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怀念同感悟并行,温婉与细腻共存

2016-10-18郝丽梅

青年文学家 2016年26期
关键词:席慕容艺术特色散文

摘 要:席慕容散文内容最能打动人的部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在艺术特色上,遣词造句的清秀、温暖、浓郁的感情色彩,让其散文充满了真实,让人为她笔下流淌的真实的文字而感动。

关键词:席慕容;散文;内容;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郝丽梅(1993-),女,陕西延安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6-0-01

席慕容是当代台湾著名女作家。从小受亲人和家庭的影响,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感。生活的美满幸福,让她的散文呈现出一种温馨的爱的基调。“我是一个幸运的女子,因为有着深爱着我的人的支持,我才能如此恣意的成长……”[1]确实,席慕蓉散文内容里充满了温馨同情,是一个爱者的世界。她的散文内容主要集中在:对故土的怀念、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一、真实的情感与矛盾的心情

“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来的真实情感打动读者。”[2]虽然作者从未到过家乡,却对家乡有一种潜在的深厚的情感。在《旧日的故事》中写到她有一个美丽的汉文名字,可那其实是她蒙文名字的译音,而且她也没有机会去用这个蒙文名字。她走过很多国家的城市,却从来没见过自己的故乡。作者对于家乡的认知,就是从父亲、外婆的只言片语里获取,靠自己的想象去勾勒出家乡的草原、蓝天。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没有矫揉造作的痕迹,在清新而宁静的文字里流淌着作者的怀乡之情。

作者的怀乡里有一种矛盾的心情。因为没有拥有而万分的想象:自己若在那个环境里的诸多美好。然而若真的生活在那里,心里想象的和现实会不会如出一辙。看着那些在满山都种满了油桐的小小世界长大的孩子,因为自己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新鲜好奇的感觉令她羡慕、向往。但是,作者能够看清现实和所想的距离。梦与现实,到底哪一样能令人满意?过着平静、舒适、安逸的生活,在生活完全满足自己的情况下,人就会想让自己去吃点苦、做点不平凡的事情。但是,真正的让她去过上那样的生活,未必就是她想要的。因此,作者在梦与现实的面前,应该是比较清醒的。

二、深刻地理解和人生的感悟

当作者真正踏在家乡的土地上的时候,现实的草原真实的展现在她面前:“整个草原一望无际,天地间除了苍穹的蓝、青草的绿和远处丘陵上一些土石的褐黄以及几株杂树的灰绿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的色彩了。”作者此时察觉到了那种在单一与悠长的空间里所积累下来的疲倦。作为一个返乡的游子,不得不承认自己也是要到了真正踏足于这块土地之上的时候,才开始体会出这些美的要求后面藏着的忧愁与孤独。但是对草原对故乡充满热爱的作者,愿意去装饰故乡难得的节日,向故乡表达自己内心的热烈与欢欣。这正是作者对草原对故土家园的深刻理解的体现。

对生命和青春的感悟。她半夜里看到昙花盛开、花香袭人,不由得发出的感叹“明明知道只有一夜的生命,明明知道千里方圆都没有人烟,明明知道花开花落都是一场寂寞的演出,却依然愿意倾尽全力来演好这一生”,这段对生命独特存在的感悟便足以打动人心。“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暇,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于它的永不重回。”话语里表现出的是作者对美好青春的感念,满满的幸福和知足。“知足者常乐”是我们能够从席慕容散文里体会到作者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个画家兼诗人的作家,席慕容的散文以自己对生活真实的体验来感知这个世界,因而她的散文里呈现出的最大艺术特色就是:“抒情”。

诗性的语言。“一篇优秀的散文应当是作者有节奏的心灵的流动。”[3]席慕容的散文文字温和柔美,自己亲身的生活和感受是她抒情的对象。痖弦在《时间草原》里说:“席慕容散文的最大特色就是抒情风格,这可能是因为也写诗的关系,文字敏感细腻,与其说是画家的散文,不如说是诗人的散文。”[4]席慕容的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诗性的语言。阅读席慕容的散文,让我们会有一种仿佛置身于诗意的环境,“是诗情画意的铺染与延展”[5]。平实、真挚的语言,诗一样流淌的句子,以及从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对于生活的满足和幸福的感觉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阅读有一种宁静祥和的气氛,温暖人心。

细腻的描绘。席慕容对生活的仔细的观察、真挚的体会都通过她的细腻的笔调跃然于纸上。凡是她眼睛看到的人或事或物,只要能引发她感想和感悟的,都不厌其烦的一一出现在她的散文里。疼爱她的丈夫、花草鸟兽、一切生活中的小物件等等,都是她写作的素材。这份细腻是她的散文能打动读者的重要原因。席慕容以她特有的敏感、细腻,将其所见、所闻、所感真实而生动的描绘出来,带给读者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文字享受。“因为她的叙‘我之事,抒‘我之情,才那样至情至性,感人肺腑,自成一家。”[6]细心的观察,细腻的描写,细腻的感情的表达,正是席慕蓉抒情散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席慕蓉.无怨的青春[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8.第4页.

[2]程金城,徐慧琴.中国新时期散文研究资料[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第21页.

[3]朱延庆.散文理论与赏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第4页.

[4]痖弦.时间草原.席慕容作品精选附录[M].新疆:伊犁人民出版社,2000.第559页.

[5]倪金华.台湾散文新观察[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第190页.

[6]杨匡汉.中国文化中的台湾文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第132页.

猜你喜欢

席慕容艺术特色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美文润声
莲的心事
席慕容“没信心”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敦煌壁画对中国特色动画片的启示
汤显祖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