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纳兰容若悼亡词

2016-10-18黎芳芳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纳兰容若

黎芳芳

摘 要:“悼亡诗是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个大宗”,纳兰容若在这一题材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悼亡这一题材上成就最高的一位,本文将挑选纳兰具有代表性的悼亡之作,进行浅析。

关键词:悼亡诗的产生;纳兰容若;“哀感顽艳”;感情赤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一、悼亡诗产生

悼亡诗,顾名思义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是中国古典诗歌写作的重要题材之一,严迪昌在《清词史》中提到:“悼亡之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大宗,按其性质而言,实可作为爱情题材的重要补充。“那这种题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这是《诗经·国风·邶风·绿衣》中一句吟唱,从内容上来看,这可以说是悼亡诗的一个雏形。但真正以“悼亡“为题的,要数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悼亡诗》其一)笔调细腻,低回哀婉。

南北朝梁朝时期,沈约也有此题的作品,但受梁朝诗坛风气的影响,有“感情轻飘的缺憾”。

唐宋时期,值得一提的是陆游的沈园二首。宋朝时期,最早写悼亡词而且写得最好的当属苏轼。其次,就是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一首感情真挚,深沉哀婉。在此之后,值得称颂的并不多。

二、纳兰性德及其悼亡词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父亲更是位高权重。可是纳兰对功名利禄、官场生活却是排斥的:“仆亦本狂士,富贵轻鸿毛”。[1]后来他娶了卢氏,夫妻两人伉俪情深,奈何好景不长,卢氏却因难产而死,卢氏的去世,是纳兰容若词风的一个转捩点。[2]自此之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叶舒崇《皇清纳腊室卢氏墓志铭》)

“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王国维《人间词话》)清初著名词作家陈维崧认为:“《饮水词》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诚然,他的词,事真、意真、情更真,寥寥数语,就将自己的赤城之心、悲恸之情吐露无遗,“令人不忍卒读”。在现存的《饮水词》中,题目明标“悼亡”的有七阙,虽未标题而词情实是追思亡妇、忆念旧情的尚有三四十篇。[3]综上可见,纳兰容若是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悼亡这一题材上成就最高的一位。

三、纳兰容若悼亡词举例分析

1、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妻子去世,物是人非。词人将所有的难言之痛,都行诸笔端,比如这首《青衫湿遍》:青衫湿遍,凭伊慰我,忍便相忘。半月前头扶病,剪刀声、犹在银釭。忆生来、小胆怯空房。到而今,独伴梨花影,冷冥冥、尽意凄凉。愿指魂兮识路,教寻梦也回廊。咫尺玉钩斜路,一般消受,蔓草残阳。判把长眠滴醒,和清泪、搅入椒浆。怕幽泉、还为我神伤。道书生簿命宜将息,再休耽、怨粉愁香。料得重圆密誓,难禁寸裂柔肠。

这首词,从“半月前头扶病”来看,当是他所赋悼亡诗中的第一首,作于卢氏亡故的半月后。[4]“青衫湿遍”四字开头,奠定了悲伤沉闷的感情基调。“扶病”、“剪刀声”、“银釭”等等从前的种种,都萦绕心头。这里提到了两个典故:“重圆”和“密誓”,词人化用这两个典故,使词的感情更加深沉感人。

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纳兰的词,感情真挚、哀婉动人。在他的笔下,任何一个物象都会变得暧昧多情,散发着浓浓的伤感的气息,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比如这首《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夕如环,夕夕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词的开头写月的“可怜”,月的缺,其实暗含了自己与妻子阴阳相隔的苦楚。纳兰笔下的月,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他曾在一首词的自序中提到梦中妻子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园”。由此可见,纳兰容若笔下的月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意象,而是承载着他与妻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的重要载体,故说“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意思是说如果你真像梦里说的那样,那我将不畏严寒,以一己之躯温暖你。如此痴情,令人唏嘘不已。“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尘缘如此之短,再凄苦的词也无法唱出他的悲伤。他唯一期盼的,就是与妻子同化蝴蝶,在花丛中双宿双飞。[5]

四、结语

纳兰的悼亡词有三个特点比较突出,即内容上情感真挚浓郁,感情赤诚,另外在风格上凄凉悲怨,艺术表达上不事雕琢。[6]纳兰容若虽然是蒙古的满族人,但是在文学修养以及才思品质上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正是因为他具有独特的情怀与文人素养,才使得他拥有了“国初第一词人”的称号。纳兰待人真诚,德行敦笃,“不知其志洁,其行芳,不但不以贵公子自居,并不肯以才人子自安也。”[7]纳兰性德就是这样的一位奇才,他带着他的词走进了清代,走进了每位诗词爱好者的心中,在清词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参考文献:

[1]朱自清等·梦里相思曲中寻[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2]苏樱·一生最爱纳兰词[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3]严迪昌·清词史[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4]张秉戍·纳兰词笺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5]闵泽平·纳兰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M].武汉:崇文书局,2012.

[6]陈水云、蔡静玲·承德民族师专学报:近二十五年来纳兰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N].河北:承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

[7]赵秀亭、冯统一笺校·饮水词笺校[M].北京:中华书局,2005.

猜你喜欢

纳兰容若
此时不再道“寻常”
此时不再道“寻常”
——读《纳兰容若词传》
纳兰容若是怎样成为一代文青男神的?
纳兰容若与卢氏:人生若只如初见
青莲冷暖有谁知——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梦里落花愁亦愁
纳兰性德的忧郁人生
采桑子·当时错
纳兰容若边塞词的艺术个性研究
人生若只如初见
——感悟纳兰容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