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式税务师或将走向消亡

2016-10-29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税务师商业模式手段

近日,由于税总函[2016]407号文取消了税务师的一些法定鉴证业务,不仅对税务师,对整个财税中介行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如果非要给税务师找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既是税务服务的提供方,还是税务服务的需求方,这种类似于双手互搏式的玩法让大家可以比较清楚地看清税务服务提供方需要提高的地方。

三个核心手段

解决中国的税务问题主要靠三种核心手段:关系协调,修饰业务和商业模式转换。

第一,关系协调。早期税务中介成长与壮大基本靠关系协调,但大家知道现在关系协调已经越来越难,主要跟大环境相关,大家的风险意识都已经提高,提高到不再把关系协调作为一种主要手段,当然关系协调手段在一定时期内还会长期存在,国外也不能避免,无非是通过光明的协调手段还是灰暗的协调手段。

第二,修饰业务。其实修饰业务一直存在,只是修饰业务的成分与比例并不相同。有些修饰业务某种意义上属于女人的淡妆,算美化。有些算整容,整容又分小整和大整。当然还有一些属于易容,易容这个肯定是完完全全的做假。税务滥用解释权与纳税人修饰业务是永恒的税务实践的主线。税务师把这种业务修饰的能力叫税务风险管理,主要通过管理合同、票据来让税务结果产生最符合税务政策的结果。当然一些税务师从美容师到整容医生再到易容高手,这是一个技术发展变化的过程。

第三,商业模式转换。理论上转换商业模式没有税务风险,但实际上如果商业模式转换被认定为以税务为主要目的还是有税务风险,特别是关联企业之间。只是商业模式转換不会涉及偷税与罚款,但是补些滞纳金还是极可能的。

总结一下,在中国解决税务问题的核心手段都是有风险的,没有无风险的手段。只是第一与第二类极端情况还会涉及刑事责任,第三类相对低些。但是实质上商业模式的创新非常困难,本质上业务创新属于优秀或者卓越企业的专利,平庸公司不具有商业创新的能力。即使在创新公司中由税务发起的商业模式创新也比较少,业务版块发起的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主流。从无税务目的的产生一个创新模式到最终作为税务工具这个转让率是非常低下与困难的。

由此可以看出,实际上税务服务的提供方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基本上可以解决问题的都是带有风险的,而且可能是越有效的风险越高。还有,政策的研究是否有意义?答案肯定是有的。所有的税务实践派都要研究政策,政策研究最大的帮助,就是可以预判下未来的走势,也许未来永远不会发生,但是也可能发生。以此为职业的人在这种预判中可以获得成就感。

生存危机已现,行业面临转型与升级

还有一个问题,税务师解决问题的核心手段是三个,但是“贩卖”一些小道消息是一部分税务师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现在这个市场也被严重的挤压。由于大环境的原因,税务局已经不是一些税务技术官员终身的职业选择,于是从今年开始,相当一部分的税务官员选择了下海。他们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税务政策水平,但是更大的冲击可能不是政策本身,而是税务的小口径与征管的手法得以在企业得到普及,税务的后台处理方法对于企业不再神秘。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贩卖”小道消息与解读政策是税务师的主要生存之道,但是在2016年,这些基本被严重挤压,税务师的生存空间被突然挤压到非常狭窄的地步,即辛苦费与偶尔的关系协调型业务,真是到了直面行业生存危机的时刻,行业也面临着转型与升级。

合则生,分则亡

税务师只能坐以待毙吗?也不是。税务的规模化效应一直不显著,所以税务一直没有大所出现,有专家为税务师试点了一种方式,就是松散的集合,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全国的范围内实现经验的共享。但这种方式适用于培训却不适用于咨询,咨询经验的互换与共享是更高层面的合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与一定的信任度是难以实现的。

税务实践走到今天,如果还没有一个滴滴打车式的模式,那么税务这个行业还是一个小行业,因为没有人可以有能力服务3000亿销售收入以上的业务量。所有的集团税务总也只能是抓大放中,救火式的开展工作,没办法深耕。目前出现了一种苗头,就是大企业的税务人员在行业内平均素质已经好过中介,这对税务师无疑又是一个打击。

时代在发展,联合已经成为被动的求生存的选择。

猜你喜欢

税务师商业模式手段
新形势下税务师事务所转型发展思考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试论注册税务师在企业税收筹划过程中的风险
注册税务师行业风险的预防与控制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