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10-31李晓萍靳方谢丹

甘肃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血液情况

李晓萍,靳方,谢丹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李晓萍,靳方,谢丹

(甘肃省中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分析。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需要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能明显减少血液透析带来的风险事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风险管理;血液透析;护理

血液透析是一种血液净化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患者,该方法专业性很强,对技术要求很高,相关设备的操作比较复杂,在使用中一旦出现不规范操作,就会出现一系列偶然的、突发的事件,风险性极高,而事先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并加以防范做好应急措施可明显降低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1]。本文对甘肃省中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7例需要实施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风险管理,效果显著,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94例需要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均经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47例患者中,男27例,女20例,年龄在20~65岁之间,平均年龄(37.8±4.8)岁,透析次数1~3次/w,其中慢性肾衰竭患者20例,急性肾衰竭患者17例,尿毒症患者10例。对照组47例患者,男25例,女22例,年龄在22~66岁之间,平均年龄(38.1±4.5)岁,透析次数1~3次/w,其中慢性肾衰竭患者22例,急性肾衰竭患者19例,尿毒症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频率以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无菌操作,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进行研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如告知、签字等程序,科学有效的规划操作流程,建立完整的血液净化消毒管理制度,所有制度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操作,如患者或者其家属提出相应的要求,可适当进行完善改进[2]。(2)对于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提前做好处理措施,如停电、停水,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对于此过程所用的所有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均进行严格检查,对于外部硬件设施给与保障性完善,各项操作均进行消毒隔离技术,透析用品严禁重复使用[3]。(3)定期培训护理人员,加强其风险管理知识,提高其操作水平,定期进行专业知识考核,降低风险事件的出现的概率,合理安排好护理人员,值班时可老新护士结合,避免出现严重事件无法处理。(4)配血和输血过程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操作,严禁将两名以以上患者的血液放在一起,以免混淆。(5)血透患者在进行内瘘穿刺固定操作时,要规范操作行为,避免出现穿刺针脱落以及插管感染问题。(6)在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密切巡视患者的情况,观察穿刺及插管部分是否有移动和渗血。护理人员认真记录患者的脉搏、呼吸以及血压情况,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生理特征等现象,如出现头晕、出汗、抽搐等不适现象,应立即告知给医生,避免出现并发症;(7)所有患者在透析前后都要进行体重测定并记录,对前后数据进行对比,看是否异常性减少,如有问题及时汇报给医生处理。(8)培养护士的沟通能力,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让他们对血液透析有一定的了解,对不了解情况的患者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语气尽量平和,与患者建立和谐关系,并且对透析过程有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向患者加以说明,争取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风险情况,并在透析后对患者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让患者本次透析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回收率100%。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观察数据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护理,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8%,观察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总满意度为57.4%。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总满意度比较[n(%)]

2.2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对两组风险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的风险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项专业性很强、技术操作比较复杂的工作,其主要用于肾衰竭、尿毒症以及急性药物或者中毒患者,患者病情一般都是病情严重,变化快,在透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意外风险。血液透析主要是通过人工处理患者体内血液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医疗设备都会直接跟患者的血液接触,反复穿刺深静脉置管,出现并发症的几率很高,此外透析患者本身身体素质较差,在透析过程中,机体免疫力比较低,有可能会出现血压低、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和贫血的等情况,还有需要反复输血维持治疗的患者,很容易发生感染。让病情恶化[4]。血液透析用到的医疗设备及护理工作的操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强化透析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5]。在常规护理中,只能分析和预防护理风险,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明确的规章条例,一般是在风险事件发生后才会制定相关的解决对策,致使风险防范效果较差,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透析过程中的风险,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6]。本文以甘肃省中医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94例需要实施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8%)明显高于对照组(57.4%),风险事件的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实施血液透析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秦艳雷.“风险评估表”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4(11):112-113.

[2]刘明利.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29):119-121.

[3]林秀梅.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14):263-264.

[4]牛莉.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9):117.

[5]陈琳,陈莹.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3(12):162+164.

[6]郑慧琳,张弘,陈永梅,黄英,宋芳.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5(18):4156-4157.

R692.5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血液情况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脱发 养“老金”
多彩血液大揭秘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一周融资融劵情况
神奇血液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特殊情况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我们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