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贫攻坚的宿州路径

2016-10-21吴明华

决策 2016年5期
关键词:宿州贫困人口攻坚

吴明华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安徽时指出, 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安徽省上下深受鼓舞和鞭策。当前,各地扶贫工作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各地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哪些好的经验措施,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本刊特别推出“决战2020:脱贫攻坚系列访谈”,为各地脱贫攻坚提供思路、分析对策。

贫困是必补之“短”

《决策》:宿州脱贫攻坚任务处于安徽省“第一方阵”,能否顺利完成脱贫任务,事关安徽全面小康的大局。宿州市贫困现状和脱贫任务有哪些特点?

张曙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被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而要走好这关键一步,必须更加关注发展中的难题和短板。

作为安徽省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市之一,宿州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问题突出,是我们不容回避的市情。在“四个全面”引领美好宿州建设的征程中,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跨之“栏”、必补之“短”。

中央要求2020年作为时间底线,按照省里要求,我们提出到2018年底前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2015年全市脱贫10.7万人,目前还有贫困人口约40万人。综合考虑贫困人口现状和返贫现象,确保3年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我们每年需要减贫人口13万多,这个任务是相当繁重和艰巨的。

从脱贫难度看。宿州市各地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多、脱贫“成本”高、返贫弹性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很容易出现“进两步退三步”现象,农村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已经脱贫的可能还会再次返贫。

同时,我们也深切感到,当前脱贫攻坚面临难得机遇条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多重叠加,基础条件持续夯实,脱贫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调研,专程到金寨县考察脱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横下一条心抓脱贫攻坚。这些都进一步增强了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将切实增强看齐意识,秉承“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为民情怀,履非常之责、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奋发有为打赢这场硬仗。

《决策》:面对艰巨紧迫的脱贫攻坚任务,宿州市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张曙光:按照中央“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要求和安徽省“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升”的具体要求,我们构筑了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23456”工作格局。

“1”是一个目标,提前两年到2018年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是两项要求,“强化责任担当、确保精准落实”;“3”是三大重点,“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4”是“四个切实”,“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5”是“五个一批”,即产业培育“带起来一批”、政策支持“扶起来一批”、兜底保障“包起来一批”、医疗救助“拉起来一批”、易地搬迁“走出来一批”;“6”是“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具体推进中,我们将重点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即精准识别工程、产业脱贫工程、就業脱贫工程、教育脱贫工程、光伏脱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工程、金融脱贫工程、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工程、生态保护脱贫工程、行业和社会扶贫工程,有效解决25万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对五保和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15万低保人口,我们将通过社保政策兜底实现脱贫,从而做到小康路上一户不漏、一人不掉队。

打好“组合拳”是关键

《决策》:“十二五”以来,宿州市累计减贫50多万人,扶贫开发工作取得很大成效。其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值得借鉴?

张曙光:从近些年的扶贫工作实践来看,我们感到,抓脱贫攻坚关键是要精确制导,打好政策“组合拳”。

为了精准扶贫脱贫,我们摸清了贫困人口的“家底”。他们有什么需求,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时间能脱贫,采取什么措施脱贫等问题,我们都列出了清单,建立了大数据平台,随时可查可追,做到“一户不漏、一人不丢”。

为了压实责任,我们从领导、干部和群众三个层面传导责任、强化担当。在主要领导层面,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在领导干部层面,全面落实“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机制。我们要求乡镇干部“五天四夜”驻村扶贫,选派359名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任贫困村脱贫攻坚“第一书记”,359个贫困村实现包保全覆盖。在贫困群众层面,多宣传先进典型,对脱贫户发放脱贫证书,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贫困地区大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与基本公共服务是块短板。为此,我们提出并实施了“四基”工程,即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基本技能培训和基层组织建设。2015年贫困村累计建设村级道路1025公里、完成安全饮水工程32个,受益贫困人口5.7万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同时,我们特别注重发挥乡贤力量,如以泗县屏山镇彭鲍村为试点,探索设立“乡贤志愿工作站”,选聘乡间贤达,在扶贫工作上发挥出有效作用。2016年3月份,人民日报头版进行了报道。

精准扶贫“拔穷根”必须因人施策、精准滴灌。我们实施了产业、政策、“兜底”和“助医”四大脱贫工程,确保帮扶覆盖到位。

在产业脱贫上,推进“3111”首位产业与“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对接,培育壮大种养、光伏、电商等特色扶贫产业。比如,泗县打造了南北两条扶贫产业带、建设了16个产业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实现“一人创业,全家致富”、“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在政策脱贫上,重点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贷款项目,计划三年贷款180亿元,分三期实施。各县区也结合实际、推出一批创新扶贫政策,比如,灵璧县探索企业向贫困户统一供种、统一服务、统一收购和扶贫资金为贫困户补助购牛、企业寄养、保障受益的两种模式发展养殖扶贫;埇桥区覆盖所有贫困户开展扶贫小额信贷授信工作,授信额度1760万元。

在“兜底”脱贫上,稳步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在“助医”脱贫上,大力推进健康扶贫,试点开展贫困户重大疾病专项救助,根据实际提高贫困户报销比例。

破解“四大矛盾”

《决策》:打赢脱贫攻坚战,基层是主战场。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基层面临哪些难点和问题?

