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2016-10-25徐心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8期
关键词:胸腔镜围术外科

邵 云, 袁 慧, 朱 全, 李 方, 徐心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加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邵云, 袁慧, 朱全, 李方, 徐心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胸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胸腔镜右上肺叶切除术; 疼痛评分; 疼痛满意度; 加速康复外科; 围术期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1-2]。加速康复计划已被成功应用在外科的众多领域,其中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3-5]。2013年11月—2014年3月本科对右上肺叶切除患者实施围术期加速康复,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60例,根据患者人院的先后顺序编号,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加速康复外科(FTS)组和对照组。 其中FTS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32~81岁,平均(57.23±13.02)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49~78岁,平均(60.50±9.36)岁。60例患者均行全麻下胸腔镜手术,对照组行胸外科常规治疗护理,FTS组实施FTS护理。排除标准:患者不愿配合FTS; 术前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其他严重合并疾病;术前行放化疗治疗。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FTS组入院后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加速康复相关理念。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为患者制定呼吸功能综合锻炼的计划,包括使用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做呼吸操、爬楼等。每日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锻炼,术前宣教时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知识缺乏程度,通过宣传册、展板、口头宣教的形式进行加速康复相关知识宣教,包括加速康复的措施,手术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术后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等,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消除负面情绪。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呼吸道准备及常规术前准备。

1.2.2术中处理:2组均采取胸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左肺双腔气管插管方法,镇静及镇痛药选用短效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均使用规格为7.5mg/mL的罗哌卡因(耐乐品)行肋间神经阻滞。FTS组术中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预防术中低体温,注意肢体保暖,冲洗液、输注液体加温等措施,使患者术中体温保持在36℃。对照组实施常规体液及体温管理。

1.2.3术后护理: ① 早期功能锻炼。FTS组术后清醒后即可抬高床头30°, 开始踝泵运动及抬臀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压疮。术后6h由护士进行吞咽能力评估后即开始饮水,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排痰。术后第1天拔除留置尿管,停心电监护,拍床边胸片,给予口服高能营养液瑞能400mL。第l天起开始增加床上活动量,带氧在床边活动,使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第1天下午或第2天开始使用多功能输液器,逐渐增多下床活动次数及每次活动时间。如患者出现自觉心慌、头晕、恶心;面色苍白或出冷汗; SpO2<90%或心率达到 karvonen法[6]的运动靶心率,则停止活动。对照组行术后常规护理,术后2~3 d拔除尿管,胸拔除后下床活动。② 早期拔管。FTS组无漏气,胸水量<300 mL/d, 即拔除胸管。对照组按传统无漏气,胸水量<100 mL/d, 则拔除胸管。

1.2.4有效镇痛: FTS组术前即进行疼痛评估相关知识、止痛药作用及副作用及无痛理念的宣教。对照组按常规宣教。2组术后均给予自控止痛(PCA)+服用曲马朵片剂进行镇痛。术后4 h开始使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每4 h评估1次,直至术后第5天。患者出院前进行疼痛满意度调查,调查表采用中文版HPQI[7],选取其中相关问题,包括疼痛控制感知状况、疼痛教育状况和疼痛总体满意度。各项满意度内容均采用0~10级计分制,将达到满意条目的数量除以总条目数,即为患者疼痛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术后疼痛评分(NRS), 胸管留置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满意度。

2 结 果

2组均临床治愈出院。FTS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及第3天疼痛评分、疼痛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3。

表1 2组患者疼痛评分及疼痛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P<0.05。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加速康复外科一般包括以下内容:术前患者FTS教育;更好的麻醉、止痛及外科技术以减少手术应激反应及疼痛不适反应;强化术后康复治疗,包括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及早期肠内营养[2]。术后疼痛是影响患者术后住院天数的重要因素[8]。本文对患者进行FTS护理时,术前即开始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疼痛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术后更好地配合无痛治疗及护理。通过自制适合胸外科术后患者的疼痛尺及疼痛评估表单。疼痛尺把NRS和Prince Herry疼痛评估法(PH评分)相结合,能够更加准确和迅速地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疼痛评估表单采用连线、数字和符号的表述方法,使疼痛记录更直观更方便。结果显示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有差异,与术后有效镇痛有关。此时,FTS组患者由于接受了疼痛相关知识宣教,对无痛理念有一定认识,能较好配合护士进行术后镇痛,从而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有差异,与FTS组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有关。本研究均采用胸腔镜微创手术,较小的手术切口对患者的疼痛刺激并不大。而胸腔引流管随呼吸牵拉胸膜引起的内脏痛,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疼痛感。早期拔除胸腔引流管后,患者的疼痛评分显著降低。术后第5天疼痛评分没有差异是因为2组胸腔引流管均被拔除,患者疼痛感均显著降低。2组疼痛满意度差异显著,说明有效的镇痛离不开护士对患者的疼痛宣教,只有转变患者对疼痛的认识,才能使其更好地参与术后的疼痛控制,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促进患者加速康复。

表3 2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1。

本研究注重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加强了患者围术期呼吸功能综合锻炼,使患者肺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预防和减少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发生。同时肺功能锻炼可促进残余肺组织扩张,消灭残腔,减少胸腔渗液,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减少肺部并发症,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10]。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减少血栓形成和肌肉失用性萎缩,降低术后肺不张发生率[11]。但患者常因为带管活动不方便以及疼痛等因素拒绝早期下床活动。通过设计并制作了多功能移动输液架,轻便易操作,

FTS组患者在有效镇痛及使用辅助活动用具的前提下,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1]Wilmore D W, Kehlet H. Management of patients in fast track surgery[J]. BMJ, 2001, 322(7284): 473-476.

[2]江志伟, 李宁, 黎介寿. 快速康复外科的概念及临床意义[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7, 27(2): 131-133.

[3]Bases L, Raskov H H, Jacobesn D H, et a1. Accelerate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rogram after colonic resection impmves physical performanc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body composition[J]. BrJ Surg, 2002, 89(4): 446-453.

[4]Henriksen M G, Jensen M B, Hansen H V, et a1. Enforced mobilization early oral feeding and balanced analgesia improve convalescence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J]. Nutrition, 2002, 18(2): 147-152.

[5]Basse L, Madesn L, Kehlet H. Normal gastrointestinal transit after colonic resection using epidural analgesia, enforced oral nutrition and laxative[J]. Br J Surg, 2001, 88(11): 1498-1500.

[6]孟申. 肺康复[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169-169.

[7]沈曲, 李峥. 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11): 1049-1O51.

[8]Cerfolio R J, Bryant A S, Maniscalco L M. A nondivided intercostal muscle flap further reduces pain of thoracotom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J]. Ann Thorac Surg, 2008, 85(6): 1901-1906.

[9]赵光强, 黄云超, 陈小波, 等. 快速康复外科在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肺癌杂志, 2010, 13(2): 102-106.

[10]邓攀, 袁慧. 肺癌患者围术期进行呼吸功能综合训练的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8): 38-40.

[11]乔坤, 王正. 快速康复外科在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0, 17(6): 379-381.

2016-04-10

袁慧, E-mail: 13611501287@163.com

R 473.6

A

1672-2353(2016)18-198-02DOI: 10.7619/jcmp.201618068

猜你喜欢

胸腔镜围术外科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