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红”热时代,还请冷思考

2016-10-25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吴丹实习

初中生天地 2016年26期
关键词:网红社交青少年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吴丹(实习)

“网红”热时代,还请冷思考

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吴丹(实习)

2016年最火的网络红人是谁?“papi酱”“回忆专用小马甲”“江宁公安在线”“博物杂志”……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有没有让你感觉特别亲切?网络红人分好几种,按照他们推送内容的领域分,有科普类、美妆类、政务类、生活趣事类,等等。不管哪一类,都在互联网自媒体的革新浪潮中以其独特的个性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有的甚至给自己或相关团队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随之而来的“网红经济”已成为新媒体经济领域中不容忽视的一股强流。小编不禁发问,对于社会文化生态而言,它究竟是一个美丽的泡沫还是时代的走向?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说,它带来的究竟是机遇还是挑战?

名言警句:

把美的形象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英国散文家、哲学家培根

“网红”时代,青少年将何去何从

据调查,现在青少年网民约为1亿人,已经成为网络社交平台最重要的用户。他们最爱的就是在网上点赞、分享、评论和“吐槽”,热衷于弹幕、美颜和“表情包”。

【“爪机”一族】

当代青少年是名副其实的“指尖”一代,手机对他们而言早已不是仅限于通话交流的工具,而是帮助他们提升生活品质以及增强个人综合竞争力(查询、阅读、自学)的贴身助手。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他们成了一群注意力被分散的群体,每天接收大量无用甚至具有危害性的信息,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审美追求】

当代青少年是一群追求标新立异的年轻人,无论是言行举止还是穿衣打扮,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然而这容易导致他们对身边同学或偶像明星的审美趣味盲目跟风。从之前的非主流文化到现在的“网红”现象,青少年都是其中的主力军。

【虚拟社交】

当代青少年是伴随着网络和游戏成长起来的一代,在他们的生活中,虚拟社交的时间可能比面对面的现实社交还要多,他们更喜欢利用社交网络展示自我、思考人生、探索世界。但由于当下各类社交产品的迅速发展,他们在自娱自乐中逐渐被网络俘虏,少数人沉迷于网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现在的社交网络平台监管制度尚不完善,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容易陷入网络骗子的圈套中,从而导致个人健康、精神、财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超前消费】

当代青少年成长于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的年代,他们眼光更加独到、见识更广,不仅懂得享受,也懂得如何实践和拼搏,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追寻自我”,释放个性。与此同时,当代青少年“乐于享受”的特点体现在他们对“超前消费”的看法上。他们的消费潜力不仅来自于更强的物质基础,也来自于及时行乐的生活态度。互联网的崛起给他们提供了许多便利,各大社交媒体已成为他们随时随地可以请教的顾问,为他们提供有关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建议。

会员沙龙:

一个插着翅膀的女孩,在青春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宜昌市五峰实验中学七(4)班邓琪琪443400

关于“网红”,我有话说

2016年是“网红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然而以“Papi酱”为代表的网络红人们能否端正自己在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感染青少年,从而推动“网红经济”健康发展,依然是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9.9%的受访者认为“网红”是一群为了出名的年轻人,43.8%的受访者认为“网红”是通过整容和撒谎包装自己的骗子,40.5%的受访者则认为“网红”是搞粉丝营销、卖低劣产品的淘宝卖家。这样的调查结果也许存有偏见,但也确实反映出社会大众对于“网红”的不良印象。为了直观感受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网红”的看法,小编分别采访了老师、家长、学生这几个群体,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名言警句: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意大利诗人但丁

王老师:“网红经济”有利有弊,它圆了许多年轻人的明星梦,是“草根”阶层成功的一种渠道。但同时给青年学生造成一种很容易就能走上成功之路的假象,使得一些人放弃读书、争先效仿。而那些出名的年轻“网红”则会牺牲掉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受人追捧的同时也会遭人贬低,甚至会面临一些不理智粉丝的诋毁谩骂,从而使得家人朋友也遭受一定的困扰。

吴女士:这些“网红”女孩们整天装扮自己,发视频介绍各种新发型、新衣服。我家女儿还在上初中,看了这些视频后不好好学习,整天拿着手机自拍、看视频,还吵着让我给她买化妆品,说也想当个网红,我都要急死了。

蔡同学:“网红”个性鲜明独特,十分符合我们青少年对于“自我”的定义。她们像明星一样对时尚有着独特的见解,但是比明星更加平易近人。我的微博就关注了几位网络达人,平时也会跟朋友讨论他们的最新动态。老师家长其实不用过于担心,我们不会对“网红”盲目崇拜。

邱同学:我很喜欢看有些“网红”的吐槽视频,是课余生活中很好的调剂品。至于其中的一些粗俗字眼,在网友给他们指出来之后,他们都有认真反省并及时改正,可以说“网红”们的社会责任感也在不断加强,相信将来一定会良性发展下去。当然网上也有一些三观不正的人为了博眼球散播一些不良信息,我们中学生一定要擦亮眼睛,树立正确的三观,坚守基本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准则。看待“网红”,我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会员沙龙:

就算梦不完整,也要有理想。

——利川市毛坝镇民族初级中学八(3)班梁涯鲮445400

小链接之媒体之声

【人民日报】目前存在的“网红孵化公司”“网红培训中心”,其核心业务就是对想成为网红的年轻人在化妆、形体、言语、肢体动作、自我营销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包装。不少人担忧,对年轻人而言,如果仅凭“高颜值”就可以轻松扬名,那将会助长社会的浮躁之风,并影响青年一代的价值取向。为了成为网红,一些人突破了底线,“网红经济”的商业链条需要及时的道德校准和净化,相应的监管机制也亟需建立。

【凤凰科技】无论通过何种媒介走红、变现,现象级“网红”成功的原因在于“内容为王”。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不少“网红”将分散的信息整合再加工,通过可读性强的小情景剧切入,以贴合人们心理需求的方式实现再传播。“不能为了取悦受众而低俗媚俗,保持持续不断的高水准内容生产,才能在更迭迅速的网络时代立足。”

【新华网】并不是所有网红都可以轻易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网红已成为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但过度无聊或因违背道德而‘走红’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抵制,而鲜有经济效益。”

小编有话说:“网红”是互联网大潮下催生的一朵浪花,对于这个新事物,青少年们不应该表现出盲目的追捧,也不必对其嗤之以鼻,而应该淡然围观,冷静甄别。青少年要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公约,树立正确价值观,远离那些腐蚀人们心理、助长浮躁之风的“网红经济”营销模式。另外,对于作为内容制造者的青少年“网红”来说,能够持续提供优质内容是其生命长短的关键。我们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接纳“互联网+”背景下涌现的“网红”效应,同时,也必须正确定位和科学规范,自觉遵守道德与法律的约束,让“网红”更加有序、健康和持续地发展。

栏目主持人:黄燕

猜你喜欢

网红社交青少年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青少年发明家
社交距离
不要上“网红”的当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网红滚滚
«ВаНхУН»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