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建构研究

2016-11-02秉,吴

灾害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符号学方法论符号

王 秉,吴 超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建构研究

王秉,吴超

(中南大学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为丰富安全科学理论,促进安全文化学研究发展,从符号学和安全文化学角度,提出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定义,并分析其内涵。基于此,分析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阐述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学科内容,并基于时间维与理论维等5个维度构建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结果表明:安全文化符号学是安全文化学的具体表达,其作为安全文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内容丰富,学科理论基础牢固,且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安全科学;安全文化学;符号学;安全文化符号学

符号被认为是人类文化累积性发展的关键,如语言、体势和艺术符号等[1]。安全贯穿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在漫长的人类安全实践中也诞生了许多安全文化符号,如安全吉祥物、标志与手势等,其对安全文化的传播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献[2]指出,自从Ferdinand de Saussure于20世纪初提出符号学的概念开始,符号学就得到了学界的深入研究,如Yuri Lotman提出的著名的“四维一体”符号学理论思想等。正是这股研究热潮的推动,以Yuri Lotman为代表的莫斯科——塔图学派于1973年首先提出文化符号学,后来,以Umberto Eco为代表的符号学派也相继提出并开展文化符号学的相关研究,2者相比,前者更为系统且被当前学界所推崇[2-5]。目前学界关于文化符号和安全文化的研究比较广泛和深入[6-10],但还尚未从学科建设高度出发探讨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建构问题,仅有文献[10-11]分别对安全文化符号系统与安全标语开展研究,严重阻碍对安全文化本质及作用机理等的认识和研究。

鉴于此,笔者从符号学和安全文化学角度,提出安全文化符号学,并基于安全文化学、符号学及相关学科理论,深入研究和提炼安全文化符号学的主要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建构研究在安全文化研究领域尚未曾见,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价值,以期为丰富安全科学理论和促进安全文化学研究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定义与内涵

1.1安全文化符号的定义

文献[12]指出,文化是一个社会中所有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符号活动的总集合,换言之,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一种符号。所谓文化符号,是指某种事物或表达某种意义的标记或记号,其本质是人类借用语言和其他非语言形式来表达复杂多样文化内容的一种方式[1]。所谓安全文化符号,是指人类文化符号中用以表达某种特定安全信息或意义的文化符号[10],如安全标语、安全标志、安全色与安全手势等。从该角度出发,以“大安全观”和“大文化观”为基础,也可给安全文化做出新的定义,即安全文化是人类安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文化符号的总和。

1.2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定义

从学科体系结构上看,安全文化符号学既是安全文化学的学科分支,又是符号学的应用分支。作为一门刚提出的新兴学科,研究安全文化符号学,需从其定义、内涵、功能、外延、学科基础与学科体系等方面开展研究。基于安全文化学和符号学的内涵[12-14],提出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定义。

安全文化符号学主要是综合运用安全文化学和符号学的功能和原理,研究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内涵、分类、特征、功能、结构、形成、演变、运行、设计和应用等,以促进安全文化得到更充分认知和传播,进而纠正人的不安全认识和行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1.3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内涵

对于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内涵,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1)从安全文化角度出发审视符号学或研究符号学在安全文化学领域的应用是安全文化符号学的2种基本研究思路。

(2)基于上述2种研究思路,实现了安全文化学和符号学的紧密、有效融合。因此,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安全文化学和符号学。另外,其研究对象是安全文化符号系统,因而,其理论基础还可具体拓展到安全科学、文化学、符号学和系统科学等。

(3)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运行是安全文化符号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4)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的目标是通过各安全文化符号子系统的互相作用,使整个安全文化符号系统运行取得最佳效果。

(5)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的深层次意义在于促进安全文化得到更充分认知和传播,表明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具有2个核心目的:①阐明安全文化符号在人们对安全文化认知中的作用;②解释安全文化符号在安全文化互动和传播中的作用。

(6)安全文化符号学实则是把安全文化看成是一个由各种安全文化符号构成的体系(即安全文化符号系统)来进行一系列研究。换言之,安全文化符号学可视之为安全文化学的具体表达。

(7)安全文化符号学为安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它也可以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此外,由于安全文化符号具有物质性和客观性,因而,此方法可从根本上克服以往的安全文化研究方法本身所无法克服的主观性等弊病。

2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和安全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是安全文化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具体解释如下所示。

(1)符号学是研究符号在人类认知、思维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的一门科学,其研究范围包括意指符号和非意指符号,重点研究意指符号,总的来说,符号学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领域中所使用的符号,但以人文科学中的符号为主[2]。安全文化符号作为人文科学领域的重要符号之一,因此,符号学可为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提供核心理论基础。目前比较被学术界推崇的符号学重要理论有Ferdinand de Saussure的符号学和语言学理论、Charles Sanders Peirce的符号学理论以及Yuri Lotman的符号学理论等[2-5]。

