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堆法的酒精依赖症中医证候研究

2016-10-24王志斌李军祥余轶群陈建新

环球中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肝郁气滞脾虚

王志斌 李军祥 余轶群 陈建新



·论著·

基于因子分析及复杂系统熵聚堆法的酒精依赖症中医证候研究

王志斌李军祥余轶群陈建新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症(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ADS)的中医临床证候分类,为临床证候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观察211例符合酒精依赖症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利用中医证候量表收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学信息,将上述信息数字化后,通过因子分析法及复杂系统熵聚堆法分析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结果酒精依赖症中医临床证候主要包含通过因子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堆对酒精依赖症的中医证候分类分析后,得出以下6个证型: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37例,17.5%);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19例,9.0%);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66例,31.3%);脾虚湿困证(18例,8.5%);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49例,23.2%);湿热内盛证(22例,10.4%)等6个证型。结论ADS的主要病位在肝、脾两脏,随着疾病的发展可波及肾,关键的病理因素是湿热,关键病机是饮酒无度、脾胃受损、脾虚不运、湿浊困脾。

酒精依赖症;证候;因子分析;熵聚堆

酒精依赖症(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ADS)由于产生众多社会和健康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过度饮酒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1]。相对于欧美国家,中国没有大量的酗酒人群,故过去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酒精消费急剧增加,过度饮酒所致的各种问题与日俱增[2-3]。中医药治疗ADS有着自身的优势,但有关中医证候学的研究文献报道不多,对ADS病机演变规律、中医证候分布、辨证标准及疗效判断标准尚无共识意见。为此,笔者团队依照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对ADS患者的中医临床资料进行调查,以了解ADS患者证候学规律特点,为深入探讨该病的中医诊治进行先行探索。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观察病例为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于东方医院及北京友谊医院就诊的符合ADS诊断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共211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8.2±10.2)岁,男性平均年龄(48.3±10.1)岁,女性平均年龄(35.67±6.5)岁。病例中文盲占2.4%,小学文化程度占10.0%,初中文化程度占30.3%,高中文化程度占36.0%,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21.3%。

1.2纳入标准

(1)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2)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酒精依赖诊断标准;(3)无严重的戒断症状:如严重的认知障碍,暴力型精神障碍;(4)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

(1)其他精神障碍患者,包括与饮酒相关的精神病性症状消失不足1周,或因此服用抗精神病药停药不足1周;(2)妊娠者或计划3个月内妊娠者及哺乳期妇女;(3)虽然符合ADS诊断标准,但完全戒断超过2个月的患者;(4)不能按要求进行试验者。

1.4中医证候量表的制定

调查表是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疾病部分》[4]和《中医量化诊断》[5]进行标准化和量化,同时参考相关研究和专家意见制成,该量表对ADS的症状进行分析归类,得出常见的症状信息,并结合临床进行量表制定。其中与该病密切相关的四诊信息分为无、轻、中、较重、重5级,分别量化为0、1、2、3、4分;其余中医四诊信息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量化为0、1、2、3分;难以分级的则分为不出现与出现,记为0、1分。

1.5病例收集及数据录入

研究由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组成的调查者进行信息采集。采取双录入的方式,将病例信息录入Excel数据表格,建立酒精性肝纤维化四诊信息数据库。

1.6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统计,应用Matlab工程软件进行复杂系统熵聚堆统计。

2 结果

2.1因子分析法分析酒精依赖症的中医证候学分布

依据ADS的中医证候出现频率排序,其中发生频率50%以上的前12位为:尿黄85.8%,口干咽燥80.6%,烦躁易怒70.6%,倦怠乏力69.2%,口苦66.8%,面色晦暗65.9%,情志抑郁65.4%,面色萎黄55.9%,腰膝酸痛55.9%,潮热盗汗53.6%,腹泻51.2%,食欲不振51.2%。见表1。

本研究搜集到211个ADS病例,通过将证候信息信息化后,经KMO检验为0.605,可行因子分析;经Bartlett’s检验,P<0.05,各变量间存在相互联系,可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对共因子进行旋转,从研究对象群体证候学因子中共提取出13个共因子,累积贡献率均在77.2%以上。见表2。

2.2复杂系统熵聚堆分析结果

运用复杂系统熵聚堆对211例ADS病例的中医证候学信息进行处理,将组织得到包涵ADS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量最大的同时相互独立的若干个类,类的数目由数据确定;对类和类之间包含了差异性的四诊信息,再通过分析其中包涵的临床证候特征对结果进行最终分类。通过计算共得到26个组合,并结合临床中医证候学进行再分类。见表3、4。

2.3酒精依赖症的中医证候分类

将因子分析和复杂系统熵聚堆对ADS的中医证候分类结果进行对比,并结合专家意见和临床实际,得出以下6个类型:(1)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2)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3)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4)脾虚湿困证;(5)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6)湿热内盛证。此6个证型包含的病例数也在90%以上,可以作为ADS主要证候类型。

表1 酒精依赖症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分布

表2 酒精依赖症患者中医证候信息共因子信息

表3 复杂系统熵聚堆分析结果

续表

对6个主要证型分别在211例ADS病例中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其结果为:肝肾阴虚,湿热气滞证(37例,17.5%);肝阳上亢,阴虚内热证(19例,9.0%);脾虚肝郁,湿热瘀阻证(66例,31.3%);脾虚湿困证(18例,8.5%);肝郁气滞,阴虚血瘀证(49例,23.2%);湿热内盛证(22例,10.4%)。

