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防震减灾能力的初步探讨

2016-10-31许延军

甘肃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金昌市防震减灾

许延军

(甘肃省金昌市防灾减灾管理局,甘肃 金昌 737100)

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防震减灾能力的初步探讨

许延军

(甘肃省金昌市防灾减灾管理局,甘肃金昌737100)

甘肃省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是根据国家和地方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建成的,目前,部分建设项目与权威的国家建设标准要求以及与大中城市相比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研究定量的防震减灾能力评价势在必行。本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各种能力,整理出3个层次进行分析,并通过调查方式得到各因素的权重,形成地震减灾能力评价结果。文中以金昌市金川区的应急避难场所为例进行了评价,并给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初步分析认为,本文提出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对建设和完善中小城市避难场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层次分析法;防震减灾;能力评价

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对城市减灾能力要求的普遍提高,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已经被广泛地引入城市规划与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评价是系统地开展地震灾害应急风险评估的基础[1]。金昌市现已建成多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在建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也不在少数。众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立为人们灾后避难提供了保障,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致使灾害发生后应急避难场所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评价,可以向决策者提供对于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衡量标准,提高本地区的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

目前已有学者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提出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并给出了相应的权限值。但是,很多评价指标过于简单,难以进行量化分析,或是停留在单项评估和定性分析的层面上,这对于一个区域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系统评价而言是很不全面的[2];而在研究方法上也各不相同,其主要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基于加权Voronoi图法等[3,4]。本文试图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等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定性的决策数字化,从而为多目标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方便快捷的决策办法。借鉴前人在地震应急能力评价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金昌市城市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定量评价指标框架,通过专业人员调查方式确立各因素的相关指标,经过检验后,得到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定量评价结果。

1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价的主要内容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是指区内各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面临地震灾害时,在自然条件、规划设计、设施设置、管理等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对于安全保障实际所具备的防震减灾水平[5]。

1.1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是由许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相互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为了能够将这些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评价,首先要进行因素的筛选。筛选时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即选取的都是有代表性的因素,抓住能体现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最有代表性的因素。二是优化性原则,即力求以较少指标,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评估对象的内容,可选用层次分析法来划分评价指标。

1.2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价体系框架

影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抗灾能力的因素很多,可以将这些主要影响因素划分为环境支撑能力、应急资源保障能力、社会控制能力三大类[6]。其中,环境支撑能力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实现的环境基础(如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离住宅区较近)和保障(远离重要经济目标、远离重大危险源),它直接体现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适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周围区域的应急避难能力;而应急资源保障能力是安置灾民的根本保障(如供水、供电设施、医疗救护、厕所、物质储备等基本生活需要),是应急避难场所减灾抗灾能力的关键;社会控制能力是一个综合的应急协调系统,反映社会和政府的工作效能(见表1)。

表1 三大类因素评价能力的权数

完备的应急预案与充分的宣传教育可以提高政府和社会民众的灾后应急能力,良好地维护与管理应急避难场所可以使其减灾能力保持最佳状态,才能保证灾时随时启动,充分发挥其作用。

2 层次分析法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评价因素很多,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定性因素难以定量描述,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1,2],层次分析过程可以分为5个步骤:

1)明确问题,建立一个多层次递阶结构。根据评价对象,确定评价指标。根据AHP法的原理,将各评价因素按其属性分类组合形成一种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递阶层次结构图

2)构造比较判断矩阵。建立判断矩阵,并据此计算各元素的优先级权重。用上一层次中的每一元素作为下一层元素的判断准则,分别对下一层的元素进行两两比较,比较其对于准则的重要程度,并按事前规定的标度定量化,建立判断矩阵。

3)计算单一准则下元素的相对权重。这一步是解决在准则层Bk下n个元素C1,C2,...,Cn排序权重的计算问题,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对于C1,C2,…,Cn,通过两两比较得到判断矩阵C,并通过解特征根问题Cω=λmaxω得到λmax和ω值,其中λmax为C的最大特征根,ω为对应于λmax的正规化的特征向量。在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以用两种近似方法一一和法或根法计算λmax和ω值。

4)一致性检验。层次分析法要求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能够使计算的结果基本上合理。求一致性指标C1=(λmax-n)/(n-1),其中n为判断矩阵的阶数;Cr=C1/RI,,如果Cr<0.1,则一致性检验通过,其中,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见表2。

