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扬文字豪情满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词赏析

2016-10-25王淑红

初中生天地 2016年26期
关键词:人民解放军渡江用词

□王淑红

激扬文字豪情满怀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用词赏析

□王淑红

QQ签名秀:

每天读书1小时,变化看得见!

——书香伴咖啡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立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

毛泽东同志作为战役的指挥官,在运筹帷幄、英明指挥之余,满怀胜利的信心与豪情,以精炼而富有感情的语言,向全世界报道了这一伟大战役的进展情况。

一、“导语”用词真实明确,气势磅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概括了事件的主要内容。有人说“百万”一词是夸张手法。细读课文,我们发现,这则新闻共报道了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中路军30万,西路军35万,东路军35万,确实是“百万”!试想,在大江之上,“百万”大军舳舻千里,旌旗蔽空,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这是怎样的气势和威武壮观的景象!

可见,“百万”一词集中体现了新闻语言“真实、明确、具体”的特点,既写出了我军兵力之多、作战规模之大,也显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博大的胸怀、豪迈的气概、王者的霸气!

二、“主体”炼字激情四溢,雄阔有力

接下来,我们看新闻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介绍了人民解放军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其中激情四溢的文字,颇具雄风的选词,无不显示出这篇新闻的语言魅力。

首先,作者用简短的一句话,交代了我先头部队“中路军”的渡江时间、渡江人数。简洁的文字和具体的数字交代了中路军30万大军的辉煌战果。“即已”用得极妙,在这里作文言副词,意思是“就已经”。言语之间特别骄傲地“晒”出了我军的辉煌战果。而“突破”一词,写出了这个辉煌战果取得的艰难。随后在文章中写出“突破”的不易。可以想象,月黑风高,猛浪若奔,自然条件极其险恶,这里就是自古以来的“长江天险”;而且敌人在此苦心经营,严密布防,司令官亲自督战,兵力、武器、装备充足;我方装备简陋,没有空军部队的配合,没有轮船、军舰的接应,只有一艘艘帆船或是民用的小木船。要想渡过长江,就必须用血肉之躯,冒枪林弹雨,经过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才能“突破”敌人这道严密的防线,“突破”一词,写尽了战斗的激烈和残酷!

在报道西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议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二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这段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这一部分用词极为准确地表达出感情色彩。例如,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一个“很”字,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再如,“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中的“不料”,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语言犀利而生动。

东路军写得最详细,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既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又更详尽地写了战果。其中,“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中的“较为”二字流露出作者对敌人的蔑视。“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一系列动词,鲜明地写出了我军一个又一个战果,富有动态地表现了大军如潮、锐不可当的形势,雄阔有力,激情昂扬。

新闻是我们了解当前生活的一个窗口,也是社会变化的“记录仪”。一代伟人毛泽东所撰写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的内容世界瞩目,振奋人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猜你喜欢

人民解放军渡江用词
强化诗词用词的时代性
苍凉又喧嚣:《我与地坛》中的用词
电影《渡江侦察记》与聂凤智
吕蒙白衣渡江
白衣渡江
命题小品——一苇渡江
写话妙计之用词准确
中美经济类网络英语新闻用词的对比研究
人民解放军誓词的回顾与启示
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诞生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