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酯纤维行业正处“水深火热”阵痛期

2016-10-22程醉

中国纤检 2016年8期
关键词:聚酯纤维聚酯涤纶

程醉

2015年前10个月,我国涤纶产量为3221.40万吨,同比增长12.96%。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下游织造和服用领域的需求仍然持续低迷,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毋庸置疑,我国聚酯纤维行业的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比较严重。

2015年前10个月,我国涤纶产量为3221.40万吨,同比增长12.96%。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下游织造和服用领域的需求仍然持续低迷,产品价格持续下跌。毋庸置疑,我国聚酯纤维行业的阶段性、结构性产能过剩已经比较严重。

产能过剩:浪淘尽多少聚酯企业

回顾过去10年左右我国聚酯纤维行业的历史不难发现,其本质就是“活脱脱”一个个企业都在靠规模驱动,都在依靠拼产能、拼产量、拼成本的发展模式。特别是2010年前后,我国聚酯纤维行业的那一轮产能大扩张所带来的“后遗症”,恰恰就是目前全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时间回到2010年9月28日。这一天,江苏省太仓市明辉化纤科技公司奠基开工典礼在太仓沙溪镇新材料工业园隆重举行。“江苏明辉”是一家由当地10家化纤企业为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转型升级而抱团发展,共同投资建设的大型聚酯纤维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

据了解,“江苏明辉”第一期工程总投资10多亿元,是一个计划实现年产25万吨差别化、功能性POY纤维项目。虽然进展顺利,但到了2012年5月底“江苏明辉”的一期工程才正式投产。其中,20条纺丝生产线全部使用清一色德国欧瑞康巴马格高端技术设备,着实让前来参观的同行们充满了“羡慕嫉妒恨”。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江苏明辉”的产品进入市场的时候,正好处于聚酯行情一路下行的阶段,而恰好错过了2009年到2011年这期间所谓的聚酯纤维行业的“暴利期”。

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江苏明辉”的愿景二期工程建设年产25万吨超仿真、功能性DTY纤维产业链延伸项目,引进日本TMT384锭、德国巴马格FK6-1000型高速自动落丝加弹机,与一期工程形成配套;三期工程35万吨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扩产项目………

但是,到了2015年11月15日伴随着“江苏明辉”贴出的一纸公告,“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将进行破产重组,并对全体员工做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一度沸沸扬扬又扑朔迷离的“江苏明辉”破产倒闭的传闻终于坐实。

“江苏明辉”奠基的2010年,其生产的主要产品预取向丝(POY)平均每吨可以卖到1.2万元左右。到了其正式投产的2012年,POY每吨的市场价在1万元左右,之后一直持续下跌,到其破产倒闭的2015年底,POY售价每吨仅在6000到7000元之间徘徊。毋庸置疑,造成“江苏明辉”破产倒闭的直接原因就是POY预取向丝价格的大幅度下滑,而造成POY价格一路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聚酯行业产能出现的阶段性、结构性过剩。

从2010年左右开始,受政策、追逐利益等因素的刺激,我国整个聚酯行业上下游的产能都在大幅度扩张。初始时,需求旺盛,供需相对平衡,因此产品价格也较高。但随着后来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出现的一系列变化,纺织品终端消费市场开始出现萎缩,而聚酯行业上游的产能扩张却仍然在惯性延续。聚酯产品的供需关系平衡便由此打破,残酷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企业间开始互相降价。其最终结果便是聚酯纤维及其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近几年来持续下跌。

同时,聚酯企业们在产能扩张阶段,若非上市公司其大部分项目资金均来自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无疑,数额庞大的银行贷款,每个月都会产生大量的利息。据一位聚酯行业的资深人士分析,一家上市企业每生产一吨预取向丝(POY)的财务成本还不到100块钱。而我们很多中小型聚酯企业每生产一吨同样的产品,其财务成本则可能高达数百元。当前POY本身熔体成本估计应该在5700元左右,而市场价仅6000元出头,所以聚酯企业的盈亏点就恰恰在这多出的几百元财务成本之间。

以“江苏明辉”来看,其本身的产量也不具备任何优势。它计划的年产25万吨的规模,平均下来也不过每天生产600吨~700吨POY产品。这个量级与我国聚酯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们的日产1万吨相比,也只能用望尘莫及来形容。产能小、产量低势必导致其市场竞争力弱,加上还背负着沉重的财务包袱,市场行业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实际上,聚酯行业中类似的中小型企业已经有多家陆续倒闭破产。“幸存”下来的,也是奄奄一息苦熬着挣扎。