表2 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

5)计算各层元素的组合权重。为得到递阶层次结构中每一层所有元素对于总目标的相对权重,需要把第三步的计算结果进行适当的组合,并进行总的判断一致性检验,这一步骤是由上而下逐层进行的。

3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量化分析

3.1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估体系因素权重的确定

评价体系的具体内容确定之后,应进一步分析各个指标对总目标的贡献率,即确定因素的权重。确定权重的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赋权法,另一类是主观赋权法[7]。本文采用主观赋权法对各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打分,经过统计分析后可得到指标权数。根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因素所涉及的、复杂的客观情况和特点,在构造判断矩阵时,首先考虑的是层次分析法。以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为依据,计算得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评估体系中各个因素相对于总体目标的权重(贡献率)。

3.2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评估体系的确定

依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GB2173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8)中提出的各种定性和半定量建设指标,结合金昌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特点,对《救灾物资储备库管理规范CGB/T24439-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2009)等一系列规范、标准,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统计分析,给出了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建设指标的量化标准及结果。

3.3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综合指数的计算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整体的减灾能力可用综合指数来表述。其算法如下:设各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为Xn(n=1,2,…18);各因素的每项得分为An(n= 1,2,…18);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为P。则有公式

根据我国市州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综合指数的等级评定分为四级:Ⅰ级1.0-0.9分;Ⅱ级0.89-0.8分;Ⅲ级0.79-0.7分;Ⅳ级0.69-0.6分。根据(1)式,可得出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综合指数为P=0.95分,属于Ⅰ级。

4 应用与完善

4.1评价结果分析

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已经成为防震减灾应急疏散重要的场地。金昌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在选址硬件设施设置等方面取得了可惜的成绩,区内建筑规划合理,因而在环境支持和应急资源保障能力方面得分较高;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所有权,有的隶属于区绿化局、有的隶属于公园管理处、有的还隶属于街道办事处等,因此,在进行维护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其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社会控制能力方面的得分较低。

4.2初步完善建议

多次地震的震害避难经验表明,地震发生时,及时地采取有效的措施,能有效地避免人员的伤亡;而在地震发生后,正确引导群众应急避难是减少人员伤亡的关键。科学的利用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有效的防震减灾[6]。

1)要深入开展宣传教育,进行防灾知识宣传科普教育,不断提高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防震减灾避险能力。

2)防震减灾部门要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并编写社区应急手册,先在各居民点进行演练,最后集中到全社区进行演练。这样,当发生地震时就可以按照应急预案,有次序地疏散和启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7],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3)现有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在以公园和广场为主,位置比较合理,可疏散人数基本满足实际需要的现状,但是为了长远发展考虑,应该增加室内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大型办公和居住社区附近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8],增加科学管理应急设施,定期进行维护,不断提高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减灾能力。

5 结论

与大中城市比较而言,中小城市环境支持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别,所以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也不同。利用层次分析法能够合理地确定各因素的相对权重,确定能较为全面地考虑影响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减灾能力的因素,反映了应急避难场所的综合情况,定量分析了防震减灾应急避险能力,取得了定量分析的数据结果,对防震减灾应急避险能力的评估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黄典剑,吴宗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适应能力——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方法。然灾害学报[J].2006,15(1):52-58.

[2]黄典剑,吴宗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研究.第二届城市与工业安全,2005,国际会议论文集[M].68-74.

[3]蒋蓉,邱建.汶川地震前成都市避难场所应急能力评估。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2011(10):170-176.

[4]刘莉,谢礼立.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中的应用.自然灾害学报[J].2008,17(2):48-52.

[5]林树枝.黄建南.汶川地震后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对策研究.福建建筑[J].2008,10:69-71.

[6]李阳.吴耀民.大规模灾害救援应急防疫队装备配备初探。中国社会医学杂志[D].2010,27(1):29-31.

[7]李刚.马东辉.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责任区的划分.建筑科学[J].2006,22(3):55-59.

[8]钱洪伟,尹香菊.基于制约因素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运行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国安全科学学报[J].2013,23(6):158-164.

P315.9

猜你喜欢

金昌市防震减灾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喵?我能听懂你说话!
家庭防震
小兔子不倒翁
金昌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