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面现实供求匹配

2016-10-21陆铭

上海国资 2016年3期
关键词:行政化学派结构性

直面现实供求匹配

陆 铭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复旦大学教授

具有结构调整性质的改革,要能够真正地让供给适应需求,在本质上应该包括去行政化

教科书上的宏观理论是不谈结构的。这样就容易出现二元对立的思想认识,出现凯恩斯学派和供给学派之间的争论。而中国的实情是,需求并不是没有,只是供给与需求错位,当前中国需要的是:通过市场建设和制度改革,在结构调整中实现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匹配,跳出凯恩斯主义和供给学派的两分法。这个改革思路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好,或者叫其他什么名称也好,则不重要。

如果我们使用一个名词,比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凝聚共识,但用无妨。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核心问题是让供给适应需求,它不是凯恩斯的需求总量刺激,也不是减税为主的供给学派那样简单。那么,与其用教科书上的概念争辩其含义,不如直面中国的现实,把供求不匹配的问题梳理一下。

中国有大量的消费需求,在供给端不具有满足能力。让供给适应需求的改革,可以从供给与需求的二元对立思维,转向精准地辨识消费需求,相应增加供给端的投资,这样的投资在短期内也是需求,在长期内更是有效供给。比如将投资用来造地铁,缓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拥堵,不怕没需求。增加医疗和教育的投入,可以回应人民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需要,在这里增加投资,形成的也是有效供给。

当前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个“空间不匹配”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加强跨区域的供求匹配。一方面,在人口流入地,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而相应的供给却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在三四线城市,大量的基础设施投资、新城和工业园建设已经出现过剩,房地产的库存严重,人口流出的农村地区有大量住房闲置。要改变这种资源误配置的状况,就需要让土地供应与人口流动方向一致,存量的建设用地指标应实现跨省的交易和再配置。

与此同时,结构性的政策也意味着,对于能够适应需求的供给,还要加杠杆。金融市场应该为有效率的民营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甚至可以发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国债,投入到有需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只要政策制定者认识到经济规律,特别是城市发展规律的重要性,新增的投资投入有需求、有效率的部门和地区,这样的结构性加杠杆就是当前需要的刺激需求政策。大水漫灌式的宏观政策可能加剧业已严重的结构性问题。2009年的刺激计划留下的教训就在这里。

具有结构调整性质的改革,要能够真正地让供给适应需求,在本质上应该包括去行政化。中国当前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和杠杆过高,本身就是在各级政府不恰当的行政干预之下产生的,不是市场有缺陷,而是政府取代了市场。这类问题的治理,需要加强市场机制,比如说,最近被热议的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以及黄牛炒卖专家门诊号的事件,放在整个医疗体制改革大背景下,要解决的是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说得通俗点,就是要给医生涨工资,首先是给特别紧缺的儿科医生涨工资。

去行政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打破行政性垄断。对于那些供给跟不上需求的行业和地区,要大胆地降低各种社会资本进入的障碍,在产业投资方面,应加快推出负面清单。

中国的供给端除了结构问题之外,并不是说没有总量问题,而最突出的总量问题就是“降成本”。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太重,基本上是个共识,减税是势在必行的。

在降成本方面,劳动力市场需要更大的柔性。经济增长下行期,最低工资的调整应放缓或停止增长,而不能以上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为参照。此外,在全国范围内,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要更充分,应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

猜你喜欢

行政化学派结构性
创建梵净山学派 培育梵净山学
新时代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高校行政化与去行政化探析
关于结构性改革一二三
高等学校“去行政化”路径探索
法兰克福学派自由观的探析
试析子思学派的“诚敬”论
去行政化 必越的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