“江苏明辉”的情况在聚酯行业中比较典型,值得分析。当初,入股筹建它的10家化纤企业,无一不是在这个行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经验的“老兵”,他们都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和市场经营经验,都一致认为化纤加弹业要做大做强,资金实力强的就要向上延伸做“喷丝”。因为“喷丝”技术含量高,资金需求量大,但产出、回报同样高。为了占领行业制高点,“江苏明辉”的设备水平确实遥遥领先于同行企业,但也正是由于购置这些高档设备形成的资金压力和财务压力,成了压倒它的最后一根稻草。

聚酯产品的价格历来都是存在波动的,有高峰也有低谷,只不过是持续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造成我国聚酯行业目前如此被动的根源问题,还是在于产能过剩。早在“江苏明辉”之前浙江“远东石化”的破产就已经敲响了整个聚酯行业产能过剩的警钟。“远东石化”的主要产品是PTA,但据测算,目前我国PTA产能过剩约1500万吨。

可见,我国聚酯行业去产能势在必行,也势必需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一些设备老旧、产能不高,产品品质低、单位生产能耗高、融资成本高甚至是无法融资的聚酯企业难免会随着全行业去产能的大势而“永远不再起来”,这也是我国聚酯行业去产能过程中必须承受的“阵痛”。

创新活力:谈笑间试看谁将胜出

目前我国聚酯行业实际上正进入微利与低速增长的困难时期,且还同时面临去库存、去产能压力大,融资乏力,用工成本上涨等一系列的问题。

我国聚酯行业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首选答案当然是科技创新。毋庸置疑的是,未来聚酯行业的低端产品来自于国内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少,而来自于国外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我国聚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是必然之路。但是长久以来对于创新来说聚酯行业多少都存在目标不甚明确,重点不甚突出,研发体系不甚完善,既不明了外面的情况,又不知道自身的优势等等。聚酯涤纶行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还在于人才。我们必须将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更重要、更优先、更醒目位置,尽快培育出一支符合创新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队伍,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另外,聚酯涤纶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意识,以及尽可能地提高人才待遇,避免高素质人才的外流。

川北某地一家过去的炼油企业,因为政策原因被关停并转之后开始进入化纤领域。但是,他们的技术骨干、研发人员很多都带着现成的技术,甚至是成果“另谋高就”。其近年来生产也是举步维艰,并且还剩下上千40、50无技术、无体力的人员依靠其石油系统内部消化解决。

当然,聚酯涤纶纤维行业科技创新的关键还是在于对新产品的开发上面。从目前看,聚酯纤维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应该作为开发的重点和方向。比如说,对于产业链上游的创新就有学者指出,是否应该考虑前道共聚替代后道共混,以此提升涤纶改性的持久性。简单地说,就是对于阻燃涤纶这类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2016年儿童节期间,在川北某市公园里成群结队的小朋友或在嬉戏玩耍,或在表演节目。笔者注意到,很多小朋友都穿着款式大致相同的一种T恤衫。一位小朋友告诉我说:“我穿的衣服能变色。”并且“急不可耐”地扯起衣角,通过不断变换位置来展示他的T恤的变色功能。起初笔者还认为这件衣服不过就是通过特殊的印染技术,而产生的效果来哄小孩子们开心。

但经过深入调查了解之后发现,这种T恤变色功能主要来源于其对于纤维方面的改良。据了解,这种能变色的涤纶面料,包括由经丝和纬丝编织而成的涤纶布层。其经丝为锦纶长丝,纬丝为若干根涤纶半消光FDY丝。变色的原理大致是,由若干组呈等差数列循环排列的锦纶长丝组成的经丝和若干根涤纶半消光FDY丝编织而成的涤纶布层,使涤纶布层的表面形成细微的波浪感,并根据涤纶半消光FDY丝与锦纶长丝之间的着色差从而形成颜色变化,并通过纳米层更好地突出色彩的感光度,使得幻彩的效果更好。

