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高校文化环境,增强思政教育实效性

2016-10-19康丽勇

文化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康丽勇

摘 要:高校文化环境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历史积淀,是高校师生所创造的精神文化条件。各高校都十分重视文化环境建设,注重通过文化环境建设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关键词:文化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当前我国高校文化环境总体来说是健康的、积极的和文明的, 大学生置身于高校文化环境中,时刻受到有形和无形的环境熏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高校文化环境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因此, 面对这些负面影响,本文讨论了优化高校文化环境以及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

一、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勤劳和智慧的伟大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们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用辛劳和汗水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它不但造就了世界级的东方文明古国,而且其声威已影响到整个亚洲和海外。中华文化,是我們炎黄子孙们的身躯和血肉,是我们的脊梁和支柱,是我们整个民族的精神,是华夏之英魂。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要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高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深入发掘蕴涵在各类课程中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资源,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贯穿知识传授之中,渗透到大学校园文化之中,要在大学生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引导大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

二、科学吸收西方文化,营造开放的高校文化环境

在高校教育中要注意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使高校成为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高校与外国文化的交流将会越来越多。这对高校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我们要有博大的胸襟和海纳百川和气度,吸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成果,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既能保持中华民族特色,又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时代精神。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高校活动文化环境

(一)构建学生杜团活动文化环境。高校学生社团是以高校的专业性、学术性为背景,依据大学生共同的生活理念,业余爱好、专业兴趣、学术观点或其他方面的共同追求而自发结成的学生组织,它具有相对固定的成员和特定的活动范围,有着既定的努力目标和活动规范。积极探索社团活动的新形式,调动社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社团发展的基础。学生社团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二)构建丰宫多彩的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文化环境。高校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潜在课堂,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多次层、多角度、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就是努力把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中,使学生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陶冶,提高文化素质修养。高校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拓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载体。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三)构建教室文化环境。教室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环境,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长期的影响。构建教室文化环境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构建宿舍文化环境。大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环境,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培养学习思维的基地,也是高等学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而高校学生宿舍文化是以宿舍为载体,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大学生宿舍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和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配备的物质设施、环境卫生状况、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和多种多样的闲暇活动,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等。

四、创新大学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的本质在于创新,大学文化的活力也在于创新。大学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开放性是大学的一个重要品质,大学文化位居大学的精神层面,必然具有开放的品格。大学文化的开放性,体现在大学文化的与时俱进,体现在能够不断地从社会进步中汲取有利于大学发展的营养以不断丰富大学文化的精神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涌现,特别是一些对大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论断,完全可以充实或发展大学文化的内涵。

高校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建设和谐社会包括高校的和谐建设,没有高校的和谐,也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高校的和谐发展能够有效地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要构建和谐校园。要构建高校和谐校园,首先要正确理解高校和谐校园的内涵。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态势,是指校园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充分体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参考文献:

[1]廖和平.制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3(10).

[2]葛俊杰.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困境和路径论略[J].湖北社会科学,2011.

[3]胡林,葛俊杰.5创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6,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J],2008年版.

基金项目:2015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思政专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编号:L15BSZ022)。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