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研究

2016-10-29刘为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8期
关键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高校

刘为

摘要:本文从强化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意义着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在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从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和调整机制、预算执行的管理体制及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和奖惩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逐步完善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 政府采购 预算管理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以来,高校政府采购工作得到快速的发展,在采购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采购行为逐步规范,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率逐年提高,采购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也进一步促进了高校的廉政建设。高校政府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政府采购预算是执行政府采购的前提和基础,要充分认识预算管理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很好地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还需要对该课题进行积极探索。

一、强化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意义

(1)高校政府采购支出在整个学校财务支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财务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都离不开政府采购预算管理。

(2)高校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科研的开展,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进展,也直接影响到学校争创双一流大学的建设。

(3)高校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还关系到学校党风廉政的好坏,是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关键领域。

二、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没有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升到影响学校发展的高度

(1)在学校的治理结构中,政府采购作为教学、科研的服务职能,始终强调要为教学、科研的开展提供高效率和更高水平的采购服务,由此却忽视了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对学校管理体制和管理水平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2)没有把学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待。由于学校层面尚未充分认识到采购预算对采购执行效果的重大影响,也就没有投入更多资源来确保采购预算的编制质量,普遍存在采购预算编制比较随意,高估或低估采购需要数量及金额,导致预算执行十分困难也就在情理之中。

(二)没有形成很好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体制和配套运行机制

在目前的高校管理体制中,采购预算执行管理模式多种多样,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

(1)部分高校政府采购执行机构分散,根据采购标的的不同,由不同部门各自分管一块,各自制定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规范。

(2)有的高校在财务、政府采购业务和资产管理等部门间未形成合力,使得采购预算编制、计划审批、采购执行、采购监管、资金支付和项目执行结果等环节之间的管理不能有机衔接,出现了政府采购工作整体推进困难的现象。

(3)配套的评价和奖惩机制尚未建立。当前,高校内部对预算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意识比较淡化和薄弱,未通过绩效考核和适当的奖惩制度,对预算编制的质量予以验证,调整或修正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资金分配方案,确保有限的资金用于最有价值的项目和用途上,杜绝各种不合理低效率的采购行为。

(三)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效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1)高校政府采购项目的年度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6-7月和10-12月两个阶段,尤其是年底前。由于采购时间的过分集中,使学校政府采购机构人员疲于应付,难免影响到采购效果。

(2)部分项目在采购的必要性上审核不够严格,导致部分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资产使用效率不高。

三、完善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管理体制和技术平台

(1)成立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学校财务部门、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基建后勤管理部门在编制政府采购预算过程中的组织管理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学校财务部门,使采购预算编制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协同联动机制。

(2)制定《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实施细则》,明确校内采购人,职能管理部门,牵头部门各自的职责分工,优化规范业务办理流程。

(3)配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组建采购预算评审专家库,公开招标造价咨询公司。财务及其他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必须配备具有审核采购预算能力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尤其是仪器设备采购量较大的学院)可以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学院采购预算的申报。

(4)开展业务培训。结合新《预算法》《政府采购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及财政部、教育部有关强化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采购计划管理的相关文件,在全校范围内对采购有关的管理人员和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强化采购预算编制,提高编制水平。

(5)构建学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网络平台。该平台可由学校财务部门牵头构建,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校内采购人可以按照学校要求在网络平台上报采购预算申请,各个职能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有财务部门汇总上报。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管理体制

1.建立统一的采购管理与执行机构

为了能够对学校的政府采购行为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范运作,需要理顺学校有关政府采购管理与执行机构,一个独立的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显得十分必要,对学校一定限额标准以上的各类采购项目进行统一的采购管理。

2.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及与之配套的相关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高校政府采购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项目质量,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学校需要建立《学校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管理办法》《学校政府采购与招投标监督办法》《学校网上竞价细则》《学校政府采购与招投标专家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3.建立校内统一的政府采购管理平台和业务平台

为了进一步提高采购效率,提升高校政府采购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采购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需要更多采用信息技术,构建有关政府采购的业务平台和管理平台。例如:学校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管理系统,基建修缮工程网络招投标系统,评标专家管理系统,网上竞价系统,视频音频监控系统等。

4.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政府采购专业队伍

政府采购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很强而又非常敏感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一方面要有过硬的思想品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要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和诱惑,要能够直面各种压力;另一方面要有良好的专业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实践经验,要能够组织各种政府采购项目有效地实施,能够化解采购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和突发性风险。

(三)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价和奖惩机制

1.构建预算执行情况的全过程监督机制

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采购预算的编制、预算执行和执行效果的评价与奖惩三个阶段,对采购预算编制进行监督,主要是采购预算编制程序和编制依据是否合理,预算金额是否符合实际,校内采购人是否认真履行了主体责任,避免编制采购预算的随意性和片面性,从源头上遏制采购资金的浪费。

2.探索建立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机制

高校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不同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其政府采购活动具有采购金额大、品目繁杂、需求多样化等特点。笔者认为应探索建立以“满足采购需求、实现物有所值”为目的的预算执行结果评价体系,以及采购人、评审专家“权责对等”的评价机制。

3.逐步推行预算执行情况的有效奖惩机制

根据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评价的结果,对于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较好的采购人可以在来年采购预算的安排上适当进行奖励,对于重大采购项目完成情况优良的应该给予做出贡献的关键环节单位以适当奖励;反之,要通过削减采购预算安排等方式进行惩罚。

四、结束语

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工作是高校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高校财务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预算管理在高校政府采购中的重要作用,清醒认识到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尚存在哪些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有助于反腐倡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汪蕾.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商,2015(42).

[2]欧国平.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J].中国政府采购,2013(11).

[3]潘晓玲.基于新《预算法》下的行政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研究[J].当代会计,2015(10).

[4]钟旭伟.浅议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3(14).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政府采购预算管理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