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岭南画家容祖椿

2016-10-26杜霭华

中华书画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东莞广州

□ 杜霭华

记岭南画家容祖椿

□ 杜霭华

容祖椿(1872-1943)

容祖椿(1872-1943),广东东莞莞城旨亭街人,是“隔山画派”创始人居廉的高徒,也是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朝夕相处的同窗好友;是古文字学家容庚学画的启蒙老师和艺术知音,也是南方第一所官立美术学校—“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国画教师;是20世纪20年代广东诗书画界社团“清游会”的首倡者之一与主要成员,也是“广东国画研究会”重要成员。他花鸟、山水、人物皆善,且以花鸟成就最突出;他桃李满天下,却因长期默默无闻,书札画迹深藏于历史烟云之中。

一、书香之家的嗜画少年

1872年仲秋(清同治十一年农历八月初十日),容祖椿出生于广东东莞莞城旨亭街一户清贫的书香门第里,因他是家中的第二个男孩且出生的月份为仲秋,故其父给他取名容祖椿,后取字仲生。

东莞容家人才辈出,仅清末民初以来,就涌现出容庚、容肇祖等一代名家。容家对少辈的教育十分严格,尤其自容祖椿伯父容鹤龄高中进士,弃官回乡从事教育以来,容家对于族人的教育更为重视。清末容家子弟皆上私塾,容家少年大多学习刻苦用功,后来有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成绩皆名列前茅。然而,容祖椿却选择了一条和同辈容家子弟截然不同的道路。他生性贪玩,读书没有耐心,而且厌恶背诵,故而成绩每况愈下,一直让家人和老师无可奈何。不过,生性调皮好动的容祖椿却钟情于画画,对于看过的画作过目不忘,可惜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容家私塾里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唯有经常在邻近房屋的石灰墙上信笔涂鸦。在家人和老师看来,虽对他在墙上乱写乱画的行为不满,但对他画出的画作却不得不佩服。私塾老师对其父说:“贵公子读书为宦前途不大,如学丹青,他日必成大器矣。”

1879年,容祖椿8岁时,父亲容松寿病逝。父亲的过早离世,家庭经济支柱的轰然倒塌,使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日益穷困,容祖椿陷入了无依的生活境地。此时容祖椿兄祖祐才12岁,弟祖润才4岁,艰辛的生活,炼就了容祖椿坚忍不拔的性格。在磨难中,他坚持自己的画艺之路,直至遇上其师居廉,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机遇,也是他艺术人生的起点。

二、拜岭南名家居廉为师

可园和道生园都是张家的名园,相距较近,而居廉当时也随其从兄居巢寄居习艺于可园。张嘉谟即筑道生园,延请居廉长期客居于此。因可园、道生园相隔仅百米之遥,故居廉、居巢经常来往于可园、道生园。容祖椿在严师的栽培下,又得同窗的鼓励,画艺进步神速,为日后的花鸟画创作打下了扎实基础。可园、道生园的花花草草、鱼虫蔬果为容祖椿的花鸟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约19世纪80年代后期,容祖椿随居廉回穗,居广州十香园继续学习。十香园始建于1856年,面积640平方米,是居廉自广西返粤时,用多年积蓄在所居的隔山修建的一座供自己写画与授徒的庭园,因种有瑞香、素馨、鹰爪、茉莉、夜合、珠兰、白兰、含笑、夜来香和鱼子兰10种香花而得名,亦称“隔山草堂”。四周以青砖砌墙围成小院,环境清幽。

居廉自1865年起设馆授徒,共收过前中后三期弟子,每一期都有数人乃至数十人之多。容祖椿是居廉中期弟子,同一时期共有八人:蔡德馨、陈鉴、梁禧、黎雍、葛璞、伍德彝、张逸,对容祖椿以后的艺术之路帮助良多。如创作于1899年的《独行旅图》就是容祖椿在十香园生活和学习的见证。题款:“己亥花朝节仿王少司农法于啸月琴馆,以应少溪老伯大人指正。侄容祖椿学绘。”啸月琴馆于十香园内,为居廉住所兼画室,以居廉收藏古琴命名。

