹摄食,约投放活螺蛳3 000 kg/hm2,可大大节约成本。

2 放苗前的准备工作

2.1 消毒肥水

放养苗种前(一般河蟹放养的最早)7~10 d,池底注水10 cm左右,用生石灰1 500 kg/hm2,化开后全池泼洒消毒,杀灭病原和敌害。

清塘5~7 d 后开始进水,水位约在60~80 cm 左右。使用已发酵的有机肥3 000~4 500 kg/hm2,培育生物饵料。放苗后逐渐加水至1.5~2 m。

2.2 苗种放养

4-7月陆续投放苗种,养殖模式详见表1。

750尾/hm2 放养苗种尽量选择规格一致、肢体完整、体质健壮的,一次放足,另外虾苗下水时避开阳光直射时间,动作轻柔,切勿堆挤。

3 养殖期间管理

3.1 饵料投喂

以投喂河蟹的配合饲料为主、搭配投喂水草、螺蛳、杂鱼。8月中旬以后,池中每周投放2~4船淀内当季的新鲜水草充当河蟹饵料,每船4 m3左右,另外水草中夹杂着各类螺蛳、小杂鱼(卵)等,又能极大地补充生物饵料的不足。后期9月份左右,可喂食一个月的玉米以强化河蟹生长,每天75 kg/hm2以上。

3.2 水质综合调控技术

把水质条件当做关键点来抓,保持水质理化指标的相对平衡。在池塘中间围网养殖漂浮性水草净化水质,面积约占水面的20%,品种有荇菜、浮萍、聚草、蒲草、金鱼藻等。

高温季节每天进排水,视天气好坏开泵2~8 h左右,使整个大池塘形成微流水状态。

在暴雨后用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一次,保持良好的养殖水体水质;另外还每两月泼洒磷酸二氢钙一次,每次75 kg/hm2,以补充水体中的钙、磷。根据水体变化,交替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EM菌液等微生态制剂,以改善池塘底部环境,并吸收过多的氮磷。每次用药物预防后及时泼洒微生态制剂生态肥水。

3.3 病害防治

坚持以预防为主、生态防治的方针,尽量选择低毒、高效的药物辅助防治。

高温季节每隔15 d左右,可施用150 kg/hm2生石灰调节pH,增加水中钙含量,促进幼体蜕皮。

定期检查虾、蟹有无寄生虫,可在8月、9月的月初各泼洒一次“纤虫净”(主要成分:硫酸锌),2 d后施用聚维酮碘。

4 日常管理

做好日常监测与生产记录。坚持早晚巡塘,细心观察鱼虾蟹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查找池堤有无漏水处,及时排除隐患以防出现逃虾、逃蟹。水蛇和水老鼠均会捕食青虾,应进行驱赶和杀灭。进水时还要特别注意要装置过滤栅,防止凶猛鱼类进入池塘。

5 收获

十一前后,青虾达到商品规格,可捕捞上市。若平日捕捞可采取虾笼和蟹笼诱捕,捕大留小。大量捕捞时,可放水干塘,将虾驱赶到挖好的集虾沟内,张网捞取。2015年实验基地测产,加权平均后,青虾平均体长6.61 cm,体重3.17 g。鱼虾蟹共计单位产量3 226.95 kg/hm2,单位产值148 486.5元/hm2,单位效益69 450元/hm2(具体数据见表2)。与当地的传统大宗淡水养殖利润7 500元~22 500元/hm2相比,效益十分可观。

6 体会

养殖场采用底层纳米增氧,池底水草丰富,还有水泵抽换水造成的微循环,增加了水体鲜活力,创造了适宜虾蟹生长的水环境,鱼虾蟹几乎不发生病害;而且鳜鱼、青虾、河蟹混合放养的生态模式,形成比较丰富的螺-蟹、蟹饵-虾、杂鱼-鳜鱼生态链,降低了成本投入,增加了效益。

另外,由于青虾能在当地淀区越冬,投放苗种时,可提前到5月份收购抱卵虾投放到池塘,让其自行繁殖,以后每年略微补充即可,能大大提高效益。因为投放抱卵虾,当年秋季时能上市一批,收获时采取去大留小、轮捕轮放,而且到了翌年开春时还可以再次上市,因错季销售价格更火爆。

(收稿日期:2016-05-31)

猜你喜欢

青虾杂鱼河蟹
情系野生小杂鱼
这类水域适合夜钓
杂鱼小吃
孤独也不是坏事
钓到餐桌上的快乐
关于北方河蟹养殖关键技术的探讨
爱美的小青虾
示教
青虾一年三茬高效养殖模式
吃掉它不如放它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