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度视域下社会诚信建设探讨

2016-10-20蒋林彭建军

学理论·下 2016年8期
关键词:诚信探讨制度

蒋林 彭建军

摘 要:文章从制度视域探讨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诚信行为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道德诚信边际效用递减和社会诚信建设对传统诚信体系存在路径依赖。文章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社会诚信建設是一个系统工程,须从健全完善诚信信息监控机制、健全完善诚信行为激励机制、加强对公民诚信制度教育等方面着手,从制度建设到思想观念上齐抓共管,齐头并进,才能保障社会诚信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诚信;制度;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8-0228-02

诚信是维系社会关系稳定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素。在我国,诚信长期以来涵盖于道德范畴,主要从道德伦理的视角进行研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价值呈现多元化趋势以及大众群体直接参与社会经济交往增多,传统道德诚信的社会关系维系功能逐渐乏力,社会出现不少不诚信行为,为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系社会和谐关系,文章试从制度视域探讨社会诚信建设,分析不诚信行为的成因,并对我国诚信制度建设提出路径选择。

一、制度视域下诚信的内涵剖析

在我国,诚信长期以来被纳入社会伦理道德范畴,被认为是个人道德素养的一种表现,其主要依靠个人内在自律、自省维系。儒家文化早在“三纲五常”中就提出“仁、义、礼、智、信”,把诚信作为做人一大基本准则;孔子则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荀子则道:“言无常信,行无常贞,惟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这是从道德视角对个人在诚信方面提出了要求,对不诚信行为做出了评价并予以道德谴责。在中国古代其实也有关于诚信的法律制度,据考古发现,早在两千多年前秦国的兵工厂就制定了严格的诚信法律制度,他们在每一件兵器上刻上制造厂名和制造者的姓名,如果兵器不合格,则制造者乃至制造厂官员都要被追究责任,但这种诚信制度一直未占到主流。从制度方面加强诚信建设主要兴起于近现代西方国家,它随市场经济产生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发展完善。制度视域下的诚信是以信息经济学理论、博弈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经济人”或“人性恶”假设为前提,认为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认为社会诚信是在信息对称前提下,社会交易双方经过博弈所达成的权利义务对等的一种契约关系,并依法依规严格履行契约权利、义务的一种行为状态。

制度视域下诚信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从个体诚信信息获取方式看,制度视域下诚信以信息对称为前提,强调建立社会诚信信息系统,实现个体、组织的诚信信息共享,交易双方能清楚地了解对方的相关信息。而传统的道德视域下诚信在对信息获取时主要依靠个体直接交往,在交往中直接获取或从周边人群获取对方的诚信信息,获取的信息局限于本人或周边人群。

二是从诚信行为的动力来源看,传统的道德视域下,诚信以“道德人”假设为前提,认为人的诚信行为动力主要来源于日常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体自身内在的对自身行为产生道德约束。而制度视域下诚信则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诚信是交易双方博弈的结果,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博弈双方都会采取各种手段最大程度获取对方的信息。由于个体信息的公开化,博弈双方都会选择诚信作为。

三是从不诚信行为的后果看,传统道德视域下,对不诚信行为只能给予道义谴责。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形成就是为了减少交易成本,诚信也不例外,其本身就可以减少交易成本,为了维系诚信不被随意践踏,诚信受到相关法律制度的保护,对于不诚信行为要给予法律制裁。

二、制度视域下不诚信行为出现的成因分析

1.制度视域下信息不对称是不诚信行为出现的首要因素。不诚信行为在当前社会主要有两类情况:一是社会主体在社会交往中由于个人能力原因不能按承诺履行义务的行为。二是社会主体故意编造虚假信息欺骗他人,在市场交易中无中生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欺诈性行为,例如市场上充斥的各种假货和诈骗行为。传统道德视域下认为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个体自身道德素养存在问题。而制度视域下则认为不诚信行为产生是因为人都是“经济人”,他们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倾向,为了自身利益甚至可以不择手段,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他们不会自觉遵守诚信规则。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价值多元化、社会诚信信息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在信用关系中,信用交易主体双方之间的信息一般是非对称的,这就会让一些交易主体产生逆向选择和甘冒道德风险,出现不诚信行为。

