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各类教学模式集成方式探讨

2016-10-20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学服务统一资源

杨 毓

(武警学院 训练部,河北 廊坊 065000)



信息化条件下各类教学模式集成方式探讨

杨毓

(武警学院 训练部,河北 廊坊065000)

随着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不同教学模式建设了各类教学平台,教育教学向着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针对多平台建设给教师、学生及管理者带来的问题,提出建立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解决方案。

信息化;教学模式;虚拟化;云平台

一、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的变化

在信息化条件下,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和变革。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莱蒙特大学凯尼期·格林提出数字校园计划[1]以来,基于这一构想的数字校园建设方兴未艾,经过近2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我国高校已基本实现了基础网络全面覆盖、数字资源基本构建、应用系统基本完备的数字校园。

技术的变革引领着事业的发展。数字校园的构建,带来了高校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高校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层面可以划分为认知发展教学模式、整体优化教学模式、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实战训练教学模式等;在教育心理学层面可以划分为行为教学模式、个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等;在教学活动实践层面,教学模式可以划分为基于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专业技能的短期培训教学模式,立足教育大众化、终身化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根据高校教学实践活动层面划分的教学模式,是当前数字校园构建的重要遵循,在信息化背景下,这样的教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课堂教学模式是目前高校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主要包含教师、学生、内容、手段与规则五大基本教学要素[2]。在信息化条件下,多媒体、网络等新技术逐渐取代了传统课堂的“黑板+粉笔”的方式,课堂上全面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同时,网上教学、慕课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这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加生动、更加有效,不仅成为课堂教学或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力支撑,而且也引入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理念,促进了以激发学生主动性为主的个性化教育的发展。

短期培训教学模式是在较短的学时内,以提升自我技能、任职能力为目的,注重研究某个专业领域的教学模式。在信息化条件下,利用网络技术已经搭建了培训的全过程网络管理平台,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网络培训中心,构建了以网络为依托、体现时代特征的培训工作体系。

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是以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条件下,利用新技术建立了集网络教学支撑环境、网络教学管理、课件资源建设系统等功能全面的教育平台,并已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网络远程教育形式,体现了集中管理与分布式管理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基本实现了继续教育管理流程网络化和学习方式移动化。

二、信息化条件下教学模式平台建设

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只有主动适应课堂教学、短期培训教学、继续教育教学三种模式的信息化建设需要,明确发展方向,找准目标定位,统筹规划设计,才能避免重复建设,打造精品教学平台,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搭建课堂教学模式平台

网上教学、慕课教学平台是全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一方面,在网络辅助教学实施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等,突破教学活动时空限制,使教学材料灵活、形象、生动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园地。应实现对教学过程连续的支持、跟踪与管理,为教师和管理者提供一个了解掌握学生学习动态的新途径。应在支持教学活动的教学平台中集成网络辅助教学所需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具,建立网络辅助教学的技术基础,并使其成为支持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式学习方式的有力工具。通过网络辅助教学,营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从而培养学习者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文化与价值观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发展能力。

另一方面,近年兴起的慕课教学已经成为高校通识课及实战实训等各类课程形式的重要延伸,是开放课程和网络学习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是通过新技术实现知识学习、知识交换的新兴学习方式[3]。在运行形式上,慕课课程应具有很高的开放程度,重在培养学习者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在教育理念方面,慕课应注重在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强调以探索和研究为目的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方面,慕课应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协作,突出教学与训练方法的研究特色,重在培育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探索精神。同时,慕课教学应支持面向协作活动的研究型教学,支持学生以分组协作的方式学习,也支持教学情景创设、讨论与协作、问题分析及研究方案制定、探究资源共享、教学活动评价、教学协助与指导等教学环节。在课程建设上,慕课应为学生构建专业的、非专业的,贯穿学习、讨论、问题探究全过程的数字化环境,并通过这个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推动课程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搭建短期培训教学模式平台

