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学生对钢琴作品音乐内涵感受的教育

2016-10-31梁梅

戏剧之家 2016年19期
关键词:钢琴作品教育

梁梅

【摘 要】从音乐所表现的艺术形象和内容上,可以将其划分为人物类、自然景观类、民族风情类等三大类。尤其在西方音乐中,经历了“奏鸣曲”这么一个综合性戏剧表现的发展阶段,就使得具有创新精神的作曲家又能从中进行分门别类,对人物和景观给予精炼和集中表现。因此,对这方面的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将从这三方面进行讲解。

【关键词】教育;钢琴作品;音乐内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0-0225-01

一、人物类钢琴作品内涵感受的教育

音乐可以刻画人物,可以说是近代作曲家的一个重大“发明”。从古至今,人类把音乐当做可以倾诉内心情感,以达到和人交流的一种载体,从任何一部音乐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作曲家想要抒发的情感,也能从演奏家的指尖感受到其想表达的感受。

例如,《冲动》这首作品既然起这样的名字,其内涵应该不难理解,是什么造成作曲家的冲动呢,这必然和作曲家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从音乐中,不难感受到他的冲动多么激烈,是那么难以抑制,但毕竟是大作曲家的作品,即便在表现单一情绪中,也总会多元化地折射出各种变化,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在弹奏这首作品时带有相当的情绪内涵,才能将其作品演奏好,因此了解作曲家所运用的表现词汇是十分重要的。而与其相反的我们可以想到一曲《顽童》,作曲家刻画其音乐形象,已经从这个名字中表现得十分明确了,作曲家在这首作品挂上了六个降号,让整个音乐稍显暗淡,毕竟老顽童或是小顽童在做捣怪事情时是不愿被发现的,更显得对其人物的刻画之微妙。

二、自然景观类钢琴作品内涵感受的教育

这类作品的最大特色是更富于诗情画意,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肖邦《夜曲》。所谓夜曲,是旋律如歌,赋予诗意抒情特性的曲目。《夜曲》虽然没有文字表达,但音乐内容深沉,蕴含着抑郁的情绪。该曲目最初的作者是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肖邦把它发展成了一种形象丰富、情深意远的钢琴音乐。再如格里格的《蝴蝶》,作品对蝴蝶飞舞在花丛中的动态形象的表现,实在是惟妙惟肖。作曲家运用了钢琴弹奏中各式各样的分解和弦,偶尔零星地夹杂着一点半音阶,却能从看似简单的织体音型,生动地表现出昆虫的行为动态,这就是我们要学习大作曲家的音乐内涵。再如德彪西的《月光》,正如《西方音乐史》所述,德彪西的钢琴作品中,和弦的结构往往被大量华彩音型以及带用弱音踏板的音响融合所蒙住,列举技巧特点不能提示这些乐曲中的色彩闪烁的游戏,销魂夺魄的钢琴效果和难以描绘的诗意幻想于一万。同样是以月光为名,与贝多芬的《月光》相比,这首作品给人的感受,是对大自然精致的描绘,当然,归根结底也还是借景抒情,侧重点显然不一样。德彪西的另一部作品《阿拉伯风格曲》,名字中虽有阿拉伯,但并非是关于阿拉伯风格的作品,是舒曼首创的一种体裁样式的名称,阿拉伯风格原指阿拉伯建筑中花巧的装饰图案,在音乐上,阿拉伯风格指旋律赋予装饰的作品,是一种带有幻想性、即兴性的抒情特性曲。所以在学习和演奏任何一个曲目时,都应对其内涵进行了解和学习,才能更好地诠释,也能更好地加入自身的想象,将其演奏得更加生动。

三、民族风情类钢琴作品内涵感受的教育

这类作品中,由于作曲家们往往采用的是民间的音乐素材,通过表现更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风貌,倾诉自己对故土的情深厚意,或者让人能够从其故乡中获得新鲜的感受,因此这类钢琴作品无论是乡土气息,还是民族的味道都很浓厚。例如阿尔贝尼斯的《科多巴》,它选自于《西班牙之歌》。西班牙的地理位置比较独特,东北部同法国相接,最南端跟摩洛哥隔峡相望,成为欧洲与非洲的交通枢纽,历史上曾遭遇阿拉伯人长达600年的统治,因此除了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外,又融入了阿拉伯和吉普赛文化,科多巴,是西班牙南部地区安达露西亚的一个较完整保留了名胜古迹的城市,正因如此,在阿尔贝尼斯的作品中,我们能非常清晰地感受到其由于历史造就的独特风格,让我们身临其中。相比《科多巴》,阿尔内尼斯的另一部音乐作品《玛拉甘尼亚舞曲》,表现的仅仅是富有浓郁西班牙情调的舞曲,因此作曲家所运用的织体语汇相对单纯,富有欢快的魅力。

四、结语

本文通过三个方面对钢琴作品中的音乐内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对学生进行钢琴作品音乐内涵的教育方面,应从这三方面着手,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了解不同作品不同的历史时期、年代,以及作者所要展现的不同情感,音乐是具有运动形态的诗与画,只有对每一个音乐作品用心感受,才能演奏出感动人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程超.21世纪的钢琴教育:怎样才能快乐——“人性因素”视角下中国钢琴教育的历史变迁与现实观照[J].大家,2010,(15).

[2]谢南南.走出钢琴教育误区,注入人文精神理念[J].中国音乐,2005,(4).

猜你喜欢

钢琴作品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简析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特点
钢琴作品中对情绪情感的巧妙运用
西方钢琴音乐作品的二元性探究
舒曼钢琴作品中的文学性探究
舒伯特钢琴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研究
从《夕阳箫鼓》和《梅花三弄》看情绪情感在钢琴作品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