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建筑工程框架施工中的技术要点

2016-10-21王成龙

装饰装修天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结构施工框架结构建筑工程

王成龙

摘要: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直接决定着建筑物的质量,应该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予以高度的重视。加之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使 得建筑行业的工程管理和施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再加上建筑工程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影响,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结构施工

一、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当前建筑工程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发展,而这个趋势给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特点带来了新的特点。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以及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这就需要较大尺寸的柱体以及墙体来支撑,给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带来了新的技术要求。

与此同时,建筑的构件还需要承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载荷,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载荷,对建筑高度的敏感程度较高。以地震载荷为例,就层 数较低的建筑而言,考虑这些建筑的荷载时一般只需要考虑恒定载荷以及部分动载荷,而对于建筑物的墙体、柱体以及楼梯等结构,一般不会予以严格控制,其他构 件满足设计要求之后,对应的这些构件也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同时,对于现代化的钢架支撑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在没有提出特殊承载要求的时候,不需要对柱体以 及梁的尺寸加大,只需要增加板就能达到对应的要求。但是,对于高层建筑,解决上述问题还不够,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除了抗剪问题之外,还需要考虑抵抗变形以及抵抗力矩的问题。部分高层建筑的柱体、梁、墙体以及楼板在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考虑到结构的具体布置、特殊材料的使用,这样才能很好的抵抗较大的变形以及较大的侧向载荷。

二、钢筋工程施工技术问题

1.钢筋工程施工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钢筋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包括:选择的焊条规格、型号不对;钢筋焊接接头存在偏心弯折问题;箍筋具体尺寸不 能满足要求等。在框架施工的过程中,这些问题都需要予以妥善解决,否则将对框架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而在钢筋加工完成之后,在钢筋的板扎以及成品的保护过程 中存在对应的质量问题,诸如钢筋的类型和数量等没有达到要求、钢筋垫块不充分或者是没有提前稳固,一旦在对钢筋验收通过之后将造成后续施工的质量问题,诸 如混凝土浇筑移位等,将造成实际施工材料的尺寸与设计尺寸存在偏差的问题,对建筑框架的整体结构安全性造成影响。同时,在对钢筋结构进行再焊接的过程中,对框架结构的整体形状等都会造成改变,给框架整体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2.钢筋工程施工技术。(1)充分的材料准备。对那些散乱的材料而言,要在绑扎固定之后,将之转移到那些安全稳固的地方;或者是将其保存在安装好的梁 上,并将之固定在钢架之上;对于在地面堆放的材料,应该做好对应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其滑落造成伤害;在上面覆盖油布时还应该在油布上层压上重物,并在端 部加以固定。(2)做好焊接施工准备。在正式的焊接施工之前,应该根据对应的操作规范走好焊接试验工作;对进场的每一批钢筋都应该进行逐批 次的自检。同时做好取样力学试验工作,在自检的基础之上还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适当的抽查,尤其要对那些由疑问的钢筋做重点抽查,且需要对于各个试验和检查 人员进行专业技术的培养。(3)放样与下料施工。在进行实际施工过程中年的放样以及下料过程中,都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这主要是考虑到焊接完成之后,在焊缝处将出现线性的收缩,且框架结构中的桁架、梁等在受到弯矩作用之后还将拱起。虽然其收缩和变形量将与其他各种因素相关,但是结合施工实践以及具体的实验来讲,通常需要考虑的收缩量一般是:当受弯构件的总长不超过24 m时,放样余量在5 mm左右,当总长在24 m以上时,放样余量则取8 mm。

三、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1.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于现浇混凝土结构,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都是由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然后再由模板支架体系将载荷传递给楼层的楼板。但是,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时间较短,这些楼层的楼板依然处于养护期,其承受载荷的能力有限。这就导致施工载荷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部分甚至将超过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状态所承受的设计载荷。

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1)基础模板安装。在完成垫层施工之后,应该每天定时的对水平基础依照轴线进行测量,利用基础平面尺量好各个需要的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做好 对应的标记,确保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完全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模板的硬度以及稳固性,提高模板承受在浇筑过程中产生的施工 负载以及施工载荷。而在基础侧模的安装过程中,还应该对垂直角度予以把握,尽量将安装偏差控制在3 mm的范围之内。同时,在垫层与模板的底部结合处应该用较细的水泥砂浆将缝隙嵌填严实,保证不漏浆。最后,应该在模板的上口拉通线进行校直,保证边线顺 直。(2)主体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立杆是整个结构的支撑体系,施工过程中应该保证其立于坚实的平面之上,保证在安装好上层模板与支架之后能够承受对应的载荷,保证其不会被压垮。否则,不仅下层楼板结 构的支撑体系不能逐层拿掉,而且一旦上下支柱在同一个垂线上时,整个结构体系将不能正常施工。加之整个支模工序都是按照对应的程序进行的,在没有对之进行 完全固定之前,下一道工序是不能进行的。同时,在脚手架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将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横、纵向扫地杆以及连墙件拆除。(3)模板的拆除。模板在拆除的过程中要保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是在后续支立的先拆,而最先支立的则最后拆;不承重、少承重的先拆,承重、承重大的 最后拆掉;支撑部分先拆,方木模板最后拆。同时还应该将拆下的东西及时的运到安全场所,防止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损失。

四、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施工技术进行改进

通过专业施工人员的指导进行合理的施工,如有必要还应设立一个专 项小组对施工技术进行施工现场的指导和完善,注重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水平,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技术按照设计要求和國家强制性要求顺利进行;其次,对于施工 现场施工人员发明的新的施工技术进行专项探讨,对于建筑工程有所改进的新的施工技术进行科学的实验,以求在实践中改进施工技术;最终,要集思广益,学习先 进的施工技术,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虽然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有改进的空间和必要性,对于国际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采用 那些对我国有帮助的新技术和新设备来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的发展,提高我国施工技术水平。

建筑工程技术复杂,稍有不 慎就会影响整个建筑物的质量,因此一定要做好相应的技术管理,从事工程技术的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对于特种作业,还需要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总 之,工程技术是建筑物建设的重中之重,未来要不断引进先进的工程技术,提高我国建筑物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伟.关于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4,09:40.

[2]杨玲.浅析建筑工程技术管理[J].江西建材,2015,11:289+295.

[3]张洪岩.试论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与发展[J].门窗,2012,06:44.

猜你喜欢

结构施工框架结构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及抗震鉴定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浅谈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技术
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
改变使用功能的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分析
框架结构极端条件下连续性倒塌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
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