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容并蓄 海纳百川
——解读郝志国的彩墨画和中国画

2016-10-26付秀宏

藏天下 2016年9期
关键词:彩墨画美感中国画

文/付秀宏

兼容并蓄 海纳百川
——解读郝志国的彩墨画和中国画

文/付秀宏

郝志国,1945年出生于山西繁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郝志国以痴爱之情凭借版画进入美术天地,并不满足,然后以最大的勇气跳出来,转攻彩墨画和中国画,他工写兼备,墨彩相融,空透互生,并以最大的力气钻进去,把历代高士、儒道释历史和神话传说人物及仕女、中外古建筑,画得浑厚华滋、活色生香、色墨氤氳,可谓情味酣然、令人入醉。

郝志国的彩墨画和中国画大气从容而富有灵性,每一笔墨中都隐藏着历史况味、年代陈香和哲学深思,这是用真诚之心领悟、探索、描画和融入的结果。走近历史人物境界是一种神圣,进入高士人物内心是一次领悟,定格仕女人物姿态是一番柔情,回眸古建筑雄姿魂魄则是一类礼赞。

郝志国的彩墨画和中国画,一是为了见证文化、会晤贤达、领略建筑遗产,尽可能让人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二是体察真知,取得神韵,以求得到藏家的心领神会和精神振奋。这种文化情韵和学养辐射展现在画面之上,具有一种博大精神和仁和胸怀,这是郝志国根植于内心的人文修养和文化自觉的产物,这种产物是郝志国的中国画和彩墨画让人看不够的原因所在。

郝志国,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中国优秀版画家鲁迅奖获得者,山西省文化发展基金会艺术顾问,大同大学美术教授,云冈画院名誉院长,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新闻书画院艺术顾问,东方水墨签约画家,泰山名人画院副院长。

1982年,郝志国在中央美院结业,1985、1999年两次应邀赴日举办个人画展,1989年简历入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卷》,2008年入荣宝斋画院刘大为工作室,作品《历代名媛》荣宝斋收藏,1986-2016年分别在大同、新余、北京、青岛、黄山、东莞,法国南特、昂热、澳门等地举办《郝志国画展》,作品被青岛美术馆、抱石画院、宁夏博物馆、深圳博物馆、荣宝斋、北京皇城艺术馆、法国南特圣十字美术馆、昂热孔子学院、澳门官乐怡美术馆等多家单位以及国内外个人收藏。

艺术交流热线:15933042875

郝志国的中国画不仅仅是中国画

郝志国早年主攻人物版画,后涉猎彩墨画,在花甲之年全力进入中国画创作,对人物形象造型、意态传神研究颇深,尤其是写实人物画整体的造型,细部的深入刻画,可谓严谨扎实。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画家的人物形象造型,不仅包含动作形姿的个性特征,而且囊括眼神在内的面部刻画、手势脚姿信息密码开掘等独到功力,这是人物画有骨、有神的必要条件。人物画上墨、添色之后,才会情味俱在,风姿毕现。”

2008年,郝志国进入刘大为工作室专攻中国画,追求涵养高古、逼真传神、气韵生动的画风,以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敏锐的才思,渐渐在中国画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刘大为是当今中国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能在他的亲自辅导下学习国画实属幸事。郝志国深入领会刘大为中国画以工养写、工写并举风范,以人物造型与写意速写融合,线与面、笔与墨、疏与密、虚与实、光与影互为浸染,不断把握人物画的面部工写传神之法,注重将人物性格寓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谭权书说:“多年来,郝志国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洞察与感受,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风采,追求独立精神价值。其作品具有沉静、细腻、高雅的东方之美,源自他相谐、相补、相生的心灵状态。”的确,郝志国相谐、相补、相生的心灵状态一一在研习国画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他巧妙地把版画写实元素与国画空灵意境有机融合,使其中国画形象朴茂厚重而不失灵气,既有传统文化之美,又具清净悠远的品味。

在研习中国画之前,郝志国曾集中精力创作了一批彩墨画,他的彩墨画运用青、赤、黄、白、黑诸色——在长纤维、高韧性的高丽纸上敷色点彩,正面涂、背面染,不断立骨设色,形成浑厚深远、立体浮凸的视觉效果,画面丰富、明快、鲜艳,曾得到美术专家王琦先生的激赏。

