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2016-11-04孙娜

保健文汇 2016年8期
关键词:明显降低载量卡韦

●孙娜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研究

●孙娜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Child-Pugh评分、HBV-DN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HBV DNA载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HBV DNA载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以及对照组治疗24周和48周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疗后12周、24周和48周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讨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适于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恩替卡韦;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

肝硬化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主要以肝组织出现纤维化,再生结节和假小叶为主要病理特征[1]。乙型肝炎患者由于体内乙肝病毒的大量复制,免疫功能持续下降,肝细胞受到炎症细胞的严重破坏,从而使得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并能够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3]。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作为肝病晚期,患者病情较严重,极易引起并发症,临床治疗困难,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庭的生活[4]。因此,本研究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以期恩替卡韦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诊断标准[4]。依据随机数字表格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35-74岁,平均年龄(53.46±10.24)岁;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24例,阴性10例;Child-Pugh评分A级13例,Child-Pugh评分B级15例,Child-Pugh评分C级6例。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4.13±10.96)岁;HBeAg阳性23例,阴性11例;Child-Pugh评分A级12例,Child-Pugh评分B级17例,Child-Pugh评分C级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HbeAg阳性比例以及Child-Pugh评分分级比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

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标准:依据患者有无主要并发症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证证据,或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但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症状或严重并发症;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可以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等其他炎症并发症。

1.3 纳入标准

(1) 年 龄 35~ 75岁;(2)HbeAg阳 性 患 者,HBV DNA≥105copies/L,HbeAg阴性患者,HBV DNA≥104copies/L;(3)血清白蛋白(ALB)<35g/L,总胆红素(TBil)>35μmol/L患者;(4)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患者;(5)经腹部CT检查显示,肝脏纤维化且肝硬化患者;(6)可能出现肝性脑病、腹水、门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出血的患者;(7)既往无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使用史;(8)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本治疗试验。

1.4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以及精神疾病者;(2)合并其他类型肝炎病毒感染者;(3)合并其他类型引起的肝硬化者;(4)合并恶性肿瘤等免疫系统疾病者;(5)近期内使用核苷类、干扰素类及其他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的者。

1.5 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利尿、血浆支持以及促肝细胞生长等治疗,对并发症的发生给予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分散片进行治疗。两组患者24周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进行Child-Pugh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6 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48周Child-Pugh评分、HBV-DNA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7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16.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独立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配对样本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死亡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48周后,死亡4例,占11.76%,其中2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分别为治疗8周和42周时各1例),1例死于自发性腹膜炎(治疗10周时),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治疗40周时);对照组患者治疗48周后,死亡6例,占17.65%,其中3例死于消化道出血(分别为治疗6周、20周和44周时各1例),2例死于自发性腹膜炎(分别为治疗8周和26周时各1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治疗25周时)。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BV DNA载量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HBV DNA载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HBV DNA载量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BV DNA载量的比较±s,log copies/m L)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HBV DNA载量的比较±s,log copies/m L)

注:与治疗前相比,★表示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研究组 对照组例数 HBV DNA载量 例数 HBV DNA载量治疗前 34 6.56±0.94 34 6.62±1.02治疗后12周 32 3.97±0.87*# 32 5.24±0.95*治疗后24周 32 3.54±0.72*# 31 4.72±0.81*治疗后48周 30 3.02±0.39*# 29 4.31±0.43*

2.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Child-Pugh评分的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研究组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以及对照组治疗24周和48周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Child-Pugh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Child-Pugh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Child-Pugh评分的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表示P<0.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时间 研究组 对照组例数 Child-Pugh评分 例数 Child-Pugh评分治疗前 34 8.97±1.23 34 9.01±1.34治疗后12周 32 7.23±0.98*# 32 8.69±1.22治疗后24周 32 6.89±1.03*# 31 7.95±0.99*治疗后48周 30 6.12±0.85*# 29 7.16±1.07*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比较

治疗过程中,研究组有2例出现疲劳、乏力,但无需停药,对症治疗后症状即可缓解,无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患者,无耐药患者;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美国肝病研究学会[5]指出: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论HBV DNA及ALT水平如何,均应尽早选用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耐药风险低的核苷或核苷酸类药物进行治疗。欧洲肝病学会[6]建议: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无论HBV DNA水平高低,应给予抗病毒治疗,肌酐清除率<50m l/m in的患者,则应适当调整NUC的剂量。亚太肝病研究学会[7]建议:对于失代偿期患者无论ALT水平如何,均应立即选用抗病毒治疗。我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4]指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只要HBV DNA能够检出,无论ALT升高与否,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立即应用NUC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肝功能,并能够延缓或降低肝移植的需求。因此,对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时有效的抑制HBV DNA的复制是治疗的关键。

恩替卡韦为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作为口服的碳环2’—鸟嘌呤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能够有效抑制HBV DNA多聚酶[8]。该药进入肝细胞后会通过磷酸化过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5’-三磷酸盐,5’-三磷酸盐在细胞内的半衰期可达15h,该产物不仅为HBV DNA多聚酶的底物,还是DNA多聚酶的生物成分,因而,与HBV DNA多聚酶的天然底物三磷酸脱氧鸟嘌呤核苷产生竞争,分别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起始、逆转和DNA正链合成阶段,以剂量依赖的方式竞争整合进入DNA,最终起到抑制HBV复制的目的[9]。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HBV DNA载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HBV DNA载量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24周和48周Child-Pugh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12周、24周和48周Child-Pugh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显著,适于临床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1] 张绍斌,杨超.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5):57-59,63.

[2] 左琳琳,周华娟,方红菊. 恩替卡韦治疗 46 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肝脏病杂志,2016,19(2):217-218.

[3]孙成学,郝大林. 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 12) : 3452 – 3453.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2):1941-1960.

[5] 万谟彬,于乐成,陈成伟. AASLD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指南(2007)精粹[J]. 肝脏,2007,12(1): 46-50.

[6] 杨力,陆伦根. 2012年EASL临床实践指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治简介[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2,28(6):405-409.

[7]窦晓光. 2012年亚太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指南解读[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2):935-938.

[8] 魏兆勇,张分明,许德军,等.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醋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观察[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61-363.

[9]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 中华肝病杂志,2011,19(1):13-24.

猜你喜欢

明显降低载量卡韦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病毒载量检测在102例HIV抗体不确定样本诊断中的应用
陈建杰教授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总结
沙利度胺对IL-1β介导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李克强:中国政府正在研究“明显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
HCMV感染婴儿尿液病毒载量与肝脏损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乙肝患者HBV载量与IgA,IgG,IgM及C3,C4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