2.制度视域下不诚信行为出现是由于市场经济下道德诚信边际效应递减。道德视域下,认为诚信行为是社会主体自身道德素养的体现,诚信的动力来源于社会主体自身内在的社会道义;制度视域下,不否认道德在社会诚信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但他们认为道德在社会诚信建设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认为诚信是交易双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断博弈的结果,即使交易双方信守承诺也是为了最少化的支付交易成本,所以诚信的动力来源于利益。制度视域下,认为人既是“道德人”,也是“经济人”,但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社会价值多元化,利益驱动力逐步会超过道德驱动力,使得道德诚信在利益面前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正如马克思对资本的一段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3.制度视域下不诚信行为出现是由于对传统诚信体系的路径依赖。社会发展必然带来社会制度变迁,而制度变迁本身具有利益与权力调整和再分配性质,它实质是一个“非帕雷托改变”的过程,这就会导致在制度变迁中出现“路径依赖”。简单地说,就是制度变革所走过的道路会对现在和将来的制度变革产生影响。社会诚信建设也不例外,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诚信主要以道德维系,依靠社会主体自我约束,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深入推进,社会价值的多元化,社会交往的多向性,传统道德诚信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社会形势。这种形式必然要求社会诚信制度变迁,但一方面由于社会决策者对原有的社会诚信体系存在路径依赖,观念一时难以改变,认为我国原有的社会诚信体系维持了上千年,面对当前的一些不诚信行为只需加强社会诚信道德教育就可以解决问题,从而使我国社会诚信制度改革创新较为滞后,这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利用社会诚信制度漏洞在市场经济交往中大肆欺骗和欺诈消费者。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体,由于长期以来都认为诚信是个体自身的道德问题,偶尔有些不诚信行为无关大碍,对国家出台的诚信制度视而不见,这也阻碍了社会诚信建设的进程。

三、制度视域下社会诚信建设的路径选择

1.社会诚信建设必须健全完善社会诚信信息监控机制。信息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對称的条件下,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随时可能发生,解决的办法是建立激励机制和信号传递机制。当前我国社会诚信问题出现的首要原因就是社会交易主体间信息不对称,因此,社会诚信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信息系统,完善社会诚信信息监控机制。首先要建立社会诚信信息档案系统,为每一个社会主体建立一份个体诚信档案,将他们关于诚信方面的全方位信息记录在案,形成完善的社会诚信档案体系。其次要建立和实行诚信信息公开共享制度,国家应建立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社会交易主体诚信信息共享平台,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使每一个社会个体或群体都可以通过社会诚信信息共享平台查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个体或主体的诚信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第三,建立健全商品诚信信息追溯制度,即对每一件在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建立一份诚信档案,记录其从原材料生产到加工成品直至进入市场的所有信息,记录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人,一旦商品出现问题,以便追溯到责任主体,查明真正原因,避免问题重复发生。

2.社会诚信建设必须健全完善诚信行为激励机制。制度视域下,认为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是因为利益的驱使,是一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正如博弈论的观点:市场追求“帕累托最优效应”,也就是说要想让市场主体诚信就必须让他觉得诚信能给他带来更优化的回报,因此社会诚信建设必须健全和完善社会诚信行为激励机制。首先,必须健全完善诚信评级制度,以社会诚信档案系统为基础把社会主体在社会交往中的诚信信息记录在案,进行年度评级,对于表现优秀的晋级,出现诚信问题的降级,并直接公布不诚信行为,以免同一不诚信行为重复出现。同时对信用级别高的社会主体在银行贷款、社会就业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于诚信级别差的可直接拒绝贷款或拒绝聘用。其次,还应健全和完善不诚信行为约束机制。不诚信行为约束机制应包括不诚信行为控诉渠道和不诚信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建设两方面。国家应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技术手段建立畅通的不诚信行为控诉渠道,使不诚信行为受害者能够及时将不诚信者及其行为公之于众,并且得到合法保护和合理补偿。同时国家应建立不诚信行为责任追究制度,成立相关的责任追究机构,对不诚信行为者依法、依规予以责任追究。

3.社会诚信建设必须加强对公民诚信的制度教育。个体的行为是由思想观念决定的。思想观念与道德是有区别的,道德是一种高尚的思想,思想观念包括道德和非道德观念。传统道德诚信注重社会主体的道德观念教育,意在通过提升社会主题的道德素养进而实现社会诚信,这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制度视域下,认为人都是“经济人”,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这也是一种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因此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诚信建设必须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注重诚信法制教育,提高诚信法制意识,改变不诚信的思想观念。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深入发展,但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却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社会诚信制度还不够完善,人们的制度诚信观念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很多人还认为不诚信只是个人道德问题而已,即使知道国家已出台一些诚信制度,也觉得法不责众,无关大碍。因此,在加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诚信制度宣传与教育,将社会诚信制度写入教科书,使诚信制度教育从娃娃抓起;同时通过各种媒体以各种方式宣传社会诚信制度,对不诚信行为受到责任追究的实际案例进行报道,使广大社会群体懂得不诚信将承担的后果;使广大社会主体树立诚信法制意识,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切实践行诚信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郭忠金.国内外社会信用制度研究述评[J].现代管理科学,2010(1).

[2]赵爱玲.国内诚信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

[3]林钧跃.社会信用制度中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J].前线,2004(3).

[4]吴晶妹.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J].新视野,2002(3).

[5]邹薇,庄银.制度变迁的理论评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5(3).

猜你喜欢

诚信探讨制度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某些单位的制度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照片之争,诚信之殇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