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记者在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如何打破“中国式思维套路”

2016-11-05刘晓静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采访

刘晓静

摘 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竞技认识的不断加深,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同时运动员本身在接受采访时也更加突显个性,记者固有的思维套路在体育新闻的人物采访中面临着考验。

【关键词】体育新闻人物;采访;“中国式思维套路”

随着电视新闻节目类型不断向着专业化的方向纵深发展,新闻报道的内容也更加细致化、全面化,如国际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农业新闻、体育新闻等等。在当前电视频道专业化的背景下,被分化的受众在收看个人喜爱的专业节目时,对电视屏幕上活跃着的记者在新闻采访中报道的方式与内容也越来越多的爱加以品评。这其中,由于体育运动种类繁多,群众基础广泛等原因,使得体育新闻具有更广阔的受众群。而在多年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我们的记者们在采访中普遍存在一种“中国式思维套路”,即:“以成败论英雄”的价值取向,赢得胜利就功成名就,比赛失利就遍找借口,极力挽回局面,并且无论胜利还是失败,运动员都须言辞慷慨,口号响亮,忽略了体育竞赛事自身带来的竞技乐趣。在这一潜在思维模式的指导下,中国体育新闻报道里运动员个体的性格一直都较为模糊。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竞技认识的不断加深,受众对体育新闻报道内容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同时运动员本身在接受采访时也更加突显个性,记者固有的思维套路在体育新闻的人物采访中面临着考验。

1 夯实个人专业素养,尊重运动员,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被采访者

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活动,有着一定的目的性。体育新闻的采访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如何与被采访者沟通交流,决定着采访是否能顺利进行下去。要注意采访中的态度,要尊重运动员,避免在采访中引起被采访者的反感。在2013年法国网球公开赛上,网球名将李娜在第二轮输球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的采访体现出了“中国式思维”的套路,在当时引起了李娜本人的不愉快,记者当时问:“你(输球)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是受伤了还是生病了?”李娜回答:“你为什么这么问?就因为我输了比赛?”记者又问:“这场比赛对手马泰克打得很快变化也很多,你是不是难以适应?”李娜回答:“你都说了,我能说什么?”记者又问道:“这是你参加法网以来最差的战绩,能否对中国球迷说点什么?”李娜回答:“我需要说点什么吗?我觉得很奇怪,我只是输了一场比赛而已……”客观地看,李娜貌似不礼貌的回答,都是由于记者在“中国式思维套路”引导下提出的问题表现出了对运动员本身的不尊重和对体育专业知识的匮乏引起的。

2 适应人物性格个性化“新常态”,尊重事实,增强洞察力

为了让一次针对体育相关人物的采访顺利完成,除了要求记者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外,还要求记者能够在人物采访中根据被采访的人物性格、新闻事实及时总结,及时反应,与被采访者形成互动,及时调整对新闻价值的挖掘。2016年里约奥运会开赛两天后,中国游泳军团在接受接着采访时可谓是打破了人们心中奥运健儿形象必须是“历尽艰辛,金牌为上”的既定人物设定,傅园慧的“洪荒之力”、张雨霏的“风火轮已经准备好,就差闹海了”等等金句不断,在中国的舆论环境里,首次鲜明的在一项重大体育赛事上开始明显淡化“金牌情结”,很多人开始在心里层面上,纯粹欣赏运动员个人的人格魅力,享受体育本身带来的乐趣,而不是夺金荣誉背后的乐趣。而在这一变化的背后,一些记者并没有敏锐的察觉到新一代运动员身上的“新常态”,在采访中仍然坚持固有的“套路”,出现了许多十分尴尬的现场采访报道。

在宁泽涛在男子100米自由泳半决赛失利后的采访中,记者试图问出宁泽涛未出线的原因,但是由于秉持了典型的“中国式思维”,该名记者忽略了运动员本身的性格及现阶段的竞技水平这些最基本的事实,不断地以问题引导运动员:“对自己的成绩有什么感想?是不是还没有适应里约的环境?是不是因为前一阵闹肠胃所以导致比赛还有些不舒服?”当宁泽涛直接回答自己各方面状态都不错,身体没有不舒服,自己现在就是这样一个竞技水平后,记者虽然尴尬但却并没有马上把采访方向调整到关注宁泽涛的真实心情上来,而是继续发问:“如果你今天进了决赛,你会怎么游?”这样一个没有事实基础的假设问题可以说毫无意义,但是不难看出,记者仍然期待着宁泽涛能够说出一些慷慨激昂的“套路性”话语。但是宁泽涛再一次重申自己现阶段的竞技水平已经展现出来了,哪怕没有拿名次,自己也很满意,不按“套路”的回答让记者十分尴尬,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记者的提问充满了质疑和不满。

3 转变思维观念,精进提问技巧

要摒弃过去采访报道中单一的“成王败寇”的价值观念,“不单单以成败论输赢”,把体育新闻的价值取向更多的引向运动员和运动竞技本身。在采访技巧上,由于很多体育新闻都是出现在体育比赛进行的现场,在运动员比赛结束后的短暂时间进行提问,记者要抓住有限的时间,挖掘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问题,首先要在采访前做大量而又细致的“备案”工作,然后根据现场情况,把要提问的问题按照主次顺序提出,记者要围绕刚刚发生的体育比赛内容首先提问,因为这也是观众最关心的内容。第三要掌握好提问方式,根据被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开放式提问”及“闭合式提问”,比赛现场记者多以正问法提问居多,面对一些记者不太熟悉的运动员或者现场突发情况,记者也惯用“诱导法”提问,启发引导被采访对象的思路,但是要切记,诱导提问,绝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人,要掌握好这其中的界限,否则就会出现文中李娜和宁泽涛采访中的情况,令人不快。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新闻记者,尊重事实本身,了解新闻价值所在,掌握采访技巧,不预设立场,跳出“思维套路”,这些都是为采访营造一个良好交流氛围的必备条件。

参考文献

[1]段巍.浅谈一线记者的新闻敏锐与采访技巧[J].今传媒,2014(08).

[2]王慧.论电视记者的现场报道技巧[J].现代视听,2009(S2期)。

作者单位

曹妃甸报社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 063299

猜你喜欢

采访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技巧
县级电视台新闻采访工作的创新探析
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表现与技巧研究
新闻记者如何做好新闻采访与编辑
儿子“采访”我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图书采访数据处理
美媒估计《采访》亏了3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