郝志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探索型画家,他不仅把版画元素融入自己的中国画,而且把部分白描、彩墨画工笔、油画透视用到中国画中,创作出以《四美图》和《四圣图》为代表的系列精品,有人评价其“造型灵动创新却不失古朴的意趣,用色大胆却不失含蓄内敛的醇厚”,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禅意情结,创造了庄严、仁厚、豁达和灵动的古典境界。

绿雨 1998年创作

玉女 1994年4月

东方美感是郝志国中国画的名片

郝志国说:“不创新生命就没有意义,但是创新不能急躁。”我反反复复看他的中国画作品,发现郝志国的中国画充满了东方的神秘美感,这种美感是有生命力的,甚至是具有灵魂性的,眼前的这些作品只是静静地摆在那儿,却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巧妙染色,让人插上禅定如梦的翅膀……

郝志国的绘画作品是东方的,更是世界的。近年来,郝志国的作品,一直在努力融入中华民族特色,从“孔子”“老子”“屈原”“佛家禅定”“高士传道”“书香有味”“罗汉系列”到“钟馗系列”以及“历代名媛”“仕女百态”,再到最近的“安徽古建筑”,纷繁多姿的题材均表达了一个主题——神奇的东方古国。郝志国“兼容并蓄、海纳百川”胸怀气质,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东方情怀。

深挖中国文化元素,把东方情怀与内心情感用艺术画笔呈现出来,这是郝志国每天身体力行的事情。不断的读书学习、不断的绘画创作、不断的旅行采风,积累了郝志国艺术思维的底蕴,增长了他对东方美感的深层理解,激发了其瑰丽的创造力。文化底蕴、个性风格、创新维度,众多因素结合在一起,造就了郝志国中国画的内涵魅力。

“中国文化很神秘,它有深度,东方美感不是大喊大叫,是从心灵慢慢地流出来的,因而外国人看我的画,不用语言去解释,也会感到美的震撼和艺术的清凉……”不断聚焦让自己感动的东方美感,然后将这份“美”变成绘画作品——郝志国的这份功力已臻化境,他善于在东方美感的韵致中,注入沁人心脾的清净悠远和宁静深思。

采油工2

与风景画相比,深刻、优雅的东方人物画容易拉近人的情感并产生共鸣,因肖像、动作、人体本就活在人的心里,郝志国用版画、彩墨画、水墨画的语言再现人物,丰富全息,更有力量。特别是他对东方人物的笃定哲思、宏大精神、精微浪漫及高雅娱乐的艺术化创作,做到雅俗共赏的程度,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常嗣新说得好:“郝志国的彩墨画、中国画,情深景阔,其宇宙天地意识将所有人都包容进去,既有旷达扑面,更有情思漫卷,以心匠而成像,得东方美感之妙境。”由此推之,可知郝志国作品中透射着种种心灵之光,或雄浑、沧桑、厚重,或深遂、丰富、闲逸,在这种光的抚慰下,观赏者内心会产生东方哲理的崇高感和神圣感。

东方美感相对比较含蓄,脸型、眉眼、性格、气质独特,因心境纯粹更为本质。东方美感的深入、单纯、质朴、高贵、神圣以及理想状态,是孤独清欢的、优雅轻缓的、天地共在的,这也是郝志国中国画着力表现的慢态情感与精神位格所在。譬如郝志国的东方仕女图——端庄、优雅、含蓄中兼有灵动的美,他巧妙将贵州蜡染、民间剪纸、皮影等图形元素融入创作,更多的体现仕女的视觉动态,既是古典的,又与现代气质相对接,是今人可以理解的东方美感。他描绘的女性并非小脚仕女,而是融合时尚印记的姿采女性,在典型的东方美感之外,兼具细腻的审美内质,静静体会中会让人怦然心动。

老年头像郝志国接地气的中国画力作

人的阅历深度往往伴随年龄增长,从头像之中画出阅历年轮,是一位画家的内在功力所在。郝志国重视人物写生,经常奔波在全国各地采风,《岁月》组画便是他在山东峨庄采风创作而成,他创作的对象是当地朴实憨厚的老人,展现了其深厚的素描和工笔功力。

煤城石佛 1994年创作。参加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展,获山西版画展金奖

原油计量站 1983年创作。参加河北省版画展 2011年在北京拍卖1.6万元

传统人物中国画考验画家的默背能力,即凭记忆画出人物形象与动态来,所以传统人物画形体动态讲求意象生动,局部细节刻画往往是几笔带过。但这种细节刻画要求提炼人物的经典气韵,具有传神之味。比较而言,以现当代人物为题材的中国画更考验画家的写实能力,即凭写生画出人物的形象百态,所以现当代人物画讲求细节真实,局部细节刻画全面精准,有如见甚至超越其人的心灵震撼感。

