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恶苗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6-11-05刘桂荣杨桂华肖慧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防治水稻

刘桂荣 杨桂华 肖慧

摘要:近年来,水稻恶苗病的发生趋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试验点关注了水稻恶苗病的防治问题,通过这项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的发展,从而促进水稻节本增收增效。

关键词:水稻;恶苗病;发生;防治

在近几年水稻生产过程中,随着机插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恶苗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做好水稻种传病害的综合防治工作,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恶苗病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主要靠带菌的病种子传播,为种传病害,在全国各稻区均有发生。该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徒长、枯死苗、枯白穗等症状,导致水稻成穗率大大降低,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对水稻稳产、高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1 水稻恶苗病防治技术的应用特点

应用这项技术避免了水稻苗期、分蘖期、破口抽穗期和成熟期,因恶苗病造成死苗,做到省工省本,达到环保、安全、高效的目的,为水稻的丰产丰收提供保证。

2 水稻恶苗病防治注意事项

2.1 选择适宜浸种药剂

由于长期使用咪鲜胺单一药剂,导致病菌抗性增强,恶苗病病菌在多地对抗性咪鲜胺浸种已达中等。根据近几年来对几种浸种药剂的实验筛选,结合各种浸种药剂应用的实际效果,推荐25%氰烯菌脂作为水稻浸种首选药剂。25%氰烯菌脂对恶苗病有显著的防效,且对稻种发芽、出苗及秧苗生长均无不良影响,增产作用明显。

2.2 把握水稻浸种浓度和时间

水稻浸种时,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浓度和浸种时间进行操作,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用水量,不能盲目增加浸种数量,影响浸种效果。大面积推广25%氰烯菌脂1包(2 g),兑水4-5 kg,浸种3-4 kg(约1亩大田用种量),浸足48 h,再进行常温催芽。浸种过程要尽量在室内进行,室外浸种,容器上要加盖覆盖物,避免日晒雨淋而影响药效。同时,浸种时药液要搅拌均匀,种子严禁装在袋内进行浸种。另外,为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增强发芽势,浸种前要进行晒种。

2.3 把好催芽方式和时间关

催芽要严格控制催芽的时间、温度。水稻恶苗病菌主要是从芽鞘、根、根冠、伤口等处侵入,因此,催芽时间不宜过长,芽体越长越容易造成伤口,交叉感染的机会就越高,发病也就越重,催芽时间一般掌握为1-2天,种子露白即可。切实做到常温浸种,常温薄摊催芽(一般种子堆放厚度不超过30 cm),严格控制好温度。切勿装袋、裹膜或淋水太多,更不能浇热水和闷种,不要堆在露天曝晒,以免温度过高,促进病害发生。催芽时最好不要用稻草覆盖,以免稻草带菌而感染。同时,我们在浸种过程中,要根据天气和劳力情况,妥善安排,以免因不能及时播种,而延长催芽时间。

2.4 做好播种和苗床管理工作

育秧苗床要选择无病田块,盖籽细土要使用未用过除草剂的土壤,播种后盖土后使用无纺布覆盖。苗床管理的关键,是在播种后至齐苗前,创造有利于秧苗出苗而不利于恶苗病发生的温湿度条件。具体要求:一是播种前让秧板吸足水分,然后排干播种。二是育秧盘要湿润播种。播种时要调整喷水量,确保塑盘底土淋足水份。湿播后要建立水层。播种后田间要建立浅水层,水层要没过秧板,但不能淹没塑盘,保证塑盘底部浸水,特别是晴好天气,此举对保证秧苗出苗,防止苗床温度过高,减轻病害发生具有重要作用。出苗后恢复正常管理。

3 水稻恶苗病防治增效显著

这项技术解决了水稻恶苗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问题,通过该技术推广应用,达到了水稻丰产丰收。

收获前进行水稻田间理论测产,应用这项技术的平均亩成穗数为25.6万,单株穗粒数平均为103.1粒,千粒重为27.8 g,结实率90%,理论产量达660.36 kg/亩,实产635 kg/亩,较未进行药剂处理播种的田块增产50 kg/亩,增幅达7%。

农民增收效果显著。据测算,农民使用该新技术,水稻亩增效在145.5元左右。

4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促进农民增收

生产出更多高产、优质的水稻,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大量需求,在技术应用推广的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进一步加强推广队伍和基地建设,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参观观摩交流等活动,有力的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猜你喜欢

防治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