容祖椿 松柏高年图 19×19cm 绢本设色 1914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容祖椿 山水图 20.5×20.5cm 绢本设色 1908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在十香园,容祖椿不仅结识同门学友,还经常出外雅集,共同合作画。1899年10月,居廉与崔咏秋、刘玉笙、葛绍棠、容祖椿、陈寿泉、张泽农、吴春生、李桂馨、伍德彝等聚于广州万松山房,共同合作《花果》画卷。伍德彝题曰:“己亥十月之望,菊花盛开,风喈妹招诸画人同集万松山房,堂之酒阑,籧云道兄以纸笔索合作,崔咏秋写菊,刘玉笙红梅,居古泉桃花,葛绍棠水仙,容仲生小柏,陈寿泉木瓜,车乐先丽春,张泽农毛瓜、吴春生松,李桂馨丹桂,风喈妹朱瓜,余写牡丹二朵,珠玉满前,知未免续貂之诮,亦聊志文宴之乐云尔。懿庄伍德彝记。”

正是得益于这得天独厚的条件,此时期容祖椿画艺大进,不仅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熟练掌握了其师的撞水、撞粉法,更重要的是自身的文化修养全面提高。居氏一门风雅,居家书香绵长—居廉父居少楠、居廉堂兄居巢均为饱读诗书之人,家族藏书甚丰,加上居廉诗友众多,高手唱和山水、庭院之间,同时“隔山”高徒云集,朝夕切磋,容祖椿的文化素养在诗情画意熏陶下萌芽,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悄然成长。如容祖椿1897年创作的《出浴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录用的是张南山诗句:“……花前羯鼓声如雷,岂料渔阳鼙鼓催。……凄凉南内无人问,纵有温泉不复温”;1899年创作的《汉家营垒图》录用的是萧伯瑶的调寄《绮罗香》:“地尽穷边,天低绝北,风雪又催秋暮。……望辽空、驻马何人,英雄老泪洒千古……”;而1901年的《浣纱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则题自作诗:“西施昔日浣纱津,石上青苔思杀人。一去姑苏不复返,岸傍桃李为谁春。”1909年创作的《唤醒千山图》,题自作词:“归路寒烟,暝振衣裌。长啸高岗,却把千山唤醒。”完成了从复录到创作的艰难蜕变。

除此之外,容祖椿也在学习书法篆刻、书画鉴赏等方面的知识,全方位提高自身的水平。容祖椿从一个不爱读书的少年,慢慢被居家书香所熏陶,日后成为清游会、国画研究会诸名流中的一员。

以上研究的开展依据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实情,将EOP融入公共英语教学,以生态语言学为指导开展师资建设及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改革,实现融入EOP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生态再平衡,以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职场英语运用能力。

三、在广州鬻画执教

1904年居廉过世后,年方38岁的容祖椿开始以绘画为业,奔走于东莞、广州等地。容祖椿与众多居廉师同门中期弟子如伍德彝、葛璞、陈鉴等一起,于1907年起至1908年间,通过参加由何剑士、潘达微创办的《时谐画报》的编辑和绘制图画等业务,开阔了艺术视野、拓展了社会人脉。

1908年,容祖椿结束了频繁走动于东莞、广州两地的生活,全家由东莞移居广州。虽然人地生疏,但凭借自身深厚的传统国画素养与令人信服的精湛画艺,容祖椿先后执教于广州私立坤维女子中学、广州市立美术学校,迈出了其人生艺术历程的重要一步。

容祖椿 菊花蚱蜢图 28×34.4cm 纸本设色 1941年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容祖椿 十分春色图 33.5×44.5cm 纸本设色 1941年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广东美术界一个异常活跃的时期:1922年4月26日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的成立,将西洋画作为学校的主要科目,并将美术史作为必修课,一改私塾师傅带徒弟的单一教育模式;留欧、留日学生的回归,带回了新的思潮新的技法;各路精英思想火花的碰撞,都为广东画坛注入了一股勃勃生机。”(苏小华语)新的时代背景,既是给人到中年的容祖椿以新的机遇,但也必然带来了新的挑战。自1904年至1933年间,除了作画,容祖椿主要任务就是绘画教学,可谓桃李满天下。其学生有1916年时在东莞的容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在广州的张坤仪、30年代后期香港的熊氏三姐妹等,但学生人数最多最集中的,还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学生。