(2)安全文化学是研究与探讨安全文化的产生、创造、发展演变规律及其本质特征的一门科学,它以安全科学和文化学为理论基础,以一切安全文化现象、行为、本质、体系及安全文化产生和发展演变规律为研究对象。安全文化学的研究范围主要体现在安全物质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精神文化等与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安全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的方方面面,正是这些方面的研究,使我们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相关安全现象或问题的认识达到越来越高的程度,进而推动社会安全发展。安全文化符号学作为安全文化学的具体表达,因此,安全文化学也可为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提供核心理论基础。

另外,由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定义可知,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对象是安全文化符号系统,则系统科学可为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提供指导思想,即系统科学也是安全文化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此外,由于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特性,系统科学中的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认识论等理论也可为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提供方法指导。且文献[1]指出,文化符号学的研究也离不开语言学、心理学、信息学、传播学、逻辑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与人类工效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如图1所示。

图1 安全文化符号学学科理论基础的“木桶”结构

由图1可知,安全文化符号学学科理论基础构成了一个“木桶”结构,其具体含义是:①符号学和安全文化学是安全文化学符号学研究的2个重要理论基础,它们分别作为“木桶”的上下两道桶箍,将构成“木桶”桶壁的各木板紧紧束缚在一起,表明了它们的核心地位和作用;②语言学与传播学等其他学科是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的辅助性理论基础,它们充当木板构成了“木桶”的桶壁,表明了它们的辅助支撑作用;③若要使“木桶”能够盛水,则还需桶底,系统科学就扮演了“木桶”桶底的角色,突出其也是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④构成“木桶”桶壁的各木板的宽度并不一定相同,表明各辅助性理论基础的地位也有所差异;⑤随着安全文化学符号学的发展,还可不断补充和丰富其理论基础,即通过补充木板来进行“木桶”改造。

3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学科基本问题

3.1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安全文化符号学以安全文化符号系统为研究对象。人类的文化符号系统极其丰富而复杂,同样,安全文化符号系统也是。可以说,所有的安全文化行为都可视为安全文化符号,即安全语言、行为及各类综合的形态等,都属于安全文化符号系统。正是基于复杂的安全文化符号系统,安全文化才得以记录、传承和交流。因此,只有在具体使用过程的特别情境中,安全文化符号才能体现出其特殊的价值和涵义。

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由多种安全文化符号形态构成,从安全文化的层次(安全物质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行为文化与安全精神文化)来看,分别将其符号化,即分别形成安全物质文化符号、安全制度文化符号、安全行为文化符号和安全精神文化符号。但这种分类比较抽象,也不具体,为避免这一缺陷,经搜集整理发现,安全文化符号还可通过诸如语言、文字、服饰(如防护背心等)及各种综合形态等多种具体物质形式表现出来。因此,根据安全文化符号的具体物质形式的不同,可将安全文化符号系统分为语言符号系统(如安全谚语、安全标语与安全语音提示等)、非语言符号系统(如安全手势、安全绘画与安全信号灯等)和综合符号系统(如安全电影作品和安全文学作品等)3大子系统[10],见图2。

图2 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分类

3.2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任务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任务主要包括以下5方面:

(1)研究安全文化符号的内涵,旨在阐明安全文化的符号性属性,即其本质是一个由各种安全文化符号组成的结构体系,其传播就是“传者制作安全文化符号(编码)→媒介传播安全文化符号(传码)→传者制作安全文化符号(解码)”的过程。

(2)研究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自身独特性,强调其所具有的某些特征的绝对性,旨在区分安全文化符号系统(安全文化)和外文化符号系统(外文化),并阐明安全文化与外文化的交流的原理和过程。

(3)研究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内部活动规律,旨在掌握安全文化系统的内部信息运行机制,即安全文化的内部信息互动及更新机理。

(4)研究各安全文化符号子系统之间的功能性关系,旨在明确各子系统在安全文化被认知和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为安全文化符号系统设计和运用,即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进而促进安全文化得到更充分的认知和传播。

(5)研究同一时期不同民族、国家、地区、语言或文化的群体的安全文化符号系统,旨在阐明各群体的安全文化特点及相互间的异同点;或研究同一群体处于不同时期的安全文化符号系统,旨在阐明该群体的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演变规律,即该群体的安全文化发展进程。

3.3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内容

(1)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范围和特性。①从系统的观点,揭示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范畴,即“界限”;②研究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独特性、系统性、开放性、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有序与无序性、突变性与畸变性、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2)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组成结构。对于由各孤立的、分散的安全文化符号个体整合成的一个有层次的动态多元而相对稳定的结构体系,有必要深入剖析其组成结构,这有利于对诸多安全文化符号形式进行整体性分析。