3 讨论

中医学对证的判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者个人的学识、经验和阅历等,因而存在较强的个体性和主观性。王永炎院士认为,“证”是对疾病所处的一定阶段的病机概况;“候”是指这种病机或状态的可被观察到的外在表现。并提出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 的特点,二者的关系是“以候为证”[6]。由于中医证候学的复杂性,故选取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对酒精依赖患者的证候学信息进行研究。其中因子分析法可以精炼临床证候学信息,提炼对证候诊断最有价值的四诊信息,但也同时会抛弃大量有用的成分信息;而复杂系统熵聚堆方法从本质上为一种特殊的聚类分析法,它通过非线性的分割方式,获取尽可能多的有意义的中医证候聚类方法。该方法具有下面的一些优点:熵分划法不需要特定的数据,仅需要知道所处理的信息指标发生的概率即可;熵分划法不需要对数据进行归一,整体计算量大为减少;熵分划方法有着一整套严格证明的用以验证的分划准则,对于评价所得到的分划结果有利。因此非常适用于中医证候学的分析[7]。在本研究中,将这两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粗中取精,去伪存真,提炼AD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8-9]。

通过研究发现,ADS患者中医证候的六种归类比较符合ADS的中医病机演变,酒精相关疾病主要是以脾虚、湿热为主要病因,如田德禄教授在研究中发现,饮酒过量发病与素体禀赋不足及脾胃虚弱密切相关[10];王睿林等[11]提出酒精性肝病的形成与湿热体质相关,湿热内蕴贯穿于酒精性肝病进展过程。因此从体质上讲ADS患者是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内盛为标,由于病情轻重可有阴虚、血瘀等表现,病位在于脾胃、肝胆、三焦,病机是由于饮酒导致湿热、邪气郁于脾胃、肝胆,弥漫三焦,引起形体和神智出现异常,并由于饮酒可以一过性的振奋阳气,使饮酒者出现对酒的依赖。

结合研究结果可知,ADS的主要病位在肝、脾两脏,随着疾病的发展可波及肾,关键的病理因素是湿热,病机是饮酒无度,脾胃受损,脾虚不运,湿浊困脾,而见“脾虚湿困”;运化失司,湿热内外交加,湿热阻滞中焦,故见“湿热内盛”;土壅木郁,由脾及肝,肝失疏泄,气滞导致血瘀,而见“肝郁气滞”;气滞日久,血脉瘀阻,瘀血内生,故见“血瘀”表现;湿热日久,损及阴血,故见“阴虚内热”表现;肝脾病久,损伤于肾,水不涵木,肝肾俱衰。由上述对ADS病因病机分析及对证候群进行分类,可以演示ADS病机渐进的特点,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明确患者分期情况,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但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只是针对北京城区的人群,而且是针对就诊患者,故此可能存在偏差,仍需进一步的验证及修订。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lobal status report on alcohol and health [R]. Geneva:WHO,2011.

[2]苏中华,郝伟,谌红献.中国五地区饮酒情况及相关问题调查Ⅰ普通人群的饮酒状况[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36-539.

[3]贾静源.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饮酒行为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7):256-257.

[4]中华中医药学会.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4-147.

[5]徐迪华,徐剑秋. 中医量化诊断[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1-138.

[6]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5-8.

[7]林威君.台湾高雄地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53-56.

[8]王天芳,吴秀艳,陈建新,等. 基于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的证候/证候要素提取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9,26(4):274-276.

[9]陈静,西广成,易建强,等. 中医复杂系统中两类分划方法的比较[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06,19(专集):430-434.

[10]李丰衣,孙劲晖,田德禄.田德禄教授治疗酒精性肝纤维化经验浅探[J].吉林中医药,2006,26(8):10-11.

[11]王睿林,李捍卫,金波,等. 从中医体质角度认知酒精性肝病[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30(2):3-5.

(本文编辑: 董历华)

Study of TCM syndrome characteristics of AD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and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

WANGZhi-bin,LIJun-xiang,YUYi-qun,etal.

DepartmentofGastroenterology,DongfangHospital,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

WANGZhi-bin,wangsanger@126.co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CM clinical syndromes of 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AD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of clinical syndromes. Methods211 patients with ADS were recruited in the study.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o assessment of TCM syndrome and the data of liver function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 ResultsADS included 6 TCM syndrome types which was liver-kidney yin deficiency, dampness-heat and qi stagnation (37 cases, 17.5%); hyperactivity of liver-yang, yin deficiency with internal heat (19 cases, 9.0%); spleen deficiency and liver depression, dampness-heat and blood stasis (obstruction) (66 cases, 31.3%); spleen deficiency with dampness accumulation (18 cases, 8.5%); 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 yin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49 cases, 23.2%); and internal dampness-heat (22 cases, 10.4%). ConclusionThe main damage to the ADS is liver and splee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 can affect the kidney, the key of pathological factors of is dampness-heat, the key pathogenesis is alcohol misuse to damage of spleen and stomach, the results is spleen deficiency does not transport and dampness and turbidity trapped spleen.

Alcohol dependence syndrome;TCM syndrome;Factor analysis;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

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ZJ0101PW008);北京中医药大学自主选题(2011JYB22JS-036)

100078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科(王志斌、李军祥、余轶群);北京中医药大学信息中心(陈建新)

王志斌(1978- ),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应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E-mail:wangsanger@126.com

R2-03

A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10.001

2016-03-22)

猜你喜欢

肝郁气滞脾虚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瘦成一道闪电先过“脾虚”这关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推拿结合热敏灸治疗脾虚湿滞型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
疏肝益肾汤治疗肝郁肾虚证月经后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