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中的心理冲突与调试

2016-10-21丁美月丁心镜

决策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冲突单位

丁美月 丁心镜

审计人员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心理经常处于冲突的状态,除了要应对各种工作挑战,还要及时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以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对内部审计主客体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中的心理冲突,给出了调试和优化的措施。

一、内部审计主客体的心理分析

(一)内部审计客体的心理分析

1.排斥和侥幸心理。按常理,任何审计客体只要自身存在问题,都会对审计工作产生排斥心理。这是因为,这些利益相关者担心问题被内部审计人员发现,而一旦发现的问题被写进审计报告之中,就会对自身工作和未来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被审计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业务更为熟悉,实践经验更为丰富,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即便存在问题,也不会被“走马观花”的审计人员发现,尤其那些重大的问题,审计人员更不会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在这种排斥和侥幸心理的作用下,一些被审计单位即便已经明白自身问题的存在,还是会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信息、转移关键材料等方法试图欺瞒审计人员,使内部审计工作经常性地陷入尴尬的境地。

2.学习心理。内部审计作为一项对客观事实的评判,无论审计客体是否存在问题、是否愿意接受审计,在形式上都要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所不同的是配合的程度高低或者方式的优劣而已。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被审计单位都已经认识到了审计工作对其运营实践的促进作用,它们会借此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并通过学习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审计人员给出的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对企业提高运营和管理水平有极大帮助。

3.戒备心理。无论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问题,在面对审计人员时都会习惯性地产生一种戒备心理,并在审计过程中表现出对责任的推诿和对利益的追求。实际上,不同的被审计人员在面对审计工作时,所表现出来的戒备心理不同,利益相关者们会按照自身所负职责的多寡高低,采取不同的推卸方法和戒备手段,尤其对那些没有或只具有较少责任的被审计人员,他们会尽量保持与问题的绝缘,而那些负有责任的被审计人员通常会将问题推诿到那些已经离职或者与被审计单位无关的人员身上。比如,一些被审计人员拒绝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料,在提供的资料中,也会出现不完整、不及时的情况,在问及相关事实时,一些人员也会在关键问题上含糊其辞,与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心理博弈,甚至误导其作出错误判断。

(二)内部审计主体的心理分析

1.认知偏见心理。无论是审计人员还是被审计单位,都希望与对方构建良好的沟通关系,以便在和谐的氛围中开展审计工作,减少误会与冲突。但是,在我国审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即便一直强调内部审计应该保持独立性,可是在实践中,被审计单位还会对审计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就要做出一个“两难的选择”:是依据审计要求客观公正的处理可能会影响到自身利益的审计要素,還是避重就轻、保护自己。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极有可能形成基于对审计工作认知的偏见,习惯性地“确认”审计客体一定存在问题,无论是审计心理还是审计心态,都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这种认知偏见心理的存在,会使审计人员做出违背审计原则的行为,严重影响审计结果。

2.职责与责任心理。对任何审计人员而言,都要按照既定的审计目标完成相应的工作,达到审计目的,这便是审计人员的职责所在。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除了要担负保护国家与企业利益的责任,使损害国家与企业利益的情况免于发生外,还要以内部审计为依据,向有关机构提出意见与建议。所以,审计人员就要保持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责任心理,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同时,努力克服内部审计工作的各种阻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了解企业的业务流程,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良好心态,努力提高审计业务和技能。

3.免责心理。对审计人员来说,履行职责和责任是审计人员的基本任务。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在面对任何新的审计任务时,都会根据其知识和多年的审计经验,对审计责任(尤其是经济责任)进行严格的区分或划分,以免责的心理进行内部审计实践。这是因为,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建立起紧密关联,以便保证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如果对这一关系处理不到位,比如在审计过程中表现出极强的权威心理,反倒会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甚至会因工作疏忽和侥幸心理,为被审计单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此时,内部审计人员就应在审计过程中留存相关证据,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某些不利因素而使自身承担不必要的责任。

