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北地区小麦生产主推技术

2016-10-20闫晓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5期
关键词:淮北地区生产技术小麦

闫晓艳

摘要 通过对小麦建立与培育高标准高质量良田、科学秸秆还田、选用良种、测土配方施肥及前氮后移、科学播种、防冻害主推技术介绍,以期为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达到小麦“三高一稳”的目的。

关键词 小麦;生产技术;淮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5-0044-01

目前淮北地区小麦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土壤养分不协调,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耕作性能差,土壤保水保肥性差;不平整,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超标等,高产栽培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养分充足、土壤结构良好、保水力强、通气性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全氮含量0.08%以上,碱解氮70 mg/kg以上,速效磷15 mg/kg以上,速效钾100 mg/kg以上,建设旱能灌、涝能排、地力提升为主要内容的良田是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前提。亟需开展耐湿、防涝及抗旱避灾播种新技术研究和干旱、热害、低温等逆境胁迫下减灾补偿栽培技术研究,以达到小麦高质量群体、高分蘖成穗率、高单穗重和稳定增产的目的。

1 建立与培育高标准高质量良田

农田(耕地)是小麦生产的第一资源,加强基本农田的保护与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不仅是小麦生产能力的保障,还是安全、健康、环保、生态的体现。耕地质量主要包括耕地地力、工程质量、土层厚度、土地平整程度、配套设施建设、土壤的无毒无害性能等[1-2]。

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效益较高的农业生产田块,要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现代农业项目、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加大高标准农田,尤其是水利建设力度,建设一大批“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达到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高产出”的高标准农田,从而夯实淮北地区小麦持续增产的基础。用养结合,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为手段,培肥地力,加快中低产田改造。进一步提高整地质量,淮北地区要借鉴河南、山东省的经验大力推广畦田化种植,沿淮和江淮地区要实现“三沟”配套,要定期实行深耕深松,提高耕地蓄水保墒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重视蓄水和节水灌溉[3]。

2 科学秸秆还田

2.1 秸秆还田的主要方式

秸秆还田的方式包括直接还田、覆盖还田、加工成有机肥还田、堆沤还田、快速腐熟还田、牲畜过腹还田等。

2.2 注意事项

秸秆直接还田应把秸秆切碎成小于10 cm的小段,避免影响后茬耕种出苗;秸秆直还田必须深耕;补施尿素75 kg/hm2左右;翻压秸秆的地块要保持充足的水分;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3 选用良种

优良的品种是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的内在因素和基础,良种=优良种性+优良质量。良種必需丰产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抗病、抗逆性强,对当地不良环境条件和自然灾害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适应性广,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栽培条件和耕作制度的要求。

4 施肥管理

4.1 测土配方要充分考虑施肥目标产量和目标养分需求量

充分利用土壤和环境养分资源;施肥补充土壤和环境养分供应不足的部分配方[氮、磷、钾、微量元素(锌、硫)]。综合考虑产量与效益2个方面,淮北地区产量9 t/hm2的适宜施氮量为240~270 kg/hm2,过量施氮不仅不增加产量反而会减产。适量增施钾、硫、锌肥,不仅提高了小麦旗叶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延长光合高值持续期而实现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改善品质的目标,而且可提高小麦生育后期旗叶和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4.2 氮肥后移

延缓衰老、提高粒重,塑造旗叶和倒2叶健挺的株型,建立最高叶面积系数达到8.0±0.5、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结构;提高了生育后期旗叶光合速率;增强了小麦生育后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光合产物向籽粒分配的比重大;提高了植株对氮的吸收利用,尤其是增加对氮肥的吸收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小麦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氮肥后移通过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积累。

5 科学播种

影响播种质量的不利因素:耕层过浅、整地不平,耙地不实;秋种期间的旱、涝灾害;播种过深、播种不匀、漏播、重播; 施肥“一炮轰”,造成苗期旺长,冬、春季冻害,后期倒伏及脱肥早衰;土壤中大秸秆、长秸秆含量高的影响:一是土壤不易整实,通风透气,失墒严重,易造成冬春干旱;二是冬季寒潮,易伤小麦根系;三是种子落在草窝中,影响种子生长发育;土壤旋耕前,人工撒施化肥,旋耕后分布于土壤各层,表层肥料风吹日晒损失大。秸秆还田后,土壤通透性强,地温高,蒸发快,苗期受虫害影响,致苗死亡;土壤失墒严重,分蘖数量少,分蘖期受干旱影响,苗弱蘖少;越冬期受极冷天气影响,冻死麦苗;返青期,受到春寒影响,分蘖不能成穗。造成小麦播种质量差的原因不仅是播种机的使用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秸秆还田、耕整地、播种3个生产环节农业机械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围绕实现一播全苗的目标,切实提高播种质量,打好秋种基础,争取生产主动。实行抢墒播种与造墒播种相结合,确保足墒播种。加强播种前后的镇压,切实解决旋耕不实带来的播种过深、透气跑墒、易旱易冻等问题[4]。提倡机械深耕,做到深耕深翻,加深耕层(25 cm);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土壤细碎,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底墒充足;壮苗先壮根”。要做到3个必须:秸秆还田必须深耕;旋耕后必须镇压;旋耕2~3年后必须深耕1次;按照以墒情定播期,以播期、整地质量定播量的思路,科学确定播量,在保障足够基本苗的情况下,切实解决播量过大的问题;科学播种技术主要是指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墒情、不同品种类型、不同产量水平确定小麦的适宜播期、播量和播种方式,以及在不同播种期情况下,科学地调整播种量,从而达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要求的一整套技术。

6 防冻害技术

小麦冻害是淮北地区主要灾害,包括冬季冻害、春季冻害和低温冷害3种,分为冬季冻害和早春冻害(倒春寒)。返青拔节期,因寒潮到来降温,地表温度降到0 ℃以下,发生霜冻危害。3—4月出现较多,对生长过旺麦田适度抑制,早春镇压、起身期喷施壮丰安;早春寒流到来之前浇水,对防御早春冻害有很好的效果;受冻麦苗追施速效氮肥和浇水,以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冻害的损失。

7 参考文献

[1] 褚冰倩,乔文峰.兖州市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86.

[2] 朱云集,崔金梅,郭天财,等.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商榷[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54-57.

[3] 伏修强,杨雪华.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3(11):19.

[4] 黄丽,鲁磊,杜章.提高小麦品质的关键技术[J].种业导刊,2013(7):22.

猜你喜欢

淮北地区生产技术小麦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