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让孩子当“ 花瓶”,回归自然是正道

2016-10-26陕西省柞水中学长孙永健

陕西教育·综合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花瓶培训班个体

陕西省柞水中学  长孙永健

莫让孩子当“花瓶”,回归自然是正道

陕西省柞水中学长孙永健

作为正常的人应该是富有思想,拥有想象和理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个体。“我就是我”是作为个体最为显著的特征。当所有的一切都被所谓的模式同化的时候,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将会受到制约,甚至遏制。这将会是作为个体的自己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近日,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中国青年报》发文写道:今年上半年,我去上海面试学生……在感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我也隐隐有一丝遗憾:他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秦春华院长看到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病态社会教育模式下的外在显现。按照常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会生存、会思考的人,最终让作为个体的人能够愉悦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进而创造出新事物,奉献出真情感,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世界更为美好。然而我们目前所面临的现状是教育愈加功利化,考试成了衡量人的唯一方式。在这种状况下,应对考试,寻求简单可行的应试方法成为生存生活,甚至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于是也就产生了许多制造“花瓶”的机构:为了高考,有专门的高考培训班;为了考公务员,有专门的公务员培训班;从业资格证、计算机模块证也都有了相应的培训机构。长此以往,培训机构满天飞,造出众多的“花瓶”也就成了必然。那么,是什么造成孩子们的“花瓶”形象的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

1.传统思想在作怪。自古以来,中国人读书的目的就是做官,所谓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便是最好的诠释。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即使不是为了做官,但这种官本位的思想依然存在。因为考上好大学就意味着好职业,进入公务员行列就意味着端上了“铁饭碗”。在这种读书为官,读书为收入的功利色彩下,“花瓶”形象的产生也就成了必然。

2.求易思维在影响。人天生是有惰性的,追求简单是人的最大特征,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能静心读书,增强自我修养的人愈来愈少,知识在一定层面上不再用来沟通心灵,而仅仅成了工具。在没有真正知识作支撑的状况下,为了短期应付考试,报培训班成了必然选择。而培训班仅仅将其教学目标定位为能有效应对考试的方法和策略,这样就产生了知识上的“术”与“道”的差别。

3.教育方式出问题。我们处于一个教育理念横出的时代,面对这些不断更新的教育概念,我们总是疲于奔命,努力学习着这些所谓的教育思想。殊不知,知识的学习是个慢功夫,只有达到了足够的量的积累,才会产生质的飞跃。在我们大力倡导思维的重要性的时候,应该慢下脚步,去思考知识的重要性,因为知识是思维的基础。面对秦院长的反常规提问,孩子们露出了窘相,其根本就在于孩子们变成了速成的“花瓶”,没有对知识进行真正的内化。常言道,“读书改变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假象和速成永远是经不起推敲的。

4.评价失当是根本。孩子们朝着什么方向走,教育朝着什么方向走根本取决于对人的评价机制,而这个机制必须是由教育主管部门确定的。回顾历史,中国虽然也有着“以貌取人”的考查形式,也有着“名人推荐”的选官制度,也产生了出自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这些制度在当时社会形态下均产生了积极作用,但是否适合今天的选择形式,值得我们思考。于是有人将视角投向了域外,学习并运用西方的理念,殊不知“水土不服”也会让教育出毛病。因此,寻求适合当下社会的选拔评价制度势在必行,否则所有的改革都是徒劳。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把人变成“花瓶”的现状呢?笔者以为回归自然是正道。具体来说,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树立人本理念。人只有在自由状态下才能有所创造。庄子在自由的游历山林中感悟到了人生哲理,亚里士多德在漫步中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理念,宗白华在山水自然间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思想等。所以我们教育应注重孩子的情商,着力于让孩子拥有丰厚的知识积淀,在此基础上,培养孩子的想象思维能力,让其成为真正的具有真情实感的人,而非别人意志的传声筒。

2.发挥美育作用。教会孩子用心灵去感悟世界,用真实感触去阅读世界,而不是把孩子关闭在校园中,运用炼狱般的试题训练来约束他们。要知道,“花瓶”是模式化训练的产物,而作为“花瓶”的个体只会拥有华美的外表,绝不会有丁点儿的自我评判能力,面对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充当懦夫,就是充当奴才。

3.脚踏实地地积累。知识在于积累,而知识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通过课堂的知识传输方式来体现知识的本真。作为教学而言,首先应以知识为重,教师要通过自己质朴的教学向学生传授正确的、符合规律和素养提升的真正的知识能力,而不能把哗众取宠作为营造课堂气氛的主要途径,让知识在科学规范的范畴下运行。让知识教育真正体现出其提升文化素养,塑造人格修养,形成文化积淀的社会功用。

总之,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切莫让教育再经历折腾,静下心来反思我们走过的教育之路,真正意义上找寻到适合当下教育发展的正确道路,探索出正确的评价准则。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成为千篇一律的“花瓶”,而是有梦想,能思考,有血性,能担当,有思想,能创造的时代英雄。

猜你喜欢

花瓶培训班个体
“无人机航测与GIS技术应用培训班”在海口成功举办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我画青花瓶
花瓶怎么碎了?
关于举办第51期观赏石鉴评培训班的通知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90团举办初级农艺工培训班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画画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