郝志国的《岁月》组画像一组老照片般生活气息浓厚,一张张因时间变迁、生活磨砺布满皱纹的脸庞如同树木的年轮记忆,酷似村路的印辙交错,蕴藏着时代更替、生生不息的信息。在一幅幅作品里我们仿佛能置身于其穷苦的童年、憧憬的少年、富有生命力的壮年、彷徨低靡的中年,展现于眼前的是经历悲欢离合、双眼深邃沧桑、布满皱纹而始终表里如一的老人画像,这仿若是一眼又一眼充满故事的时代老井。

《岁月》组画是一幅幅震撼心灵的现代人物全息呈现,甚至连瞎眼老人也赫然在目,它们是郝志国对老人一生风雨的真诚礼赞,是对平民百姓怅然欲泪的真实描绘。郝志国的画笔客观细致,品读它,让后人发现父辈的艰辛,使心灵变得踏实纯净。

山东峨庄并非人烟罕至之处,它是淄川东南部的一个乡村,属泰沂山脉北麓中低区,区内山峦叠嶂,沟壑交错,危崖峭壁,奇峰怪石。山东峨庄老人头像被郝志国描绘得毫发毕现,注视这些头像,我们甚至可以听得到他们辛勤劳作的声音,看得到世事的艰难和山中的暮霭。

其实,郝志国在《岁月》中没有表现劳作,但脸上沟壑彰显着物质生活的艰难。此刻,皱纹只不过是一个个道具,它在勘测平民百姓温饱,探求物质生活的劳累。郝志国以普通的峨庄老人为创作对象,关注于普通人的命运及生存状态,表明郝志国的中国画意境有“趣味”更有“深情”,传神写意之外,从来没有忘记写实的责任。

突破与创新是郝志国中国画的永恒的旋律

郝志国的中国画转型于版画,版画技艺融入中国画自然顺理成章,后来他又在意境、色彩方面实现了彩墨渲染与中国水墨的不断交流。郝志国早期人物版画以黑白为主打,有时也用渐变色或涂色进行色彩渲染,之后他创新的彩墨画通过色彩的层叠实现对人物形状轮廓的浮凸描绘,多颜色组合累加给后来的郝志国的中国画带来很多思想观念上的创新。颜色晕染与堆砌已成为郝志国中国画飞翔的两翼。

郝志国中国画的颜色晕染借助传统中国画的写意优点,通过细节处理、整体布局调整,将作品赋予感情和灵魂,提升了人物画思想情感的表达深度;而郝志国彩墨画的颜色堆砌则将油彩画、景物透视画的优势整合统一,注重颜色的渐变色和过渡色,提高了中国画的凝聚力和色彩协调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郝志国彩墨堆染娴熟,既能体现人物面部丰满和圆润,又可在口、腮、鼻、脖颈上适当做旧,透露历尽沧桑斑驳感,人物衣饰上的小小裂纹和曲皱沟壑更是处处呈现,显示了人物的遥远逼真性和历史文化感。

感知、观照、移情、统一、物我合一,郝志国的中国画通过不断的技法突破实现审美情趣的升华,从而达到观赏者内心的不断感动。他擅长将已有题材进行改良,对于大佛、古陶的观赏者心理不断剖析,善于画色与画质的对比处理,又带来特别的古韵遗风,元素与元素间的动势与断续,令古文化的神秘美一一亮在眼前,但表现形式上却没有哗众取宠之感,是那么沉稳、自然,又给人返璞归真的深蕴,具有强烈的视觉美冲击力。

千秋云冈

郝志国从不讳言抽象、概括、提炼,巧妙地结合点、线、面、体等,将中国画的感受性与形体的创作性相统一,用线条与块面区分、层次起伏、高低落差产生丰富的变化,将不同技法的形式美有意识地融入其中,产生富有张力的视觉感受,对佛祖、观音等庄严人物通过深入、写实刻画,而后巧妙延伸出少许陪衬物,进一步诠释灵魂之外的美感。

郝志国是一位善于创新与突破的画家,他的创造力永不枯竭。今年,郝志国在法国南特美术馆和昂热孔子学院举办画展,参观游览间隙,他画了一批以当地15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为题材的中国画,很好地处理了素描与着色、透视与角度、色彩与底蕴的关系,深受法国人喜爱。热忱敏感的郝志国,好像突然发现了新大陆,从法国归来,他旋即进入安徽、青岛的古建筑群落写生,一批批水墨建筑画运用巧妙的环境、人物陪衬,风姿卓立,大有惊艳之美,很多人看过纷纷点赞叫好,这些作品强烈表现出郝志国超凡的素描功力和着色技巧,是东方中国画与西方风景画融合的产物,见证了郝志国不断创新的艺术追求目标。