张曙光:对标中央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的各项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六个方面薄弱环节,在宿州市都不同程度存在。具体看表现为四大矛盾:

一是致贫原因多样与脱贫措施精准不够的矛盾。贫困群众致贫不仅包括因残、因病、因学、缺少劳动力等,还有的是多种原因交织,精准到户到人还需要下更大功夫。二是扶贫投资加大与各类资源聚焦不够的矛盾。行业扶贫资金分散,“九龙治水”不够集中,难以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是上级全力推進与基层认识高度不够的矛盾。中央、省市持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但基层责任需要进一步压实到神经末梢。四是被动输血较多与主动发展意识不够的矛盾。少数地处偏僻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不足,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发动工作。

出现上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精准施策不够准,精准推进不够实,精准落地不够好。这些问题必须在扶贫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现在,脱贫攻坚的“总攻令”已经下达,精准扶贫的“组合拳”已经形成,精准脱贫的“路线图”已经绘就,关键是要责任上肩、常抓在手、落地见效。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项目带动,叫响扶贫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责任追究制度化,切实把各项脱贫政策精准滴灌到户、到人。强化典型引路,及时发现、总结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以点连片、以片成面,形成脱贫攻坚的全覆盖。强化内生动力,破除“等要靠”思想,切实把帮扶与被帮扶变成“合奏曲”,最大限度增强贫困人口、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强化资金监管,严格执行扶贫项目管理制度,确保每一分“造血钱”、每一笔“救命钱”都用到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身上。

《决策》:脱贫攻坚需要上下合力。宿州希望得到怎样的政策支持?

张曙光: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支持贫困地区的综合交通建设,统筹推进城际高铁、高速公路、水利建设等;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资源型项目建设,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在光伏产业发展上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快推进相关电网升级改造,确保光伏电站加快建设、及时并网。

另外,建议设立省级统筹的扶贫基金,整合全省专项资金、部门资金和社会资金,统筹安排、集中投入、直接划拨,保障扶贫资金的精准性、针对性和有效性;赋予贫困县区更多的行业部门项目资金整合主动权,集中投向贫困村贫困群众。

共享宿州发展“美好时光”

《决策》:从长期来看,脱贫离不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只有大环境改善了,贫困人口才能更好地脱贫,致富才有了环境和条件。宿州作为加速发展地区,“十三五”如何将扶贫与发展结合起来?

张曙光:从过去的发展经验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是脱贫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十二五”时期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接近翻番,财政收入实现翻番,城乡面貌大幅改观,美丽乡村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大美宿州日益呈现在皖北大地上,与此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民群众日子更加红火、精神更加富足。

未来五年,宿州经济发展将出现三个标志性变化,一是城镇化率有望突破50%,蕴含巨大投资空间和消费潜力;二是人均生产总值有望迈过7000美元,发展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地区生产总值有望再跨千亿平台、工业增加值迈上千亿平台、财政收入再跨百亿平台,经济发展将呈现量级式增长。

所以,“十三五”是宿州发展大有可为的“黄金五年”。我们将坚持“跳起来摘桃子”,力争在全省经济总量进前六,财力水平进前八,实现皖北领先、省内争先。全面提升经济总量在全省的贡献份额,全面缩小与全省人均水平的差距,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更多叫响宿州声音、占据重要席位。

在持续做大“蛋糕”的同时,又要注重分好“蛋糕”。让广大群众共享宿州改革发展的“美好时光”,全面提升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提升幸福感,就是深入实施精准民生工程,大力发展民生GDP、幸福GDP,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拥有获得感,就是要更加注重群众实际感受,念好“衣、食、住、行、业、教、医、保”八字经,真正让老百姓生活一天一天好起来;增强归属感,就是通过城市的点滴变化和日积月累,全面培养群众的城市情结,增强城市的对外辐射力,让更多的本地人乐享宿州生活,让更多的外地人奔赴宿州创业。

我们将全面落实中央和安徽省的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安徽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践行“三严三实”,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绝不回头地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兑现向全市650万人民群众、向安徽省委省政府做出的庄严承诺。

猜你喜欢

宿州贫困人口攻坚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宿州学院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宿州绿地城基坑防洪安全设计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脱贫攻坚 重在落实
互助:“联动”方能攻坚
“钻”研40年 宿州地下终于挖出钻石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