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问题探讨

2016-10-31王军

考试周刊 2016年83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培养策略

王军

摘 要: 观察和实验是高中物理学科的基础,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其潜在规律,为物理教学增加更多活力。教师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鼓励学生多问、多思考,通过教师的指导与点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学生能力 培养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高中物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学生的启发与训练,为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动脑和动口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还要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将学生思维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各方面能力,又实现了高中物理教学目标。

一、合理引导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在传统高中物理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未能亲身参与进来,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对此教师应合理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亲自动手操作,将学生主体作用体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在实验中抓住现象,揭示本质,获得真知。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为学生提供器材,即将4个相同型号的试管、2个相同型号的条形磁铁、2个相同型号的弹簧秤放在桌上。教师注意不能为学生讲解仪器使用方法、实验操作步骤和最终结论,而是让学生借助桌上的器材做实验,并回答以下问题:(1)力的作用是否为相互的?(2)相互作用力有怎样的关系?教师应让学生积极思考,从多角度和途径将定律形成过程再现出来。学生通过握住2个磁铁,将同名极或异名极相对,弹簧秤对拉等实验,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普遍规律。之后在2个试管上分别放置2个条形磁铁,同名极相对,观察各自后退的距离,以此得出“相互作用力相等”的结论。可见,学生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探究,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得到加深,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在掌握物理实验原理以后,教师应要求学生选用不同的方法、器材和操作步骤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应合理取舍各种因素,筛选得到的信息,这需要学生有全局观,动手能力要强[1]。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讲解完“用伏安法测未知电阻实验”,教师可让学生课后完成如下任务:测一个未知的电阻,能够用到哪些方法呢?器材任选,如何设计更加简单和准确的方案?之后学生设计了很多方案,如代替法,用已知电阻代替未知电阻,电路形式比较多,但是电阻箱只有一个,或借助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或并联电路的分流关系,或利用半偏法等。学生在动手实验过程中,可以巩固物理知识,学习效率很高。

三、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对此,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要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组合各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物理事例,让学生通过感知具体的物理事实,在分析、综合和抽象等思维加工以后,让学生原来的认知结构得到调整[2]。这样学生将形成概念、掌握规律,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思维从抽象到具体,让知识内化,最终朝着能力迁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例如:教师在讲解“超重”、“失重”这两个概念时,可用铁钉在瓶底部戳一个孔,提问:“能够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回答:“水从孔内流出来”,然后教师继续问:“再认真观察,在矿泉水瓶从手中自由落下时,水还会从孔内流出来吗?”学生则回答:“没有水从孔中流出来”,这样就引出了失重与完全失重两个概念。最后教师问:“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从低处朝上加速运动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哪些现象?”学生回答:“水从孔内流出来,且流速更快。”这样就引出了超重概念。

四、活跃解题思路,培养想象能力

在学生具备一定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迁移知识。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在不同知识面上形成跳跃性思维,这样可以找到解题的捷径[2]。对此教师应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合理展开想象,活跃解题思路。

例如:将一根长L的光滑钢丝均匀绕成一个高h的弹簧,弹簧在地面上竖直固定好,在钢丝上穿上一个小环,让小环从静止开始下滑,忽略整个过程中弹簧的形变,求小环下滑的时间。分析:小环在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与钢丝的支持力,且支持力始终垂直于速度方向,只改变速度方向、大小的力为重力沿钢丝切线方向的分力。所以,重力沿钢丝切线方向的分力决定小环下滑所用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滑块沿光滑斜坡下滑的情境。因此,可把弹簧以其中心轴为轴展开成如图1所示的直角三角形ABC,AC=h,AB=L,由展开过程得出,钢丝上各点的切线与水平面均为θ角,所以小环沿弹簧滑下的运动可看做沿直角形斜边从顶下滑的运动。由此可得:L=1/2at,a=gsinθ,所以t=[2L/(gh)]1/2。学生通过想象,可以在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化繁为简,节省解题时间。

五、结语

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循序渐进,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给予学生正确引导,同时运用有效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保证高中物理教学目标高效实现。

参考文献:

[1]苏清杰.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03):207.

[2]吴英剑.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04):74.

[3]徐五健.高中物理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品牌,2014(08):223.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高中物理教学培养策略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论机加工实训的综合一体化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浅析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体现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