郝志国的艺术本色源自人格魅力

何为名家本色?郝志国在艺术世界里保持着思考的姿态,在人际交往上始终坚守谦和的人生态度,这就是他的名家本色。在他的朋友圈里,既有年长、年幼的忘年交,也有同事、同道的君子交;既有艺术界的名人大家,又有收发、勤杂的普通工人。他交往的大家李桦、古元、王琦、力群、黄苗子、董寿平、李琦等先生,郝志国像他的诸多师友一样谦谦君子也。

郝志国在艺术上刻苦用功,与在为人方面从不偷奸耍滑一样,让人感动。他对我讲的一段故事,似乎最有说服力。

郝志国的父亲是山西大同煤矿医院的医生,他家就住在云冈石窟附近,郝志国是在这里生活、读书,慢慢成长起来的。郝志国没有受到其父医学的熏染,却爱上了写写画画,他从小有个愿望,一定把看到的云冈大佛画出来。

闹元宵·扇舞

历代名媛之一 荣宝斋收藏

二十多年前,郝志国决定要把儿时听到的民间故事表现到画面之中去。传说,开凿云冈石窟大佛的工匠们一顿饭仅调味的辣椒面就需一担之多,可想而知,施工匠会有多少人。郝志国心中忐忑,具体开凿大佛的场面会有多么壮观,还是没有底。

郝志国的艺术本色,就是动笔之前一定要搞清一切细节,这是他的做事风格,也是人格魅力所在。严谨之心驱使,郝志国绘制彩墨画《千秋云冈》前,着手查找资料,他一遍遍跑大同市新华书店、图书馆和书市,又不远千里跑到北京图书馆。可最后得到的有用资料有限,大致经过是:在崖壁上先开亮窗,步步深入雕凿造型,窟顶及窟内外壁图案佛龛同时推进,再往下雕进,在亮窗下部开门出渣。

郝志国创作《千秋云冈》时,从小幅构图开始,块面、点线、疏密,人物、佛象比例,工匠、工种安排等等,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制定的原则是“可以合情不合理”。

于是,郝志国“号令”众多小人物在崖壁上活动、劳作,有把钎的人、有抡锤的人、有细凿的人、有商议规划的人、有挑担送饭送水的人,还有系长绳的筐从地面吊取工具的人,踩着云雾高空作业的人、地面有推车出渣的人、埋锅造饭的人、铁匠炉里有打造工具的人、维修工具的人等等。工匠们怀着虔诚之心,寄托着美好的心灵希冀,雕凿显化心中的大佛。当亮窗门洞处一尊慈眉善目、普度众生的佛像露出光彩端倪,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细细端详《千秋云冈》,俨然浓缩的《清明上河图》那般精妙。

名媛·香君

从构思设想、查找资料,几易小稿到最终确定在200x200cm的大幅高丽纸上构图、规划、上墨、上彩,几经修改、增减,直至题款完成,郝志国历时整整两年时间,穷尽心力和才华才最终完成。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都有自己的追求,郝志国的故事做到了“心踏实,路更远”。郝志国痴迷作画的本源在于心灵和性情。真正的名家,都是自我心田的本色流露,他们更注重深厚情感与心灵融合方面的事情。达摩祖师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并不把很多时间花费在文字和知见上,而是心灵修炼之上。不恃高,才会亲切;心存真善,富有定力,才能给灵魂以安妥。

“高古可鉴”四个字是对郝志国画风很好的总结,他以沉浑、厚朴的绘画语言和文化修养,通过《千秋云冈》《东方美神》《中华瑰宝》《历代服饰》等系列作品,传达出对东方美感的磅礴写照,称得上“妙得神情”。其彩墨画在人物结构和比例上,有着巧妙的透视功底,肖像敷色淹润,烘染数十层,兼得笔墨之灵,衣纹配合恰到好处,用其匠心而后止,由此看来,他遐迩闻名的艺术本色并不是偶然得来。

JIANRONGBINGXUHAINABAICHUAN

猜你喜欢

彩墨画美感中国画
中国画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陈文灿彩墨画作品选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善待“意外”彰显课堂精彩——《用彩墨画鱼》教学案例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