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变色涤纶面料拥有多大的技术含量。但由这种面料制作而成的儿童T恤衫实际销售情况倒是非常乐观。对于儿童服装产品,我们过去往往忽略了这个群体内客观存在的“从众效应”。以这种变色的涤纶纤维T恤来看,最初幼儿园里有个别小朋友穿着使用后,因其可以幻化颜色这一特殊功效让大家都觉得“有趣、有意思”。于是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随后很多家长都在小朋友的“胁迫”之下购买了这种涤纶纤维产品。

由此不难看出,就纺织服装领域的创新,无论大小都有机会能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益。举一反三,目前市场上销路较好的异形纤维、高吸湿纤维、抗起球纤维、无染纤维等等虽然从量上看都算是小众产品,但往往就可能成为畅销产品,我们应该注意加强对此类聚酯产品的研发创新。

用创新活力来化解我国聚酯涤纶行业的产能难题,并驱动生产模式的彻底变革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不但需要国家层面相关政策、资金的帮助,还需要企业自身观念、思想的转变,更需要尽快营造出一个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的良好环境。

品质竞争:质量管控见高低

众所周知,聚酯纤维是目前合成纤维的第一大品种。聚酯纤维产业的核心是“ PX-PTA-PET ”这个产业链,其中PTA(精对苯二甲酸)显然占据了最为核心的位置。利用PTA和MEG(乙二醇)生产的下游产品PET继续加工之后即可生产出涤纶短纤和涤纶长丝。

在这个产业链中,上一环节的产品质量均会直接关系到下游产品的质量。比如说涤纶拉伸变形丝(DTY)的质量就往往对于后期织造的产品质量造成直接、较大的影响,并且,由于涤纶拉伸变形丝(DTY)在生产过程控制和检测手段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它的部分质量问题只有到了织造过程中才会显露出来,主要包括色差、僵丝、毛丝、退绕等等。可喜的是,随着聚酯涤纶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新投产企业的设备优势,我国目前聚酯纤维产品整体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不过要想杜绝质量上的瑕疵,还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就要进行全部的质量管理。比如选择合适的生产工艺,保持生产过程中各项工艺参数的稳定等等。

虽然聚酯涤纶行情的调整总有一天会过去,但是要想回到2010年阶段的聚酯“暴利期”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整个聚酯行业已经从过去拼产能、产量等“硬实力”的初级阶段开始逐步向拼资源、渠道、技术、品牌、服务、市场影响力等“软实力”的高级阶段。简单地说,不论你愿不愿意,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品质竞争的时期已经到来了。

对于聚酯纤维产品的差别化研发一直被看作是聚酯纤维产品提升品质、创新发展的一条捷径。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现实中广大聚酯企业的这条路也并不是那么好走。我国数量庞大的中小型聚酯企业,对于这个问题一直都处于两难的选择之中。如果选择走对聚酯产品进行差别化研发之路,前景确实很好,未来很有盼头。只是眼下企业就需要投入数额不菲的资金,从而产生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可能,还没走到前景跟前就破产倒闭,再也看不见聚酯涤纶差别化产品美好的未来。反之,中小型聚酯涤纶企业抗风险能力本就较弱,如果产品再无特色、无优势,破产倒闭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在聚酯纤维行情整体低迷的当下,这部分中小型聚酯企业难就难在是选择慢慢拖垮,还是冒险一搏,或者很快死,或者还有一线生机。当然,对于提升聚酯纤维品质的差别化研究问题,还需要相关部门从战略性的高度着眼、着手解决。但值得注意的是,聚酯涤纶企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与企业内部经营必须同步进行持续优化,才能保证我国聚酯行业的长久和谐发展。

毋庸置疑,我国聚酯涤纶纤维行业要健康向上发展就必须首先保证产品质量。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增加产品品种及工艺,增加差别化产品竞争力,同时坚持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然后再对企业在制造工程的智能化、生产模式的智能化、经营模式的智能化方面进行创新升级,同时结合“互联网+”的模式,最后才能实现中国聚酯涤纶行业从“制造”到“智造”再到“质造”的变革之路。

猜你喜欢

聚酯纤维聚酯涤纶
改性聚酯纤维耐碱性能(抗拉强力保持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聚酯装置热媒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
玄武岩纤维和聚酯纤维对OGFC-13路用性能研究
全球聚酯链过剩向上游传递
超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通过鉴定
高品质差别化再生聚酯纤维关键技术及装备国际先进
茶碳涤纶网布填补国内空白
聚酯节能减排技术新进展
11 dtex/6 f涤纶超细低弹丝的研制
涤纶短纤打包计量控制系统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