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红军父母,都是长征的幸存者

2016-10-27晏晓江口述

南方周末 2016-10-27
关键词:长征红军部队

晏福生(1904-1984),开国中将。1923年参加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醴陵暴动,同年参加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负伤失去右臂。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湘西行政公署主任、湖南省民政厅厅长、广州军区副政委等职。

马忆湘(1923.5-2016.9.11),老红军战士、作家。1935年参加工农红军,任红二方面军总医院看护,参加长征。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随八路军三五九旅赴东北。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曾任广州军区通信总站副政委、军区司令部管理局副政委等职。1961年出版长篇小说《朝阳花》。

晏晓江(晏福生、马忆湘之子) 口述

南方周末记者 姚忆江 采访整理

南方周末实习生 曾纬 田佳玮

我母亲马忆湘是红二、六军团二十多位走完长征的女兵之一。我父亲是开国将领、“独臂将军”晏福生。他们都是经历过长征洗礼的红军战士,都是经历长征的幸存者。

母亲13岁参军时,父亲已经打了胜仗

母亲小时候家里非常穷,一家五口全靠外公一个人养活。因为地主逼债,母亲十几岁就被送去当童养媳。说是童养媳,实际上就是小长工。在婆家,活儿只嫌干得少,饭只怕吃得多。

13岁时,母亲想要报名参加红军,但由于年纪太小,部队不接收。母亲被赶了几次又跑回来,就是不愿意回家。最后红军没办法,把她留下在医院当看护。

母亲当时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她的愿望非常简单淳朴,只知道部队里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好,他们是穷人的队伍,就一心要跟着红军走,再也不想在婆家受欺负了。

我父亲1923年参加革命,1927年拿起枪开始搞武装斗争。1934年,父亲作为红六军团主力49团的团政委,带领着部队从井冈山出来,与贺龙率领的部队会合之后,进入湖南西部,就在永顺县龙家寨——我母亲的家乡,打了第一场很重要的仗,打得很好,消灭了几千敌人。

父亲参加母亲家乡龙家寨战役,并留下创建最初的苏维埃政府,母亲才对红军有了深刻的认识,坚决参加穷人的队伍。

我父亲所在的部队曾归属于湘赣苏区红军,后来成为六军团。长征路上,父亲是前卫红十六师师政委,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部队,提前两个月西征探路,一路上与敌人、与大自然作战,行程5000里才和贺龙的队伍会合,中央红军参照六军团行进方向开始长征。

后来,红二、六军团在湘鄂川黔牵制敌人,掩护中央红军免遭敌人的追击。

母亲奇迹般走完长征,负责照顾“独臂将军”

在红二方面军,我母亲是年龄最小的一个,能走完长征是个奇迹,靠的都是战友们的帮助。

母亲说,长征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饥饿,大伙常常吃不饱。在过草地时,母亲不小心把准备过草地的粮食掉进了水里。她想瞒着战友,但还是被战友们发现了,甘泗其主任和战友们,每人给她抓了一撮青稞粉,一人一撮就是两斤多,我母亲就这样挺了过来。

那时,整个红六军团就只有二十多个女红军。最后到达陕北时,连十个都不到了。所以,没有战友的帮助,我母亲根本不可能完成伟大的长征。

父亲则在长征途中立下汗马功劳,他虽然失去了一条手臂,却铸造了“独臂将军”的佳话。

1936年10月,父亲在罗家堡战斗中右臂负重伤,父亲凭借着顽强的意念追赶部队,他拼命追了10天,没追上自己的部队,幸好追上了红四方面军的31军。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被送到总医院就医时,他的伤口腐烂一直蔓延到整个手臂,不得不高位截肢,只剩下一只手臂。

到了延安之后,长征部队开始整编,把年纪较小的成员集中起来去学习,母亲就是其中一个。两年后,那些年轻人陆陆续续被分配到医院或者部队等地方工作,那时已经改为八路军了。

由于母亲之前有过医务工作经历,于是王震就让她去照顾负过伤的父亲。他们两个人其实是由于工作需要才相识相伴,因此很自然地就结婚了。

父亲的记录未能完成,母亲的回忆录写成了《朝阳花》

父亲很少跟我讲他在长征中的故事,除非组织要求他讲。我也只有从大量的书籍和别人的回忆录里,才能了解他在长征中的片段。

有一次,我去张掖的西路军纪念馆,看到父亲的像挂在里面。当地的宣传部长跟我说,父亲本是一位红二方面军的师级干部,后随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过黄河而成为西路军的一员。在西路军最困难的时候,西路军把他从医院调到重要的战斗岗位上,共同胜利突破梨园口。至此,父亲从1934年8月开始长征起,经过了艰苦的历程,到1937年5月才回到部队,完成他的长征。我这才知道,父亲的长征走了将近4年,也更加曲折。

父亲一生都非常忙碌,从未停止工作,80岁高龄仍然担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广州军区纪委书记。由于长期工作,突发的心梗带走了他。

在父亲去世后,他的秘书后来也调去了其他地方。等到我们想要继续做父亲的长征记录时,他的秘书也得癌症离开了人世。所以我父亲战争年代的记录没有完成,这非常遗憾。

195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征文中,在所有的回忆录里,只有我母亲的《在长征的道路上》被专门组织写成了小说《朝阳花》,当时的发行量超过了100万册,反响非常大。

《朝阳花》说的是像母亲这样山里的野花变成朝阳花的故事。山里的野花其实是暗喻我母亲和几个女孩子。她们看到共产党和红军来了,便找到了光明,找到了方向,然后变成朝阳花,跟着党走,跟着红军走。即使部队没同意留下她们,她们仍一心向着党,怎么赶也赶不走,就在后面跟着,白天主动去干活,部队有粮食她们就吃一点。最终部队让她们留了下来。

我曾经打算以《朝阳花》为引子,策划拍一部片子,记叙长征历程以及之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时期这些红军人物的变化。拍片子的前提是,找到书中的人物原型,任何一个人物原型都是一个真实的老红军,任何一个老红军都有许多故事,我想从各个层面充分反映出不同时期人们的思想变化。

2016年9月,母亲离开了我。她身体好的时候,曾作过上百场讲述长征的报告,她告诉人们不忘历史,今天不易,要听党的话,为人民多做事。

红军前辈长征史诗告诉我们,只要你敢于向任何困难挑战,用最坚定最顽强的意志去拼搏,身体再差你都能顶过来,这就是红军精神,红军精神不仅指心理上的坚定,也是身体上的磨砺,更是意志上的磨炼。这也是教育后代、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意义所在。

我去过很多过去的战场,和当地的人也交流过很多,红色老区应该如何建设,怎么传承红军精神?就是不忘初心,结合眼前身边经济建设的发展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真正落实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发展。

今天在老战场树立起纪念丰碑,不仅要人们不忘历史,更是从长征这段传奇史诗中,继承红军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拼搏的精神,这才是民族之魂。

传承红军长征精神,不仅见闻几万里长征路,更主要的是将红色基因融入现在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国梦,都需要中国人继续新的长征。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部队
俄部队军演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儿在部队又立功
智珠二则
智珠
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
十送红军
二则(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