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路景观与黄土情怀
——杨晓峰的山水画

2016-10-19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刘军平

中国艺术时空 2016年5期
关键词:山水画画家传统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刘军平

丝路景观与黄土情怀
——杨晓峰的山水画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刘军平

杨晓峰的山水画受着丝绸之路的影响,他对这个地域的文化有着独特、深厚的体验。他的作品就是用现当代的眼光重新描绘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景观与文化视觉。从其作品的传统来源、当代性创新以及教育等三方面都可以感受到杨晓峰作品有深厚的传统山水画的积淀,他的传统主要来自对宋元大家笔墨与山水画的临摹,以及元代画家山水画的手法的运用。在此基础上,他对陇东现实做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诠释。

杨晓峰 丝绸之路 地域文化

追随华夏文化的文明的源头,我们自然的与黄河流域联系起来,我们的古代文明地域文化史紧密地与丝绸之路连接。如今,站在世界文化发展的格局来看,强调每个地域的差异性成为后现代文化状态的一种重要倾向。但是,我们不能一味用传统的眼光来对待已经过去的文明时代,只有我们对这个文化问题来重新打量与思考研究,这样会产生新的也有意义靠背的文化符号来。

丝绸之路在我国传统文化上具有很大的影响,不管是石窟文化还是地域风光,都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主要脉络,尤其中国山水画的产生与丝绸之路上的风景文化有密切关系,我们今天重新再从文化上来研究丝绸之路上的这些文化现象不但有历史追问的意义,而且与当今“一路一带”国家战略有一定意义的契合。杨晓峰是出生在西北黄土高原庆阳的画家,生于斯长于斯的艺术家对这个地域的文化有着独特深厚的体验,加上杨晓峰在中央美院高研班一年的学习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后又拜著名大写意山水画家蒋志鑫先生为师,成为蒋先生艺术工作室的入室弟子。在先生的言传身教,精心指导下,加上他开阔的艺术眼光和勤奋的努力,其作品宏阔大气、面目一新。用现当代新的眼光重新描绘出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景观与文化视觉。

首先,杨晓峰的作品有着大量深厚的传统山水画的积淀继承,认识杨先生起初就是他的一批扎实的传统山水画的临摹作品打动了我们。他的学习传统主要来自宋元各个大家的笔墨与山水临摹,给笔者留下深刻影响的是他对范宽的学习。范宽是宋代北方山水的主要开拓者与代表人物,范宽的代表作《溪山行旅图》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杨晓峰学习这幅作品很好地继承了该作品构图、笔墨以及核心造型元素的理解,他的学习很好地还原了范宽短笔皴法,对山石的学习他很好地与其对丝绸之路上风景的理解结合起来。不管是石头的形体塑造还是树木的描绘都发挥作者与范宽心灵上的沟通,所以这幅作品显得扎实饱满,尽其可能达到在画理上与大师的切合,而不是在表面造型上来相像。画家还大量学习了马远元代画家山水画的手法,而且还在明清的山水画家也有涉猎。纵观其传统的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他的造型功夫的扎实,因为他早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有着严格的艺术技术与修养的积累,他的人物画写生与创作也是极其优秀的,他的作品扎实程度来自年轻时期这种全面的造型训练积累,因此,在他后来的学习传统上一路显得道路平稳,不同于当代业余画家对传统理解被其造型功夫所囿。基础的积累虽然耗费很多精力,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基础与传统继承越深,意味着一个艺术家走的越远。蒋志鑫与很多其他老师都强调年轻时期多临摹一些古画,现在看来是有道理的,杨晓峰在这方面已经走到了前面并为以后做好了铺垫。

其次,杨晓峰的作品是丝绸之路陇东大地视觉景观的高度提炼。优秀的画家往往既要读万卷书更要行千里路,他将教学之余的大量时间投入到写生当中,他的作品涉及陇东大地的许多沟沟坎坎,数千张作品数量大的惊人。我细心欣赏了他的这些作品,能感觉到他将饱满的热情注入了这片大地的描绘与抒发。他的这些写生作品有的构图饱满、有的舒朗简约、有的加入创作意味,还有的作品是作者回忆默写性质的写生作品,不管哪种方式我们都能进入其作品的整体气氛之中。他的这批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者用宋元山水画的笔墨方式来对现实做了一个现代意义上的诠释。艺术创作自从20世纪以来就大力发展写生的方式,山水画这种发展有着含道映物的视觉载体,其传统的创作方式在现代社会受到写生方式的重新激活,李可染在这种方式上面大力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后来山水画的学习发展上面开拓了一条新的路子。不管是这条路子是对是错,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就是这种方式拓宽了艺术的视野与方式。杨晓峰有着很好的造型基础,他在这条路子上有着自己独有的实力与感悟,所以他能有这么多面目的写生作品而不重复枯燥,这是他的艺术修养体现也是他的艺术灵性的表达。如今,杨晓峰在蒋志鑫先生指教下,最近的画风已经出现了实质性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创作性题材的大量增加。我前几天见到了他的一些大幅作品,气势撼人,令人领略到西部山水的雄浑大气,这些作品虽然构图题材来自其写生的积累,但是他在蒋志鑫指导下能吸收大写意山水的创作技法和精神风貌,同时融合变成自己的风格。他的艺术风格的转变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艺术旅程。

最后,从桃李遍天下能看出杨晓峰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杨晓峰从2000年创办晓峰美术培训学校,十几年来他培养了近2000名全国各大美术院校的学生,遍布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全国各大美术院校。同时,他还在高等院校培养了诸多美术应用性与美术教育人才。杨晓峰的美术教育体系是秉承写实主义的教学体系,将西方的美术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很好地用到他的教学上,他的艺术教育又很好地融入艺术教育理论思想在其中。他在教育的同时鼓励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优点与个性,在基础上面手把手的教学,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他的教学方式虽然与应试教育结合,但是他难能可贵的地方是有机融入艺术创作与大师的理念之中,而且很好地研究每个学生的艺术潜力与理论修养。他亲自带学生大量到户外写生,大量通过画速写的方式加强学生生活体验与应试教育的有机结合,这样一来学生的造型提高了,而且学生对生活接地气的视觉元素体验也深刻了。我看过其所带清华美院的一个高材生的作品就能深刻体现他的艺术教育思想,这个学生首先是站在艺术史的层面来考量当前艺术前沿问题,但是在其画面上又能体现坚实的艺术功底与创作基础,这是我们当前美术教育所需要的,也是我们当前美术教育所缺少的。如今他客居北京专心且重新作为学生继续学习充电,他谦虚地以一个学生身份重新开始对美术界前沿的知识考量,他在蒋志鑫的认真教育下,加上北京丰厚的艺术资源结合他的教学经验与艺术体验会造就新的成绩出来,这样他在艺术教育方面还能进一步发展。

总之,杨晓峰是丝绸之路上成长起来的一位重要的画家兼美术教育家,他大量勤奋创作写生的作品有根有底,笔墨厚重、功力扎实,视觉元素来自西北黄土高原的厚土积淀,其艺术理念有着全新的当代视角与理论引导。这几年新水墨在我国的逐渐发生发展,这些作品一定能对美术史的延续发展带来新的材料与研究理路,在如今“70后”山水画创作的队伍上来看,新水墨理念与这些有着一定的断层,但是艺术的发展尤其中国发展了几千年的山水画的发展不能忽视这个题材的推进者,我们在关注如今城市化进程下的艺术视觉的同时,决不能忽视非城市化的视觉文化。杨晓峰等一批坚守这一块创作领域的画家值得我们关注。

猜你喜欢

山水画画家传统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酷炫小画家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