在此期间,容祖椿经常与同门师兄弟参加雅集交流活动,其中最重要的是参加了两个社团—清游会和广东国画研究会,进一步拓展了自身的人脉、丰富了自己的游历,画艺突飞猛进。清游会于1923 年冬商议筹办,倡导者包括邓剑刚、黎庆恩、陈树人、高剑父等人。成立后的清游会形式极为自由,并无章程、宗旨、门户的限制,参与者多画人、文人、书家等,荔枝湾“清游小榭”为其固定活动场所,此外还有陈树人河南“息园”等,后来活动范围扩大到肇庆鼎湖山、南海西樵山、清远飞霞山、郊区的萝岗洞等。《黄花晚节图》为清游会1928年雅集时由陈树人、高剑父、容祖椿等人合作。

广东国画研究会成立于1926年2月,它的前身是癸亥合作画社,当年是农历癸亥年(1924),画社就以此命名。其主要活动是组织举办画展和编辑出版画册及理论专著。1933年2月,广州市第一次展览会在越秀山举行,容祖椿为美术组委会会员。容祖椿在广东国画研究会期间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如1930年创作的《牡丹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属大幅传统写实手法,其画风柔丽淡雅,笔墨潇洒酣畅,设色氤氲盈润,秀逸脱俗,给人清逸雅致之感。

除参加国画研究会,容祖椿还常参加其他团体的雅集活动,如1928年创作的《牡丹图》是雅集于梅社的作品,题跋曰:“戊辰春雅集梅社。容祖椿画。”频繁的“文人雅集”,进一步开阔了容祖椿的眼界、促进了其技法的提升。

容祖椿在居廉师门下刻苦学习、认真实践前后达十八年,走出师门前后又有机会广泛观摩,在继承中国画固有“骨格、神韵、风致、笔意”之传统精神中发挥个性,在广集各家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四、返回东莞

1934年后,容祖椿很少于正规学校执教,只靠鬻画为生,生活艰难。1936年,容祖椿在写给时任燕京大学教授的侄儿容庚的信中说道:“……而写画入不敷出,更于淘汰之列。余住省三十余年,只见近一二年方知辛苦。阿鉴已无席位两年有长,更加一重辛苦,晚年又不景,奈何之。兹有燕京大学内中有国画选科否?或国画教授否?倘有,务当留意推荐,薪金无论多少,但求一枝栖,离别家庭、须千万里亦愿也。”

1937年,广州沦陷前一年,抗日潮起,日寇空袭加剧,为避战事,容祖椿举家回到了东莞莞城祖屋居住,得侄容康泰的支持,在其于旨亭街开设的精华石印局二楼一厅堂作画。当时的东莞还没沦陷,容祖椿与当地的名流如方人矩、祁友兰、熊佳麟等都时有交往,画作也被收藏。

返回东莞期间,容祖椿以微薄的画金勉强维持生活,此期间幸得容庚经济上的支持,故容祖椿专为其画《百花图》册。此册在每帧扇面上绘一种花卉,千娇百媚、风姿绰约,虽是小品,但每一帧皆十分注意参照花卉的生长状态而布局构图,无论是清影秀出、迎风起舞,还是娇俏含羞、雍容华美,皆写貌蕴意。笔法以恽南田的没骨法和居派的撞水、撞粉、撞彩法相结合,使得花叶上墨彩斑斓,光影流动,气韵清轻淡雅。册前还有商衍鎏、启功、秦仲文等名家题跋。容庚在广州艺术博物院藏的122幅扇面画的题跋中写道:“……廿六年暑假,余从北平返里,适遇卢沟桥事变,广州时有飞机轰炸,叔亦自广州归,相聚欢乐,拟偕游罗浮写生未果,叔归里后,八口之家生计颇窘,余周其乏,为余画花卉草虫扇册,日得三四纸。……八月东莞城陷,七妹乃使人携余所藏书画往香港,遭劫失去,辗转购求数月乃归,扇册失去三十余纸,尚存一百二十二纸。”《百花图》册是容祖椿花鸟画的集大成之作,在这122幅作品中,各种花卉琳琅满目,除花卉外,还有如蜻蜓、蝴蝶、螳螂、蜜蜂、天牛、蝉、蜘蛛、草蚊、青蛙、猫等小动物。容祖椿在此册中,将岭南大地各式各样的花卉及小动物的花姿动态,通过自己的情感,融会于折扇的小小尺幅中。一景一物,倾注了画家对故乡和大自然生活的眷恋,寄托了画家崇尚自然,与自然相亲相和的情怀,呈现了一种迥异于传统花鸟画的情感趣味和文人气息。

