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2016-10-21欧健

决策探索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心主义自然界恩格斯

欧健

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下,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很有限,因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没有对生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论证。据此,有人判断,马克思、恩格斯根本没有生态思想。不过,如果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个判断是立不住脚的,作为以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不涉及生态问题。事实上,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蕴含于他们的思想体系中,内容也十分丰富,在人类面临生态困境日趋紧迫的当下,其当代价值日渐凸显。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一、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文本阐释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思想家们所试图揭示的一个重点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已有一些哲学家们对此做过多种多样的解释,有些虽未必科学,但也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提供了理论借鉴,比如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自然观以及李比希和达尔文的生态思想都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提供了理论素养。在批判地继承前人自然观和生态观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分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破解生态危机的正确途径,形成了他们的生态思想体系。

(一)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统一体

首先,人是自然界的产物,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这是人类社会产生的物质基础。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反复强调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离的关系。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明确提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其次,人类的生存只需来自于自然界。人类虽然可以通过劳动创造财富,但是没有自然界提供物質基础,什么也创造不出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除了通过繁殖再生产自身以外,并没有创造任何物质”“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因此,必须树立对自然界怀有“感恩之情”的理念。

最后,人与自然之间要进行和谐的物质变换。人类的一切实践活动均处于自然环境当中,人类在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变换活动时,一定要对自己的实践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实现人与自然的“双向物质交换”,只有如此,方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不能一味地强调向自然界索取生存之需,一味地强调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恩格斯特别注重人对自然的态度,他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报复我们。”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发现,在自然经济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怎么紧张,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在逐利目的的驱动下,资本必然会不择手段地掠夺资源,进而也会破坏环境,引发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自然界成为资本逐利的牺牲品,导致人与自然的异化。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了社会生产过程的技术和结合,只是由于它同时破坏了一切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只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然界才不过是人的对象……其目的是使自然界(不管是作为消费品,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服从于人的需要。”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他们关注到很多基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产生的生态问题,诸如英国河流污染状况、曼彻斯特周围的工业城市上空弥漫的煤烟、西班牙农场主焚烧古巴山坡上的森林等,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态问题看,马克思、恩格斯对生态危机的制度归因的判定是十分正确的,时至今日,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性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态发展向度是破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既然资本主义制度是反生态的,那么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为此,需要对我们目前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也就是说,只有以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才能真正消除。马克思认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认为未来社会具有生态文明发展向度,其依据在于:一是未来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人们能够理性地对待自然;二是未来社会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异化劳动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对立的可能性;三是共产主义社会具备“人与自然和解以及人同自身的和解”的制度条件。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科学性已经被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所证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化快速推进,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人口、资源、环境的困扰,为此,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并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成果。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摈弃传统自然观,树立生态自然观

传统自然观在对自然界认识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全听命于自然,这种认识的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对自然界有着某种天然的恐惧和敬畏,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二是对自然边界有着过于乐观的认识,认为自然界的物质财富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生态容量是无边界的,这样的认识导致人类在开发自然资源方面无法克制自身的冲动,最终酿成生态危机的悲剧。

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属于生态自然观,这种自然观辩证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既看到自然界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存在的客观性,也认为人能够能动地面对自然,带着自己的目的和需要而改造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自然观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依据,为我们科学地认识自然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走出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认识误区,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

人类进入工业化時代以来,在对待自然的理念方面,“人类中心主义”成为主流,该理念认为,人与自然不是平等关系,人类是自然界的主人,自然界不过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而已。在“人类中心主义”理念支配下,人类几乎以贪婪的方式开发使用大自然,虽然从自然界获取了财富,却埋下了生态危机的祸根。面对生态危机,西方生态主义思想家们主张以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价值尺度,这固然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如果把握不好尺度,有可能走入“自然中心主义”的误区。“自然中心主义”强调尊重自然的原始性,拒斥工业化,是一种浪漫主义的主张,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同样也是不可取的。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这种理念也一度主宰了我们的发展方式,使我们也面临生态问题的考问。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一科学理念,在解决我国发展与生态之间的难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超越传统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藩篱,建立绿色发展和消费观念

资本主义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是建立在工具理性和个人利益至上基础之上的,它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不可避免地带来生态问题。工业革命以来,这种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逐渐居于支配地位,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也带有明显的印记,对财富贪婪地追求以及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和高消费、高浪费的享乐主义生存方式正在严重影响着我们的生态环境。针对生态困境,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型生态文明观,摈弃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绿色发展和消费观念,走科学发展之路。这种新的生态文明观对推动人类生存方式的生态化转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也彰显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当代魅力。

【本文系2014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点项目“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14-ZD-07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猜你喜欢

中心主义自然界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自然界的一秒钟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例说“自然界的水”
法益中心主义的目的解释观之省思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