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克强的美洲时间

2016-11-01王齐龙郭金超徐长安邓敏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37期
关键词:中加特鲁多古巴

王齐龙+郭金超+徐长安+邓敏

“我们在逐步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外资准入的领域会越来越宽,

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李克强说

“李克强首次登上联大讲台;中国总理时隔13年首访加拿大;中古建交56年来,中国总理首次正式访问古巴。”2016年9月18日至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美洲之行创下三个“首次”。

这10天的时间里,除了在位于美国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系列高级别会议,李克强还对加拿大和古巴两个美洲国家进行了正式访问,出席了数十场双边、多边外事活动。

此次美洲之行,也是自2013年中国新一届中央政府履任以来,中国领导人连续第四年到访美洲地区。在推进与拉丁美洲地区国家的政治、经济关系的同时,中国也正努力与北美地区的加拿大推动政治互信和务实合作,深化中国与美洲国家的全方面的合作。

打造中加关系新的“黄金十年”

当地时间9月21日傍晚,李克强抵达加拿大两小时后,就和夫人程虹在渥太华的夏列顿湖总理官邸出席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妇举行的家宴。

两国总理夫妇在湖边喝着啤酒、惬意交谈时,特鲁多的子女在一旁欢快玩耍。他8岁的儿子小小特鲁多还主动提出要为中国客人表演后空翻,表演三次均没有平稳落地,羞涩地站在父亲旁边捂脸。

心情不错的特鲁多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与李克强夫妇在湖边交谈的照片,并写道:“在这个美丽的傍晚,回请李克强总理及夫人程虹女士。 欢迎访问加拿大!”

加拿大是李克强美洲之行的第二站。就在20天前,李克强和特鲁多才刚刚在北京会见。

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中加总理实现互访,在外界看来,中加关系已“迅速回暖”,而现年45岁的“小特鲁多”在这方面似乎有意秉承父志。正是在他的父亲、时任加拿大总理皮埃尔·特鲁多的推动下,中加两国于1970年10月正式建交。

2006年加拿大保守党政府上台执政,虽然延续自由党提出的促进贸易的“太平洋门户方案”,但却在人权问题上不断向中国施压,影响了两国的关系。中国社科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员周荣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加关系一度陷入僵局,多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随着2015年10月特鲁多率领的自由党在国会选举中胜出,新一届加拿大政府开始重新审视中加关系。

“过去十年,中加关系失去焦点、不一致。现在我的政府致力于改变这个状态,与中国伙伴一起,比如李克强总理,我们将让中加关系回到稳定、常规的状态。”当地时间9月23日,特鲁多在蒙特利尔会议中心出席第六届“中加经贸合作论坛”时谈道。

出席同一场合的李克强在约20分钟的致辞中,谈及论坛前曾与特鲁多参观当地冰球队主场时看到一幅标语“No excuses. Be a winner.(没有借口,成为赢家)”,表达推动两国发展共赢的决心,给两国经济界派发“定心丸”。

在此前与特鲁多举行的双边会谈上,李克强还表示,此访期间中加正式启动总理年度对话机制,两国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我们愿同加方加强高层及各级别交往,提升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打造中加关系新的“黄金十年”,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会谈后,两国总理见证了双方经贸、第三方市场合作等领域14个合作文件的签署。其中包括三项执法协议:一项协议涉及分享和返还被追缴资产,另一项协议涉及中国海关总署与加拿大边境服务局的合作安排,第三项协议是加拿大皇家骑警与中国公安部关于打击犯罪的合作谅解备忘录。

“双方在司法方面达成了很多成果。这是中加多年以来双边关系上很重要的一个节点。”周荣耀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司法合作是双方比较关注的问题,在这方面能解开一些扣,两国关系就能有所促进。