(3)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活动规律。针对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活动过程,即内部互动、运行及外部交流等过程,研究其组织、协调、控制的机理。

(4)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基于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特点等或各子系统之间的功能性等关系,总结设计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原理及方法,目的是实现各子系统的最佳配置,即使整个安全文化符号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5)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更新。为了使安全文化符号系统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变化的有活力的有机体,其也要以独特创新机制不断进行更新,因此,研究其更新方式等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内容,如图3所示。

图3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内容体系

3.4安全文化符号学的方法论

3.4.1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定义

方法论不是具体的方法,是对诸多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总结并最终提炼出的较为一般性的原则,对方法的研究具有理论性的指导作用[15]。基于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和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学科内容等,给出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定义: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是从哲学高度总结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的方法,是在哲学、符号学方法论、文化学方法论和安全科学方法论等理论的基础上,以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研究为主体,对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方法与范式体系等内容起宏观指导作用的方法论。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阐明了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的方向和途径,对构建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范式及安全文化符号学学科框架体系均具有指导作用。

3.4.2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的构建与解析安全文化符号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丰富,涵盖范围广,涉及多种研究方法。安全文化符号学具有跨时间、跨文化、跨国度与跨空间等特点,其方法论不是各种方法的简单堆积,而是在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上所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方法体系。基于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基础及学科内容等,建立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如图4所示。

图4 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

该结构体系具体解析如下:

(1)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时间维。以时间为标准划分,不同时期的安全文化符号系统均具有不同特征。根据每个时期的不同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实际,对安全文化符号系统进行单一研究或比较研究。

(2)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数量维。不同数量、不同特点的群体,反映的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结构、特性、运行规律等也不同。根据每个群体的自身组成和特性等,研究该群体的安全文化系统的结构、特点等。

(3)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理论维。基于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学科理论基础,可知安全科学方法论、符号学方法论、文化学方法论和系统科学方法论等均适用于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研究,为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研究提供理论性指导和支撑。

(4)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地域维。群体所处地理位置(如不同国家或地区等)或文化背景(不同语言或背景等)不同,则各自的安全文化是有差异的,所表现出的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特点等也是不同的。因此,根据群体所处地域的差异,有必要对其安全文化符号系统进行单一研究或对比研究。

(5)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技术维。技术维侧重于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具体研究方法。由于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等独特性,因此,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安全文化符号学的一些具体研究方法如表1[15-17]所示。

表1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一些具体研究方法

4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应用前景

从安全文化符号学的角度研究安全文化,对于安全文化研究发展和安全科学的建设,是极有价值的。安全文化化符号学理论将在以下4方面得到很好的应用。

(1)安全文化研究方面。通过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研究,可掌握安全文化的特点、溯源和发展等,即安全文化符号学为安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其从根本上克服以往的安全文化研究方法本身所无法克服的主观性等弊病,且它也可以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对促进安全文化研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安全文化符号设计方面。通过对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把握其功能、传播机理及受众接受的过程及心理驱动,并根据受众的心理特征、所面临的实际安全问题、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等,设计出符合受众心理、文化需求及实际安全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安全文化符号,增强受众对安全文化符号的关注度、理解度和接受度,从而促进安全文化得到更充分的传播和接受。

(3)安全文化氛围营造方面。通过对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可从以下4方面着手营造组织安全文化氛围:①丰富安全文化符号形式(能指),如安全标语、标志、手势、漫画、诗歌等;②使安全文化符号内容形象生动、寓意深刻,并尽可能做到说理与抒情并存;③注重安全文化符号形式(能指)和内容(意指)的设计美感和精度,且安全文化符号要与地方文化符号相结合,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④根据各安全文化符号子系统的具体功能及它们之间的功能性关系,实现各安全文化符号子系统的合理配置,使整个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运行取得最佳效果。

(4)安全预防管理方面。安全科学的发展不仅要通过新材料、新技术来提高物的可靠性及本质安全化程度,而且要注意安全管理方式的优化。安全文化符号均可表达某种特定的安全信息或意义,可借助其来进行安全提示、安全警示、安全指挥等,是安全预防管理的常用途径,主要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①将事故致因理论及安全科学内涵、规律、哲理等融入安全文化符号内容(意指),并通过视听觉手段使其入受众的脑和心,进而纠正其不正确认识和行为等;②通过安全文化符号可使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常见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等实现可视化,即让风险“看得见”;③可借助安全手势等进行作业指挥,通过人的姿势来判断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范,或通过人的表情等来辨识人的不安全心理状态等。因此,通过对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研究,对创新安全预防管理手段及提升安全管理质量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5 结论

为进一步充实安全文化学基本理论,从符号学和安全文化学视角,探索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定义、学科基础、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论等,构建安全文化符号学的理论框架,得到如下结论:

(1)安全文化符号是人类文化符号中用以表达某种特定安全信息或意义的文化符号,安全文化是一个由各种安全文化符号构成的体系,安全文化符号学是安全文化学的具体表达。

(2)安全文化符号学采用“以安全文化的观点看符号学”和“将符号学应用于解释安全文化现象”2种研究思路,其研究应该从安全科学的属性出发,从安全社会学的特点出发,以安全文化学和符号学为基础和前提进行研究。

(3)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学科理论基础的“木桶”结构表明安全文化学和符号学是其研究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是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的指导思想;语言学、传播学等其他学科是安全文化符号学研究的辅助性理论基础,且各自的重要性有所差异;随着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发展,其理论基础还在不断补充和丰富。

(4)安全文化符号学以安全文化符号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结构、运作及演变规律,阐明安全文化的本质及作用、传播、交流、更新等机理为研究任务,以研究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范围、特性、组成结构、设计和更新等为研究内容。

(5)构建的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的多维结构体系表明安全文化符号学方法论可分为时间维、数量维、理论维、地域维和技术维5个维度,并从其技术维度,指出了调查访问方法、文献与历史方法等一些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此外,安全文化符号学在安全文化研究和安全文化符号设计等4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陈华文,王逍,陈映婕,等.文化学概论新编(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13:177-195.

[2]Umberto EcoA. Theory of semiotics [M].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8:11-24.

[3]Andreas Schonle. Lotman and cultural studies: encounters and extensions [M]. Wisconsi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2006:54-96.

[4]Umberto Eco. Semiotics of theatrical performance [J]. The Drama Review: TDR, 1977, 21(1):107-117.

[5]Goran Sonesson. The concept of text in cultural semiotics [J].Sign Systems Studies, 1998, 26(4):88-114.

[6]Torop, Peeter. Introduction: Re-reading of cultural semiotics [J].Sign Systems Studies, 2002, 30(2):395.

[7]郭鸿.文化符号学评介——文化符号学的符号学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27(3):3-9.

[8]王秉,吴超.安全文化建设原理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12):26-32.

[9]汪云,迟菲,陈安.中外灾害应急文化差异分析[J].灾害学,2016,31(1):226-234.

[10]王秉,吴超,黄浪.安全文化符号系统的建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5,25(12):9-15.

[11]王秉,吴超.安全管理学视阈下的安全标语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5,11(9):37-43.

[12]赵毅衡.文化符号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0:89.

[13]Guldenmund F W. The nature of safety culture: a review of theory and research [J]. Safety Science,2000, 34(2):215-257.

[14]Dianne Parkera, Matthew Lawriea, Patrick Hudsonb.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sational safety culture [J]. Safety Science,2006, 44(6):551-562.

[15]吴超.安全科学方法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4-465.

[16]王玉德.文化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12-142.

[17]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32-245.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Semiotics

WANG Bing and WU Chao

(SchoolofResourcesandSafetyEngineering,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83,China)

Inordertoenrichthetheoreticalbasisofsafetyscience,andpromotedevelopmentofsafetycultureresearch,fromtheviewofsemioticsandsafetyculture,thedefinitionofsafetyculturesemioticsisproposed,anditsconnotationisexplined.Basedonthis,thetheoreticalbasisofsafetyculturesemioticsisanalyzed,andthesubjectcontentsofsafetyculturesemioticsareelaborated.Meanwhile,themultidimensionalstructuresystemofmethodologyofsafetyculturesemioticsisconstructedfromfivedimensions,suchastimeandtheorydimensions.Theresultsshowthatsafetyculturesemioticsistheconcreteexpressionofthesafetyculture,whichisabranchsubjectofthesafetyculture.Thesubjectcontentsofsafetyculturesemioticsarestudiedwidely,anditstheoreticalbasisisfirm.Moerever,ithasbroadapplicationprospect.

safetyscience;safetyculture;semiotics;safetyculturesemiotics

2016-03-01

2016-05-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534008);中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6zzts458;2016zzts099)

王秉(1991-),男,甘肃兰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安全科学基础理论、安全文化学、安全管理学.

E-mail: wangbing187717@163.com

X43;X9

A

1000-811X(2016)04-0185-06

10.3969/j.issn.1000-811X.2016.04.033

王秉,吴超. 安全文化符号学的建构研究[J]. 灾害学,2016,31(4):185-190. [WANG Bing and WU Chao.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Safety Culture Semiotics[J]. Journal of Catastrophology,2016,31(4):185-190. doi: 10.3969/j.issn.1000-811X.2016.04.033.]

猜你喜欢

符号学方法论符号
匼河“背冰”民俗活动的文化符号学阐释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学符号,比多少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翻译符号学的三域问题剖析
“+”“-”符号的由来
UAF的方法论意义
抓改革落实,习近平的十大方法论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法律翻译对等研究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