二、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心理冲突

(一)审计人员心理冲突的典型表现

1.心理焦虑。近年来,我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在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目前改革已经步入到深水区,审计系统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各单位无论是人员精简、公务员登记还是竞争上岗以及等级考核等,都无形中增加了审计人员的工作和心理压力,一些处在审计一线的人员,更是表现出了危机感与紧迫感。尤其在一些突发性任务的压力下,一些审计人员的内心忧虑显得越发严重,心态处于强烈的摇摆之中,对工作造成了消极影响。比如,一些审计人员对职务升迁给予了过高的期许,而这种期许的强烈程度与其工作的努力程度并不相符,这种需求并不总是能得到满足。而一旦产生冲突,就会使审计工作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之中。

2.心理失衡。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我国受西方国家多元文化的影响,一些与社会发展相悖的价值观念对审计人员的心理培植带来了严重冲击,心理失衡的状况已经成为部分审计人员的心理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职业的神圣感不断消减,工作热情逐渐减退,甚至一些人为追求利益而不惜铤而走险,在权钱交易中蒙蔽身心,阻碍了内部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3.心理倦怠。对长期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来说,由于他们长期在特定的审计岗位工作,对工作的兴趣与新鲜感不断降低。这样一来,在工作中不但思想和态度无法集中,幸福感也会持续降低。一些审计人员对自己的贡献有过高的估计,对自己的付出给予高度的肯定,认为所得到的报酬和付出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公平,工作缺乏积极性。还有些人员由于缺乏职业成就感,逐渐变得思想怠惰,工作方式滞后,工作效果较差。

(二)心理冲突的主体原因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知,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会经常性地出现心理冲突的状况,这种状况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试和修正,极易对个人和组织造成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需找到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和症结,以便有的放矢。根据多年的审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造成审计人员心理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在全社会的广泛应用,一些审计人员(尤其是存在问题的人员)的神经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由于他们平时对自我要求相对松散,并未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一旦由于某种“例外事件”而曝光于社会公众的视界,紧张情绪就会瞬间爆发,长期处在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之中。这种压抑、紧张的心理会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二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尤其当社会公众和政府对其给予了过高关注时,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更是面临着诸多挑战,一种恐惧心理时刻笼罩着这一人群,他们不但担心由于工作失误会直接影响到自身和组织的声誉,还会对由此而造成的利益损失持高度紧张的态度。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一方面,给审计人员的心理造成无形压力,另一方面,他们也会在工作能力方面感受到“本领恐慌”。

三、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心理冲突的调试路径

(一)强化审计人员的心理修养

对审计人员来说,因为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他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中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心态。经验表明,平和、冷静的心理素质,能够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一个称职的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关键素质。因此,在对审计人员的心理冲突进行调试时,有必要强化其心理修养,使之能够时刻关注自身的知识、经验和能力的提升与积累。也只有这样,审计人员才能在进行审计实践时主动预防自己的不良心理,即便出现了消极心理,也能凭借良好的自我修养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最大限度地适应客观环境,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进行。

(二)认识和转化消极心理因素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审计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布置与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认识和转化消极心理因素,及时注意审计人员的心理变化,对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对审计任务造成的影响作出准确的预估,以便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此外,要以可能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为基础,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积极因素进行仔细挖掘,引导其向正面转化。这是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对于那些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心理状态,都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出发点,甚至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积极的。如果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转化,便能改善客观审计环境,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三)通过持续学习积累审计经验

在当今时代,包括审计人员在内的所有公职人员都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层次。只有这样,才能在内部审计实践中得心应手。而为了实现这一点,需要审计人员勤于动手动脑,在比较分析中不断向相关专家学习和讨教,在充分锻炼自身思维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职业能力的同时,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尤其当审计人员的经验和技能达到一定水平后,就需要通过学习和经验的积累形成直接的判断力与洞察力,以便对审计事物予以准确的把握。特别是当審计证据较少、缺乏说服力时,这种基于经验积累而形成的研判能力就越发重要。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冲突单位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协办单位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