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散养奶牛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2016-10-21席凤琴

科学种养 2016年9期
关键词:吸虫病肝片吸虫

席凤琴

一、发病情况

2016年5月11日,一养殖户饲养的成年荷斯坦牛发病,表现为前胸部水肿,但采食正常,便没有治疗,5天后水肿消退,但此牛于8月9日突然不食、症状加重,畜主前来找笔者诊治。

二、临床症状

该患牛体温升高达39.3℃,心率90次/分,瘤胃蠕动消失,可视黏膜黄染,眼睑水肿,肩前淋巴结肿大,下颌水肿,腹泻。

三、诊断

1. 病情调查。主诉该牛一年多没有驱虫,在沼泽地放牧。

2. 诊断。通过临床症状和病因调查,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四、治疗

第一天:上午静脉注射2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和青霉素钾640万单位;下午肌内注射5%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30毫升(3支)。

第二天:静脉注射25%葡萄糖500毫升、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和青霉素钾640万单位,同时肌内注射2.5%维生素B1注射液10毫升,10%维生素C注射液30毫升。

第三天:该患牛开始进食,静脉注射10%葡萄糖溶液500毫升和青霉素钾640万单位。

第四天:患牛水肿消失,停止用药。

五、病原与流行特点

1. 病原是吸虫类、片形科的肝片吸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和鹿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猪、马属动物及一些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偶见人是终末宿主。

2. 形态特征。肝片吸虫呈扁平状,灰红褐色,虫卵长卵圆形,黄色或黄褐。

3. 发育过程。成虫在终末宿主的胆管内排出大量虫卵,随胆汁进入宿主消化道,由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条件下孵出毛蚴,进入水中,遇中间宿主淡水螺时则钻入其体内,经有性繁殖发育为胞蚴、雷蚴和尾蚴。尾蚴自螺体溢出后,附着在水生植物上形成虫蚴。牛在吃草或饮水时吞食虫蚴即被感染,幼虫从囊内出来后到寄生部位,经2~4个月发育为成虫。

4. 流行特点。该病呈地方性流行,多发于低洼、沼泽或有河流和湖泊的地方,流行感染于夏秋季节。

六、分析

患牛长时间没有驱虫,而且在沼泽地放牧,因此感染了肝片吸虫病。在临床实践中,肝片吸虫羊感染比较多见,牛发病率相对低。

七、预防

预防措施主要是定期驱虫,预防中间宿主和加强饲养卫生管理。驱虫后的粪便应堆积发酵以灭杀虫卵。应尽可能选择地势较高地区放牧,动物饮水最好采用自来水、井水或流动的河水。endprint

猜你喜欢

吸虫病肝片吸虫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反刍动物三类吸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枝睾阔盘吸虫凉山分离株18S rRNA基因部分序列测定与种系发育分析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