中加双方还同意启动中加自由贸易协定探索性讨论,在周荣耀看来,正是两国在政治领域取得的进展,才让双方在自由贸易协定问题上有所突破。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薛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过去几年间,中加贸易额持续增长。2015年,双边贸易额接近858亿美元,占加拿大全部贸易额的8.1%。但中加经贸的体量不大,远不及中韩、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往来。不过,加快启动自贸区谈判进程一贯被认为是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快速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拉美大外交”的重要一步

李克强于9月24日下午开始对古巴进行的正式访问是中古建交56年以来,中国总理首次访问这一被誉为“加勒比明珠”的国度。

1960年9月2日,在未展开正式建交谈判前,时任古巴总理菲德尔·卡斯特罗在哈瓦那革命广场召开的群众集会上,发表了著名的《哈瓦那宣言》,宣布古巴断绝与台湾的关系,表达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意愿。同年9月28日,中古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确认建交,成为“西半球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56年后,在到访之际,李克强在古巴第一大报、古巴共产党机关报《格拉玛报》发表了《让中古友谊之树长青》的署名文章,追忆这一中古建交的历史性时刻。

当地时间9月25日,在与已经90岁的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会面中,李克强形容古巴“是(此次美洲之行)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因为中古关系有着牢不可破的基础,我们有着长期的传统友谊。”

在与当地使馆代表、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会面时,李克强讲述起他与菲德尔·卡斯特罗会面时的更多细节。李克强形容这位刚刚于8月过完90岁生日的老人非常健谈,两人会面的时间较预期有所延长。会面结束后,菲德尔·卡斯特罗还特别邀请李克强一行看一看自己种植的农作物。

李克强此次访问除了延续中古传统友谊,还为中古关系未来继续朝着务实合作的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访问首日,在与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劳尔·卡斯特罗举行会谈中,李克强首次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古巴政策的“三不变”原则:“中国坚持中古友好的方针不变,支持古巴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不变,推动中古务实合作的方向不变。”

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所长孙岩峰看来,李克强此时访问古巴,对中国和古巴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从拉美来看,这一地区正处于政治生态出现巨大变化的转折时期,‘左下右上,经济出现困境,很多国家社会出现动荡。”孙岩峰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劳尔·卡斯特罗上台后,古巴推进的‘经济模式更新也进入到关键时期。”

在2016年4月举行的古巴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劳尔·卡斯特罗在会上讲话中表示,将坚定不移地在社会主义旗帜下深化“经济模式更新”,表明了继续推动经济改革的决心。同时,这次大会确定了古巴新的五年发展计划,并且提出2030年远景规划。

孙岩峰认为,不论是从古巴还是整个拉美来讲,这些国家的国内环境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其新政府上台后提出的经济改革措施,都给中国加强与拉美经贸合作带来了机遇,因为他们非常需要中国的投融资和援助。

9月2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哈瓦那看望古巴革命领袖菲德尔·卡新特罗。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历时7天访问了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等拉美三国,是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启动“拉美大外交”的第一步;2014年,习近平访问了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古巴四国,并出席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和中拉领导人会晤。2015年,李克强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等拉美四国进行了访问。

此次李克强对古巴的访问,也延续着中国对拉美地区的合作模式。李克强和劳尔·卡斯特罗在会谈后还见证了双边经济技术、财政金融、产能合作、信息通信、环境保护、检验检疫等领域20多份合作文件的签署。

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曾多次到访古巴,他注意到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在当地很受欢迎,“很多家庭都有来自中国的家电产品”。

同时,古巴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则落后于同一地区的墨西哥、巴西等国。徐世澄认为,中国在与古巴推动经贸关系的同时,加强基建、产能方面的投资合作,将是双赢的合作。

地处加勒比海的十字关口、咽喉要道的古巴,战略地位和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孙岩峰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称,古巴向北通往美国,向西通往墨西哥,往南通往委内瑞拉和其他的南美国家,往东则是一些加勒比地区的小岛。

“古巴是加勒比地区中除了多米尼亚之外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拉美很多左翼国家的精神领袖和革命旗手,尤其在加勒比地区,古巴起到一个很重要的引领作用。”孙岩峰说,借助古巴的门户,中国将能够拓展、加强与加勒比地区国家,以及部分拉美激进左翼国家的联系。