根据教育培训新的形势和任务需求,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托基础网络建立符合实际需要、提供优质网络教育训练资源和途径的网络培训学院,实现培训工作教、学、考、管的全程网络化运作,搭建全新培训教育渠道,突出方便快捷的在线学习管理,以便于个人自学自练和开展中小规模的专项培训,并为每位学习者建立培训历程中心。

(三)搭建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平台

开展继续教育的网络教学具有学习方式灵活便捷、教学模式新颖、课程交互性强和教育成本相对经济等显著优势。针对继续教育呈现的多样化、终身化和优质化特点,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构建的继续教育网络教学平台应支持多种互动方式及移动化、碎片化学习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课程为单元的网络学习环境,使教学和管理流程实现远程网络化,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信息化条件下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构建

伴随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适应课堂教学模式、短期培训教学模式、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各类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与此同时,平台众多、资源分散、系统繁杂的问题,也让教师、学生及教务管理者应接不暇,无所适从。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建立更高层次的综合集成,成为摆在教务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云计算是把大量的高度虚拟化的资源管理起来,组成资源池,并用来统一提供服务的新方式[4]。基于云计算技术,探索建立统一的教学服务云平台,是解决教师多平台开课、学生多平台学习、教务管理者多平台管理的有效途径。

统一的教学服务云平台,是在数字校园基础上,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对多种教学模式平台进行统筹整合构建,形成的高效、方便、快捷、安全的云平台应用模式。统一的教学服务云平台,实现统一认证、单点登录,具有方便性;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教学模式平台,具有整体性;以云计算技术为支撑,具有开放性;实行统一的共享资源标准规范和安全标准规范,具有安全性。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设计由门户接入层、服务应用层、工具支撑层、技术基础层、资源提供层(云层)等构成,面向服务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结构

门户接入层:该层是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管理和使用的窗口,设置统一身份认证门户与一体化门户,面向多类用户开展服务,如学生、教师、教务管理者等参与学习、教学指导和教学组织保障管理的各类用户。云平台支持各类用户多种资源应用接入,同时支持多种接口式的接入服务。

服务应用层:该层是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实现应用服务功能的基础,设置教师、学生及教务管理者等分类用户界面,通过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盘活所有与教学相关的用户与资源,建立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与资源建设、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全面提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电子图书馆文献数据库应用服务、各类教学资源库应用服务、共享资源目录导航服务、联合资源编目应用服务、联合咨询应用服务,以及可拓展的SaaS服务软件、IaaS服务软件、计算资源按需分配服务等。

工具支撑层:该层是实现教学服务自动化管理和开展按需服务的关键因素。计算机资源虚拟、动态调用、自动化管理等技术手段在工具支撑层的应用,将有效扩展虚拟化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数据中心自动高效管理,同时为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提供更具弹性的基础架构。工具支撑功能设置的完备性、应用的自动化,直接影响着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的服务内容、能力和水平。在统一教学的教育服务云平台中,支撑工具设置主要包括:课件制作、资源协同服务、资源动态配置、资源虚拟管理等各类工具,同时实现对系统用户、设备状态、运行环境、平台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应用功能。

技术基础层:该层是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是衡量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虚拟化程度、资源利用率和管理便捷性的重要标志。在云平台构建中,该层承载物理资源虚拟化功能,支持动态管理、优化配置虚拟化资源,体现云计算资源的可扩展特性和自适应性。可以将虚拟化资源应用转化为标准化的云服务API,供工具支撑层中管理工具和应用工具调用,进而有效屏蔽物理资源层的复杂性,体现云计算的用户透明性。在技术基础层的设置中,主要包括标准化云服务API技术、虚拟化资源动态配置与协同管理技术、物理资源虚拟化技术。这些以虚拟化、分布式和基于Web Service形式的基础技术服务设置,为实现统一的教学服务云平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真正实现了按需分配的云计算、基于网络的动态扩展和云服务模式的转变。

