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建设探索与实践探析

2016-10-24谌振华

考试周刊 2016年81期
关键词:实践探析高职院校

谌振华

摘 要: 随着信息化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界也在不断引入信息化。高职院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面对更多的挑战,所以说,对于高职院校深化改革和培养新型人才而言,也需要信息化的助力。与此同时,高等教育改革的现代化离不开信息化,需要信息化发挥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作用。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改革的必然趋势显得尤为重要,更需要来自学校、师生、社会等不同领域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信息化机构 实践探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大力发展,现代化社会的稳步推进,网络技术等飞速前进,而且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因为,教育信息化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以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素质教育的呈现。教育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教育改革需要观念和思想的转变,信息化就是打破传统、开拓创新的重要手段,可以让教育活动更长远地发展。高职教育利用现代技术,对于提高办学水平、人才质量和实现校园信息化的普及而言都是重要渠道,所以高职教育中需要信息化的融入,但是我国在高职教育信息化机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其发展。

一、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一段历程,通过借鉴我国本科院校信息化建设,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已经初步实现了硬件基础设施的普及,校园网络的覆盖和顺畅,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实现信息化基础教学。而且有相对应的网络中心和信息中心进行网络的跟踪和故障修复等工作。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有的成立了信息化机构建设小组,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战略性指导。

但是在信息化构建的过程中也是问题不断。第一,很多高强度的工作和高难度的技术要求使得业务部门的技术人才短缺,精力有限不能够很好地为战略性长远服务。第二,一旦信息化出现问题,就会出现故障修理区域的不平衡,具体一点就是不能够及时实现校园信息化的统一,而且修理周期存在差异,不利于教学任务和科研探索的展开。第三,领导班子的职务权限和责任担负、人员分配和小组定位都不够科学也引来了信息化小组形同虚设,反而造成机构冗杂,浪费资源。

二、科学设置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

其实在我国高校中有一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成功,可以从中借鉴。首先,要建立信息化机构的科学理念。虽然说信息化建设是对网络等硬件设施的管理和应用,但是想要做到对其的科学管理,是需要有科学创新的理念作为支撑的。然后进行科学信息化管理体制的探索,优化管理过程,拓展信息的应用范围,让信息在校园的利用率最大化。其次,要对信息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地预估。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校园建立起网络架构,为学生学习的及时性和空间性带来延伸,让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得到扩展。但是,想要校园教育信息化的工作理念更加全面和深入,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创新,共享资源,还是要对高职院校的信息机构进行合理科学定位,并将其纳入到院校办学理念当中,放在更加重要的决策地位进行管理。最后,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引入CIO。CIO在国内被称为首席信息官,在学校信息化建设当中需要引进对信息化有相当建树的人才进行全方位的领导。这是为了让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的管理实现制度化的保障。

三、注重教学平台的资源整合

相对于校园生活区而言,校园教学区和办公区额信息化系统会有更高的要求。利用数字化平台实现各个学院的网络信息资源共享。要对冗杂的网络管理部门进行整合,统一到一个部门,师生利用的网络资源出现故障只可以通过固定部分进行申报和修理。师生参与实现资源共建也是很好的信息化建设渠道。每个学院的网络信息平台应该鼓励自主研发,利用本源的师生资源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本源的实际需要。而且院系可以自主培养信息化的人才,自产自销,不仅可以给学生锻炼的平台,而且可以节省对外购买信息化资源的成本用于本院的自主研发经费。当院系的信息资源需要升级的时候,可以收集来自师生的意见,如果学生的高品质的实验报告或数据分析在经过学生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放进本院系的信息资源库等。

四、增强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

为了避免信息化机构建设,没有人应用的尴尬局面,就要加强对使用人员的能力培养,其中最主要的群体就是教师。很多院校的高年级的教师普遍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不够,所以要对其进行培训。根据教师对于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使用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对于内容和层次的设定都要因人而异。可以采取集中授课或网络授课的形式,当然也不能够忽视教师的自主学习。其实,相对于高年龄的教师而言,年轻教师对于信息化技术的掌控会好很多,而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更善于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应用。这个时候,年轻教师就需要对年老的教师进行帮助,定期进行经验交流和示范课程等加强教师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流通,全方位地带动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和质量的提高。

结语

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信息化机构建设工作也是重要环节,其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和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高职院校在建设信息化机构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借鉴普通高校的建设模式,但是并不是一味复制,应该结合每个院校自身的特点展开,围绕教师和学生建设教学资源库应该成为重点,以实现现代化教育的进一步推动。这样更能够突出院校自身的发展路径,完成更具本校特色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当然,本文对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建设的探索,是突出以加强教学的应用型为主,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达到素质教育的普及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聪.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1).

[2]曹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

[3]王永康.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6).

猜你喜欢

实践探析高职院校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教学思维能力的实践探析
项目课例开发的实践探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