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个社团好读书

2016-10-26姜凌鸽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叶广芩朱雀松毛虫

姜凌鸽

建个社团好读书

姜凌鸽

故事一: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

前不久,我的新浪博客有人留言:“老师,我是小郑,你还记得我不?你文学社的社员。”

哦,有印象。那是一个瘦弱的男孩子,在班里属于默默无闻那种,学习中等。有一次,我的文学社贴出海报招收新社员,他怯怯地来找我,“老师,加入文学社要作文写得好,是吧?”我说“当然”。他低头小声说:“那就算了,我不会写作文。”看着孩子垂头丧气的样子,我于心不忍,也不想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就赶紧说:“那你爱读书不?”他眼睛突然亮了,使劲点头,说:“我就喜欢读书。”“那就来文学社吧,我这里给你提供大量的图书。”他高高兴兴地走了。后来,就他借书最勤,文学的,科普的,漫画的,啥都有。有时他来借书,我就和他聊几句,哪本书好,给老师也推荐一下,你一般什么时间读书,做不做读书笔记,等等。有时,还给他推荐几本我读过的书,顺便聊一聊书中我感兴趣的情节。至于作文嘛,总也不见他投稿,孩子都说了不会写作文,我也就没给他太多的压力。

他初中毕业了,高中上哪所学校我也不太清楚。一晃多少年没有联系。他说他是在网上搜到我的博客找到我的,他在博客上给我留了个小纸条,要我手机号,我就给他了。

第二天早上是周六,我接到一个电话,“姜老师,我是小郑,老师你还好吧?你猜我在哪里?在美国。在这里读博士。”他说他大学上的是中山大学,在美国已经呆了三年了。我们就聊到他上学时爱读书,他说,他特别感谢文学社,读到了那么多书。他说:“老师,你还记得吗?每天语文课,课前三分钟你都给我们读书,你不知道同学们多享受这三分钟,天天盼着。你读《草房子》,读《小王子》,读《神秘岛》,你还让我们轮流给大家读书。有一天,我读冰心的《闲情》:‘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摇动。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当我读到‘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这一句时,窗外真的有小鸟叽叽喳喳叫了,同学们都笑了,说那只鸟也听懂了。那天的情景我至今都忘不了。”

是啊,老师也忘不了,忘不了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的日子。

我相信,读书是没有功利性的,读书,源于孩子探求生活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境,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更不是以写作文为目的的。我相信,给孩子种下一颗阅读的种子,它迟早会生根发芽开花的。

故事二:带着心灵去采风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周末,我会邀请一些同学一起去大雁塔、曲江南湖采风。

同学们按照约定集合出发,大雁塔一带文化底蕴深厚,沿途到处都是唐诗,我们一路走着念着品着背着,一会儿工夫,有的同学就背了10多首,那别提有多高兴了。我再穿插着给他们讲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奇闻轶事,讲大雁塔的来历,讲唐玄奘的故事,讲《大圣归来》,唱着《西游记》主题曲……走到一个石碑前,我们站在一起朗诵着石碑上的唐诗,那认真劲儿,那声音大得引得路人驻足观看,连外国人也来凑热闹,被我们的唐诗文化感染了。同学们兴致盎然,边读边玩边欣赏。

回来后我没布置作业。他们觉得奇怪,说:“老师呀,不用写作文吗?”我说:“作文不是都在路上写了,唱了,背了呀”。他们说,我们有话要说,想写。你看,平时老师一说写作文,个个愁眉苦脸的,那我换一种形式,你不让他写他都急切地想要写。后来有的同学写了30个字,有的写了上千个字,还有一个女生写了一首诗:

南湖春韵

风吹柳絮舞翩跹,烟柳南湖入眼帘。

飞雪浮冬莺悄语,诗情催梦柳呢喃。

桥横水碧显春意,鸟舞花香绽笑颜。

小燕盘旋云水里,穿梭学子趣谈间。

最近几年,我们文学社多次组织同学们去学校周边采风,我们把这样的采风叫“行走的课堂”。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学习体悟,张开眼睛去看,开动脑筋去想,怀着一份淳朴,带上一份纯真,用一颗感悟的心,走进自然,用一颗真心去写作,去认识世界。