容祖椿 海屋添筹图 155×67.5cm 纸本设色 1900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除创作整册花卉扇面外,此时容祖椿创作的其他作品也不在少数,它们都分别被东莞和香港等地博物馆所收藏。1938年11月东莞沦陷,日本侵入莞城后,烧杀抢掠,以至饿殍遍地,满目疮痍。人们纷纷逃离家园,容祖椿将一大批书画作品、印章寄于容康泰家,然后举家迁居香港谋生。

五、流寓香港

抵港后,容祖椿无处栖身,初时只能暂住于熊氏三姊妹(熊壁双、熊耀双、熊佩双)的跑马地居处,教其作画,后因熊氏三姊妹画艺出众,被誉为“熊氏三英”。其后得殷商梁简伦帮助,在香港文咸东街开设的福华药材行提供的一居室内作画,家人则住在九龙弥敦道。此时期,容祖椿经常出入于大同俱乐部与思豪酒店,与书画名人交往,为殷商唐秉刚等人作画。

在港期间,容祖椿的指画艺术创作取得巨大进步。容祖椿指画创绘于1917年,后少有涉及,直至到港后才重新创作。如其于1939年创作的《指画图》(香港中文大学藏)四幅扇面,充分发挥了指画线条、墨色、表象、构图独特的特点,把握点线面的结合,腕下如风,随心所运,意境清幽润雅。

容祖椿居香港的时间虽不长,但所创作或前期流传的作品为数也不少,香港艺术馆就收藏有容祖椿作品12件,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收藏容祖椿作品7件,这些作品大都是容祖椿避世香港时所作,虽然大部分为小品,但毫不逊色于在广州和东莞时期的创作。如作于1939年的《十分春色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作品以截枝花卉为题材,绘两束花卉,大束分别为萱草、牡丹、芍药、秋海棠、菊花,小束为兰花、海棠等共10种,因而命名为“十分春色图”。此图为简又文所藏,因其喜欢收藏居廉作品,容祖椿依其所嘱仿居师笔意创作了此画。1941年的《菊花蚱蜢图》(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是容祖椿为同避居香港的收藏家郑春霆所作,借用陈洪绶诗句表达以菊花祈愿世界和平的心愿。款识:“昔年避兵日,与子听松风。何当太平日,与子听秋虫。”借古人“避兵日”之叹,示盼望“太平日”之拳拳爱国之心、思乡之情。

到港后,容祖椿仍靠卖画为生,但由于经济恶化,他的画作销路一直不好,故此期经济拮据。在香港沦陷前夕,他外出时遭遇劫匪,身上的东西被洗劫一空,其中包括出自名家的十二颗图章。1941年12月,香港沦陷,容祖椿携眷重返广州。而此时的广州,社会动荡,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为了生计,容祖椿仍以鬻画养家糊口,飘泊不定,万般无奈之下,来到“六榕寺”与铁禅和尚交往,不得不把自己所创部分之作,署释铁禅之名。1943年10月21日,容祖椿在贫病交加中走完了其一生。

六、艺术成就

容祖椿是“居派(隔山画派)”艺术的忠实传承者,诚如冼得霖赏析容祖椿《百花册》所说:“容氏作画最能守其师法。”

