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古碑看明清镇远“万家烟火”

2016-11-05陶钟麟

当代贵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兴隆市井会馆

陶钟麟

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月满;

传书随凤使,西来滇海庆云多。

清代镇远知府汪炳璈曾为镇远题有一联,道出了镇远当时作为口岸物资集运、客货穿梭的繁荣景象。

镇远,地处苗岭与武陵山脉结合部,依靠水运而形成水陆集散地。镇远开航,最早可上溯到秦楚时期。到明代时,因为便利的水陆交汇大商埠吸引,加之驻军的城防,又有国家向贵州移民的政策驱动,开发商、小生意人、工匠等大量移民涌入,镇远的商业得到空前发展。明清时期,镇远已经成为贵州东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交易大市场。乾隆年间的《镇远府志》称镇远为“西南一大都会”。

航运事业的繁荣,免不了利益摩擦。从水港码头到街巷市井,扯皮事端时有发生。为稳定地方市场秩序,保护外来客户利益,从而鼓励远处客商进入镇远兴商,振兴地方经济,当地官府在交易管理上颇费心思。

从明代起,治镇方略中就拟定出一套套法规。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整治规范招商引资环境,以达到培育和发展地方经济之目的。在镇远府城兴隆街禹门斜对面的卫城大码头正靠墙脚,有一块清咸丰五年(1856)刻的一块告示碑,上刻政府有关整顿航运市场的通令,意译如下:

为规范市场重新律定法规,以安定客商有利于民众。国家的基础是民众,民众又以食为天。农民靠耕种,商人靠转运。镇远府所管辖的地方山多田少,全靠外来运输资助。若没有保护措施,怎能让客商在此安定下来?据地方人士说:在乾隆年间,从本埠以下,沅陵以上,米船没有码头可停泊,因而外来运输船户少。集资修建码头后,廖知府下令免除了船户运载申报。凡是沅陵以上短途运输,任其装载。到嘉庆年间,因前任知府所监制的量斗稍大,准许以红秤买卖。至于本城各商行,不得私用大斗,也不可压逼货船运送。遇到泼皮乞儿硬上船讨要滋事,可扭送公堂惩治。然而时间一长,以前的规定失去约束。米商受其欺负,船户受其侵凌。如此狡诈霸道,着实可恨。本府除派员严加查处缉拿外,立即通令,严禁触犯规矩。通告之日起,公用码头不许其他船只与米船争抢停泊,买卖必须一律用统一鉴定过的红秤。米商行与船户收购,禁用私制的量器米斗。船户也不负责将货卸送到买主货店堆栈。那些上船纠缠讨要的乞丐不必施舍。凡一切不公不法之事,可由船户扭送本府惩治。如有仍我行我素者,经查实,或被告发,立即惩处,决不宽容……

从碑记可见,清乾隆年间镇远府确有一系列关于商业运输业务法规性条例。由于市场管理有序,交易公平,官府治理地方态度坚决,又有相当规模的驻军护卫,一时,府卫二城果然商贾云集,市井一派繁荣兴隆。各省开发商在此从商兴业后,纷纷择基建宅。更有致富者募集本籍人士建同乡会馆,以壮势力。一时,秦晋会馆、四川会馆、江南会馆、两湖会馆等十多个行省的会馆先后在镇远建立。

据史料记载,清中叶,府卫两城民宅多达3600多幢、7000多户。青龙洞有对联写道:“文笔临溪,二水潆洄环古刹;香炉鼎峙,万家烟火接丛林。”这“万家烟火”描述了镇远市井稠密人口众多的景象。到清光绪乃至民国年间,镇远仍商行林立,商号遍街,一派兴隆。明初,镇远就在青龙洞对岸的大河关码头设税务局,清代称厘金局。当时镇远上交国库税收占全贵州三分之一以上。(作者单位:镇远县文体广电局 责任编辑/姚源清)

猜你喜欢

兴隆市井会馆
市井生活是一首诗
市井有趣
圩角老街印象
兴隆湖初冬
特别的生日礼物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乡土之链”话会馆
美法院判决“中华总会馆”撤旗案
人在他乡为异客北京会馆游
手上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