故事三:跟着作家爱读书

我们文学社会定期对社员进行文学创作辅导,也曾不定期地邀请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肖云儒、叶广芩等来校作报告,对同学们进行文学熏陶。一般情况下,学校在请作家进校园时会提前告知全校师生,并指导学生去读这位作家的作品,了解他的逸闻趣事,等到这位作家来校作报告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像追星一样“狂热”地围着作家,或是要签名,或是当场提问,交流读书感受。

比如,我们邀请著名作家叶广芩来校作报告,同学们都在网上查到叶广芩的简历,知道了她的小说有《采桑子》《青木川》《老县城》等,一时间,汉唐书城的存书都让我们同学买来了。文学社指导老师趁机辅导大家如何阅读,与同学们交流读书感受。等叶广芩来我们学校后,同学们争着提问题,与作家对话。那么厚的小说有的同学读了几遍。后来电视剧《一代枭雄》播出的时候,有同学对我说,原著我看过,比电视剧好看多了。

还有同学赋诗一首:

作家进校园

笑采月辉播墨香,芬芳泥土印屐痕。

广芩秦岭留足迹,朱雀白杨忆教恩。

风雨润清诗壮丽,青川采叶赋雄浑。

少年倘若齐追梦,文苑何愁不绿阴?

我们力争每一场报告,都让学生有所受益,都能激起同学们的一片读书热潮。

故事四:读书会里写心得

我们在社团里成立了朱雀读书会,这个读书会里有孩子、有家长、有老师,我们每两个月推荐一本书,让大家一起读。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负责一周,第二周可能是一个家长带他的孩子负责。每天负责值周的老师带领大家阅读。比如,读1~10页,老师写一段导读,或心得,或感悟,学生接着写一段心得,时间充裕就多写点,时间紧张就少写点,其他人跟帖。写作水平高的就写心得,对语言敏感的同学就摘抄。

比如我们读《昆虫记》:

《昆虫记》里的松毛虫,法布尔用了近二十页的篇幅来记载。

老师导读:最美松毛虫的一个表现,它们之间是和睦相处的。完美的和谐需要在全体成员之间平均分配力量、才能、劳动本领,等等。在松毛虫队伍里,没有能干和笨拙之分,没有强大与弱小之分。大家团结协作,这是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可惜,这只是松毛虫的世界。

学生感悟:和睦相处的世界,这是人类的理想状态。作者应该是非常渴望这样的世界,所以轻轻一句叹惋:“这是一个真正平等的世界,可惜,这只是松毛虫的世界。”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聪明的你,应该是心领神会了。

前年,我们朱雀文学社被校园文学高峰论坛评为“全国示范校园文学社”,去年又被评为“全国示范文学校园”,今年我们入围2016“阅读改变中国”“年度书香校园”。 我有幸成为一个点灯人。点灯人这个词来自斯蒂文森的诗《The LampLighter》(点灯的人):

茶点快准备好了,太阳已经西落;

这时候,可以在窗口见到李利走过身旁;

每晚,

李利拿着提灯和梯子走来了,把街灯点亮

汤姆愿意当驾驶员,玛利亚想航海,

我爸爸是个银行家,他可以非常有钱;

可是,等我长大了,让我挑选职业,

李利呵,我愿意跟你去巡夜,把一盏盏街灯点燃!

只要门前有街灯,我们就很幸福,

李利点亮了许多盏,又点亮一盏在我家门前

你手拿提灯和梯子,别忙着走过,

李利呵!今晚瞧一眼这个孩子,

我们这些点灯人,就要像李利,把一本本有趣也耐人寻味的书,带到大家的面前,让同学们兴致勃勃地阅读,让每一个日子都有方向,点亮很多盏让人长大的灯,让人优秀、优雅和完美。

(姜凌鸽,西安市第九十八中学教师,《朱雀文苑》主编,朱雀文学社指导老师。发表散文《那年那月》,小说《体验》等。)

猜你喜欢

叶广芩朱雀松毛虫
朱雀
是谁吃了松毛虫
松毛虫家族覆灭记
蚂蚁大战松毛虫
松毛虫综合防治技术要点
少数民族作家身份认同与文学创作
一曲传统文化的挽歌
论叶广芩小说中的平民意识与人文关怀
冬夜星空 朱雀振翅
朱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