资源提供层(云层):该层将网络中建设的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统筹在资源提供层,并依托集成高效的搜索引擎,供统一的教学服务云平台调度使用各类教学素材资源。在统一的教学服务云平台中,主要包括:电子文献数据库、教学资源库、共享资源目录等,同时包含有关辅助管理类资源,如SaaS型服务软件资源库、存储资源、计算资源等支撑类资源。

基于云计算技术构建的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的功能实现。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根据不同教学模式、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在各种不同的教学环节中与云服务模式业务流程相结合,将资源的分配、共享、调度、使用融合到云服务业务链中,执行科学、适时、动态、可扩展的资源与服务管理,为各类教学模式提供灵活的、可缩放的、适合于多种层面、多种对象及多种网络环境的交互式教与学的支撑环境。面向用户推送所有开课类型及相关教学信息,如开课内容、开课时间、授课对象、授课目的等。面向教务管理者推送所需教师、学生管理信息,并提供动态分配云计算存储服务。面向学生推送所有学习模式下的学习内容、授课教师、学习时间等学习信息,并利用云计算技术在统一教学服务云平台上为学习者建立学习历程集合,包括学习者参与的所有教学活动,如网上教学、继续教育、晋升培训等。面向教师提供各类制作工具,教师根据开课推送信息和个人需要,进行课程制作,将课程制作应用的所有素材和成果在云端存储,存储空间按需动态分配,教师不再受存储容量的困扰。平台提供的课程制作工具包括课件制作工具、音频、视频等辅助课程建设的一系列软件,有专长的教师也可进行自主开发制作课程的软件,上传到平台课程制作工具中与其他平台用户共享,并为教师建立个性化的教学资源中心,以便今后更改、查询和再利用。

此外,统一教学服务平台提供与各类教学平台的开放式接口,利用统一教学服务平台制作完成的教学课程可“一键式”发布到相关教学开课平台。同时各类教学平台之间信息可集成与交互,实现了课程资源和应用数据共享,营造了开放合作的数字化网络教学环境,为建立教师教学中心、学员学习中心及教学管理中心打下了基础。

四、结束语

云计算的出现为教学数据资产提供了保管、访问的场所和渠道,使网络中呈散落状态的各种教学资源与云应用任务有机结合,实现了各类资源与任务在接口、功能、流程、语义、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智能匹配,提高了各类教学模式平台的可用性、可管性和应用效率[5]。面向各类需求实现了云资源与云服务的有效封装与用户交付,并实现了云服务用户交付、使用、释放过程的高效与安全。

在信息化大环境下,基于信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产生,各类教学模式都开始了网络化方向的尝试,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面对面”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受到了挑战,但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方式,无论是现代化网络教学还是传统的面授教学,都是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的。因此,未来的教育发展,应当是多种模式并存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管理辅助的教育教学体系。在这种新形势下,对教师、学生及管理者掌握信息知识的素养,运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更新驾驭现代教学手段的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1]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

[2]江海潮,张紫君,龙希.课堂教学要素动态发展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

[3]过宏雷,崔华春.慕课:高校教学模式的全新挑战与变革契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4,(5).

[4]张爱玉,周卫东,夏吉广,王俊修.云平台搭建的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安防,2012,(9).

[5]GEORGINA A, HOSFORD C.Higher Education Faculty Perceptions 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9,(25):690-696.

(责任编辑、校对李献惠)

On 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Mod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Informatization

YANG Yu

(Staff Office,The Armed Police Academy,Langfang,Hebei Province065000,China)

With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deepen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different teaching platforms for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are constructed into teaching digitalization and network.The multi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teachers,students and management brought some problems.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a unified teaching service cloud platform as solutions.

informatization;teaching mode;virtualization;cloud platform

2015-05-18

杨毓(1976—),女,山东荣成人,副教授。

G642.4

A

1008-2077(2016)01-0066-04

猜你喜欢

教学服务统一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来华留学生对全英文授课教学服务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统一数量再比较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