容祖椿随居廉习画,得其严师居廉的精粹,并汲取恽南田之神髓,参与宋光宝、孟丽堂的笔意,精心观察物象,重视对象的质感,善用粉赋色,除得妙趣于笔墨外,还以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推陈出新,以逸荡之笔为花鸟传神。在继承其师的技法上,标新立异,创造性地发展了居廉的花鸟画艺术,成为居廉的得意高徒。

容祖椿一生所创作的画中,大多数为扇面、团扇、册页类的小品画,条幅、中堂、手卷较少,大轴几乎没有,这或许与其鬻画生涯有关。容祖椿生长于乡间,在大自然中长期与动植物接触,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绘画的意境,寻求一种宁静的生活志趣。其笔下的花卉、瓜果、飞鸟、走兽大多取材于岭南自然之中,画面充满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作于1901年的《蔬果草虫图》(广东东莞博物馆藏),以截枝形式表现豆角藤及豆角的蓬勃生长状态,构图饱满,落笔沉稳,色泽古朴,充满乡士气息。作于1919年的《石榴图》,几枝树枝由画面右下角向左上延伸,树干一笔着墨,随后点写出树的纹理;画面正中一石榴含苞欲放,一石榴半开,石榴籽着色淡雅,轻红欲滴。《荔熟蝉鸣图》(广州艺术博物院藏)仿孟丽堂笔法,将荔枝、柳树全置于画面的右上角,柳枝随风飘动摇曳,低垂于画面左侧,平衡了画面的整体布局,减轻了画面右侧的局促感。

容祖椿 弦铛上路图 20.6×20.6cm 纸本设色 1909年 广东省博物馆藏

在容祖椿的花卉画中,作为衬景不可缺少的昆虫,是活跃于其花卉画中的精灵。它们或活跃于花草池塘边,或匍匐于花蕊花瓣间,或攀爬于茂密的枝叶藤萝中,或飞舞于芬芳馥郁的天空;或平躺,或倒立,或攀爬……为静态的各式花卉平添不少动感,形成了一个个灵动新颖的画面。《含笑图》图中的蝴蝶全身雪白,只两翼稍加着彩,蝶飞起舞,打破了含笑花冷漠、古板、静默的局面,为画面平添了活泼的气息和无穷的意味。

在容祖椿的绘画作品中,山水画并不多,且以师法古人为主。如创作于1917年的《树下炼读图》,拟罗聘笔法,图绘幽雅安静的自然环境下,一老者安坐于湖边,两眼平视,似在沉思吟哦,不远处有一书童手捧书籍正向老者靠近。近景以枯树数株展现,人物的精神状态似乎沉醉于这样一个幽雅安逸之地。用笔简洁,表现力丰富,一笔一墨都表现了画家追求自然、安逸、素静、简洁的生活方式。

容祖椿的人物画以仕女为主,其笔下的仕女闲雅文静、雍容大方、沉稳高古。《出浴图》(1897)是容祖椿人物画中比较精彩的一幅,作品画一美女执纨扇款款而至。贵妇犹如出水芙蓉,身披轻盈丝纱,头微微右倾,面如桃花,含羞带怯,体态丰硕。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设色浓丽,与贵妇的柔嫩肌肤形成鲜明对比。《柳月仕女图》(1933)绘月夜柳树下,一女子手执纨扇,左右顾盼,通过对女子头发、面部及手部的细致刻画,将女子焦急候人的表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女子焦盼惆怅的情绪扑面而来。

在容祖椿艺术之路上,由东莞到广州,再辗转于广州、东莞、香港等地,先在居廉师处扎深根基,后在国画研究会中更上层楼,又在清游会里拓展胸襟,逐渐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又饱经风霜的参天大树。总结其一生,可引用郑春霆在《岭南近代画人传》中的一段话来概括:“古今来天与之才者,每啬其遇,既使之从艰难困苦而成一艺,而又使坎坷不能自生其生,慧业文人,才技俊士,多与穷结不解之缘,此岂诗穷然后工之理耶?盖不穷者多欲,未能专志所学,必穷然后一切无所希求,一其心志而治艺也。”

(作者单位:广州艺术博物院)

责任编辑:陈春晓

猜你喜欢

东莞广州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东莞振宗机械展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广州路壹号院
我与广州这些年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