孙岩峰还表示,北美和拉美在中国外交中,有着不同但重要的含义。北美国家都属于发达国家,比如加拿大就是七国集团(G7)成员,对北美的外交属于中国的大国外交范畴。但是对拉美国家的外交,则主要属于南南合作的范畴,而拉美国家中如巴西、阿根廷等大国,属于G20成员,同时又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新兴大国,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外交则属于同崛起的新兴大国合作的范畴。

“客场中的主场外交”

“我很少在一个会场看到这么多国际组织的负责人。这充分说明了李克强总理的领导力。”当地时间9月19日下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由李克强主持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座谈会时,看到第71届联大主席及16个国际组织负责人悉数与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笑着说道。

赴联合国总部出席第71届联合国大会系列高级别会议,是李克强此次美洲之行的首站。同时,这是李克强以中国总理身份首次出席联大会议。“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关键在于采取切实行动。”李克强在座谈会上说,对于该议程提出的目标,要兼顾当前和长远、区分轻重缓急,优先聚焦核心任务。

李克强还进一步亮出“中国主张”:应将消除贫困和饥饿等目标作为首要任务,将推动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作为支撑,在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形成良性循环,走出一条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认为,这一由中方倡议并主持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主题座谈会,是中国在“客场中的主场外交”,体现出中国在可持续发展2030这样一个全球瞩目和重视的问题上的成就和经验。

座谈会上,李克强还宣布,中国政府已批准并将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这是世界首份分领域、按目标列出具体落实举措的国别方案,是中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指南。

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上提出一系列中国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举措,到2016年9月初G20杭州峰会中国推动与会成员就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再到李克强此次联大之行中主持相关座谈会,这表明中国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议题上的努力是一贯的。

中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称,尤其是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中国率先垂范,制定了具体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充分展现了中国的行动力。

李克强此行还出席了两场与难民问题相关的会议,详细阐述中国解决难民危机的主张。“解决难民问题要考虑历史经纬和各国实际,承担各自的责任。”李克强代表中国宣布3项具体举措,其中包括在原有援助规模的基础上,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1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

至此,中国为支持国际社会解决难民问题,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的人道主义援助总额将达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亿元)。

在不到48小时的“联合国时间”里,李克强还“见缝插针”于会议间隙会见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多国领导人,并在纽约与美国金融界、媒体、智库等各界人士广泛互动交流,出席纽约经济俱乐部为其举行的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

“李克强在演讲中回答了西方尤其是美国对中国最关注的三个问题。”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第一是中国经济强大之后是否会对美国造成威胁,第二是中国经济发达后是否还会保持开放政策,第三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后是否会产生很大危机。”

李克强此次美洲之行中也在多个场合阐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他在上述晚宴中表示,“深度融入世界的中国经济增速虽有放缓,但仍保持平稳增长,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6.7%,这对于一个经济总量已达到10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来说实属不易。”

“我们正在进行的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就是向两国工商界发出中美进一步扩大相互开放和投资的积极信号。”李克强还向在场的美国工商界人士展示中国的开放姿态,他特别指出,中国的发展仍然需要外资以及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仍然是吸引外资的热土。“我们在逐步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外资准入的领域会越来越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

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徐辰认为,李克强此行“恰逢其时”,“世界经济动荡,全球贸易下降,大家既对世界经济担心,也对中国有担忧。”此外,李克强此行是来参加联合国大会,所以他的话不仅是讲给美国人听,也是向全世界传递中国政府的信息、信号和态度。

猜你喜欢

中加特鲁多古巴
中俄古巴驰援意大利“打脸”西方
留胡子
中加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中加专利审查高速路(PPH)试点再延长三年
快扶我起来
中加儿童绘本中英语交际智能活动设计的对比研究
古巴经济衰退
“门”中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