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42例

2016-10-24王晓玲陈惠珍占巧芳张桂兰郭翠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疗效

王晓玲+陈惠珍+占巧芳+张桂兰+郭翠萍

【摘要】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3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对象,按照顺序编码法将患者分为康复组(41例)和康复+靳三针组(42例)。康复组常规进行康复治疗;康复+靳三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应用靳三针疗法。比较临床效果。结果:康复+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康复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41.65±10.36)分、(63.64±8.86)分,与康复组(41.34±10.30)分和(63.02±8.1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78.62±11.54)分、(89.21±10.64)分,与康复组(62.01±8.34)分和(72.46±10.10)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关键词】 靳三针疗法;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5.3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6-0112-02

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中风后常见功能障碍,偏瘫痉挛状态可导致患肢肌肉萎缩、变形和挛缩,对患肢康复造成影响,且影响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1]。对于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突破点在于解除偏瘫肢体的痉挛,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和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对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进行观察,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3例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用研究对象。按照顺序编码法将83例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康复+靳三针组。康复+靳三针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范围52~70岁,平均(63.34±2.52)岁,病程12~45d,平均(35.67±12.32)d,康复组41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范围51~72岁,平均(63.91±2.24)岁,病程11~45d,平均(35.38±12.7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康复组常规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缓解肌紧张、坐位平衡训练、坐站转换、立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等,每天1次,每次45min,每周5次,干预4周。康复+靳三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应用靳三针疗法。头针采用颞三针,体针为上肢挛三针内关、尺泽穴和极泉穴,下肢挛三针三阴交、阴陵泉和鼠蹊。若腕关节痉挛加腕三针,阳溪、大陵和阳池;失语加舌三针,左右旁廉泉和上廉泉;上下肢痉挛加开三针涌泉、中冲和水沟;口角歪斜加口三针迎香、地仓和承浆;踝关节内翻加踝三针解溪、太溪和昆仑;用0.32mm×25mm一次性针灸针,经75%乙醇进行皮肤常规消毒后进针,进针后10min、20min和30min分别行针一次,留针时间为30分钟,每天1次,每周5次,干预4周。

1.3 观察指标、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①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能力[2]和日常生活能力[3]的差异。临床疗效用Ashworth量表[4]评价,显效:Ashworth等级降低2级或以上,有效:Ashworth等级降低1级;无效:Ashworth等级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TX-*3]±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 康复+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康复组75.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相比较 治疗前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41.65±10.36)分、(63.64±8.86)分,与康复组(41.34±10.30)分和(63.02±8.14)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别为(78.62±11.54)分、(89.21±10.64)分,与康复组(62.01±8.34)分和(72.46±10.10)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病因在于高级中枢损伤后对于低级中枢抑制和控制减弱,从而出现以痉挛为基础的异常运动模式。为了促进患肢功能的康复,需加强肌痉挛的控制,协调肌群间张力平衡,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3]。

常规康复训练借助了脑可塑性和功能重建的理论,通过主动和被动训练,促进正确运动形式的建立,抑制不正确运动形式。通过对肌肉和关节反复输入正常运动模式,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大量皮肤感觉和运动感觉冲动,促进相关神经细胞轴突发芽、突触再生和大脑功能重建,以更好控制肌痉挛,促进新条件反射和正常运动模式的形成[4-5]。靳三针则选取头部颞三针、肢体挛三针,其中,颞三针定位于颞部颅盖骨最薄处,神经血管丰富,针刺该区域后,生物电效应可传至大脑皮层,促进该皮层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脑代偿,改善肢体痉挛。针刺上下肢挛三针可促进运动神经元的重新修复,发挥松解挛缩肌肉、缓急止痛作用,改善关节活动不利状态。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靳三针治疗,可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加速患者康复[6-7]。

本研究康复组常规进行康复治疗;康复+靳三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应用靳三针疗法。结果显示,康复+靳三针组总有效率为95.24%,优于康复组75.61%(P<0.05),说明在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靳三针治疗,可有效提升康复效果,这跟靳三针可促进皮层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加速运动神经元的重新修复,提高脑代偿,改善肢体痉挛,松解挛缩肌肉、缓急止痛等作用相关。

本研究治疗后康复+靳三针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均优于康复组(P<0.05),说明增加靳三针治疗后,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郎建英,庄礼兴,贺君,等.“靳三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6):440-443.

[2] 杨海涛,庄礼兴,刘悦,等.颞三针、挛三针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32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4):48-51.

[3] 庄礼兴,贾超,贺君,等.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塞偏瘫[J].针灸临床杂志,2010,26(3):5-7.

[4]Bohannon Rw,Smith MB.Interrater reliabiciry of a modifieol Ashworth scode of musde spasticity[J].Phys Ther,1987,67(2):206-207.

[5] 庄珣,贾超,贺君,等.靳三针疗法为主治疗脑梗塞偏瘫40例[J].现代中医药,2010,30(1):52-54.

[6]徐世芬.“靳三针”疗法与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疗效对比观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C].上海:第八届上海国际针灸临床与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203-209.

[7] 姜桂美,吴思平,贾超,等.靳三针疗法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综合功能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0):1347-1349.

(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