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实践与思考

2016-10-21王柳寒

中文信息 2016年6期
关键词:民工普及田野

王柳寒

摘 要: 随着考古学科的发展和新闻媒体的传播,社会大众对考古学科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众考古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然而面对公众对考古的误解,考古人如何站在公众面前,以科学的、专业的视角揭开考古的神秘面纱,成为我们需要探讨的新课题。笔者通过在沙塘北塬遗址的田野考古实习,初步探索如何在田野考古实践中向社会公众普及考古学知识。

关键词:公众考古 沙塘北塬遗址

中图分类号:K8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6-0391-01

一、绪论

公众考古,即考古的公众化,是随着社会大众对考古学科的关注度和探索欲日益增强而发展起来的文化领域。公众考古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考古学家们开始走出象牙塔,不再仅仅注重“探索过去”,更开始重视研究成果的普及以及“过去”对“现在”的意义。

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笔者作为吉林大学考古系本科生,在宁夏固原隆德沙塘北塬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在这过程中对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实践进行了探索,并得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二、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普及对象

通过在田野考古实践过程中与社会公众的接触,可以发现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普及对象主要包括两种。

当地民工,是与考古队员产生最直接接触,最先受到考古知识普及的一类人。一般来说,考古现场的发掘除了需要考古队员进行辨别遗迹、绘图、拍照以及记录等一系列工作,还需要雇佣当地民工来提供发掘的劳动力。发掘期间,笔者见证了这些民工从一开始对考古一无所知、甚至认为考古就是盗墓挖宝,到可以根据遗迹形状简单区分遗迹是房址、灰坑还是墓葬,甚至了解地层線、生土、找边这些专业名词的含义。记得在我负责的探方结束发掘的那天,协助我的民工大叔拍了拍我的肩膀,骄傲地说:“小王,以后我也算得上半个技工了。你们下一届同学来实习我还过来!”可见,无论从他们逐渐掌握的考古知识,还是意识上认识到考古的意义来看,民工们的进步都是巨大的。在田野考古的过程中,考古队员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当地民工灌输考古是什么。

周边民众,是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广泛受众。以沙塘北塬遗址为例,该遗址考古队成员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隆德县文物管理所、吉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新疆大学以及中山大学。这样规模的外来人口对于一个小镇来说并不是小数。在考古队员的日常生活中,免不了要与周边商店、市场、邮政局、饭馆的当地民众接触,当地民众总会怀着巨大的好奇提出各种问题,而在每次交谈中,他们的观念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这比在当地开一次讲座要实在的多。

三、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普及问题

公众考古的普及对于提高公众对考古学科的认识和丰富国民历史文化知识具有独特的意义。然而不合理的传播也会导致一些问题,从而对考古学科带来不良的影响。

首先,公众对文物本身的兴趣高于对考古学科的兴趣。因此,一些新闻媒体出于时效性和话题性,过早曝光发掘现场以及一些出土文物的照片,可能会导致发掘现场遭到破坏和文物的流失。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在考古发掘队完成考古工作之后,甚至在考古工作进行当中,当地民众对发掘现场进行肆意挖掘以挖去文物。这一则体现了法律意识普及的不全面,更体现了不合理的公众考古会对考古研究工作起反作用。

其次,发掘现场的过早开放可能会导致考古人员的权威性下降,从而降低公众对考古学的信任度。以沙塘北塬遗址为例,在考古发掘初期,就有当地民众获知消息而上山围观的情况,一些民众往往因为好奇心过强而妨碍到考古发掘工作。例如,对于出土遗物,考古人员需要带回仔细分析比对甚至要辅之以科技手段才可判定其年代;对于遗迹范围的初步判断,考古人员往往需要反复刮面分析、逐层发掘才可判断。而面对民众种种追问,考古队员出于严谨无法回答的时候,常常会给公众留下难以信任的印象,造成考古人员的权威性降低。

四、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普及建议

面对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兼顾考古发掘过程的保密性与考古发掘成果的开放性。首先,在考古发掘过程中,考古队员应保持谨慎,不要肆意发表自己的主观推测,更不要对外透露出土的文物。过早地曝光发掘现场和出土文物,往往不利于考古工作的开展。其次,若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只了解到考古队员进行了发掘、收取了文物,然后离开了,这对公众了解考古学是十分不利的。考古队员可以在发掘期间定期向公众介绍发掘工作的开展情况或在考古发掘结束时举行现场发布会介绍本次考古发掘的成果。这样可以让公众在不影响发掘工作的前提下,了解到考古为什么发掘、考古如何发掘以及考古发掘到了什么。因此,兼顾考古发掘过程的保密性与考古发掘成果的开放性并不是冲突的两个问题,二者的有机结合是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进行普及的最佳选择。

第二,提高考古人员的职业素养。考古人员的职业素养并不仅仅指考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包括考古队员面对公众开放包容的态度。以沙塘北塬遗址为例,在发掘工作的初期,一位民工阿姨就想换探方,因为觉得那个探方有死人不吉利。但出于好奇,她总是止不住地关注那个有墓葬的探方的动向,后来她发现那个同学不是挖完就算了,她在一点点地记录、拍照、绘图,最后她也会壮着胆子过去看,并且问她各种问题,我的同学耐心地解答,并且举出很多有趣的例子。那个阿姨在这个同学的言传身教下,渐渐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也理解了对于考古人来说,严谨的发掘、记录和研究才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

第三,增强考古队员的宣传意识。从考古队的现场发掘到考古队的衣食住行,考古队员的行为本身就必将伴随着对当地进行公众考古的传播。因此,考古队员在田野考古发掘期间,应该具有责任意识,在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的同时,也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当地民众进行考古知识、文物保护意识的普及。在宣传中,弱化文物的经济价值,凸显其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让当地的民众了解、学习考古知识,支持、保护考古发掘。

五、结语

考古是人民的事业,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和帮助,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也有助于提高公众的知识文化水平。公众考古在田野考古中的实践可以让公众更加具体、形象地理解考古学,因此在田野考古的过程中进行考古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具有非常独特的意义。当然,公众考古的普及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考古人的不懈努力与探究思考。

猜你喜欢

民工普及田野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在希望的田野上担当作为
在希望的田野上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谁更老实?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浅析“新闻民工”现象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