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言

2016-10-18

看历史 2016年9期
关键词:彭州牡丹花牡丹

植物的生命,远比人类更为久远。它们和山河相伴而生,4000 多年前,在此生息的古蜀先民们肯定就看到了鲜花。那时,山没有名字,水没有名字,而花也没有名字,他们要为每一条河每一座山每一朵花,都取一个温暖的名字。这些最古老的蜀人发现,这片土地简直是上天的恩赐。他们在此定居下来,繁衍生息。一个漫长而又有持续性的文化共同体慢慢形成。

彭州就在这个文化共同体的核心区域。彭州的白水河,又叫湔江,在《水经注》中它叫湔水,是岷江水系的一部分。湔江路是一条沿河而上的公路,沿途会看到从古至今湍流不息的河水, 也会看到现代的度假区。在杜甫的诗中盛开过的牡丹花,每年的春天,都会准时开放。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曾经发生过无数的传奇,今天,这里的人们正在写着新的故事。

考古学家的发现证明,彭州、三星堆和金沙, 正是古蜀文化的三颗明珠。事实上,如果从成都的第二绕城高速驱车前往彭州,你会看到三星堆遗址的出口,再往前几分钟车程,就距离彭州的竹瓦乡(上世纪50 年代名为竹瓦街,80 年代更名为竹瓦公社,现在称为竹瓦乡,隶属于濛阳镇——编者注) 不远了。

在过去的60 年里,这里曾经两次出现短暂的骚动。1959 年冬季,在兴建成灌铁路的工程中, 新繁县民工大队在彭县(也就是如今的彭州)东约四十华里的竹瓦街,发现了一个大陶缸,1980 年2 月14 日,竹瓦街已经改名为竹瓦公社,七大队四队的社员在取砖瓦土时又发现了一批青铜器。

这两次发现,证实了在西周时彭州已经相当繁华,这儿是古蜀国的中心地带。后来的三星堆和金沙考古更让人们相信,这片土地上的文明, 比起同时的中原地区来毫不逊色。不少专家对“蜀文化受中原文化影响”的传统说法提出了挑战, 很有可能的情况是,中华文明存在多个源头,而古蜀文明即为其中之一。

1993 年11 月5 日, 彭州西大街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一位细心的施工人员白天在挖基坑时发现两米多深的地方有一块红砂石板,揭开石板, 下面是一个大窖——里面有351 件金银器。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即使放到今天,也非一般人所能拥有。这次发现证明,北宋末年,整个宋朝政权南迁,彭州成了一个“接待中心”。事实上, 每一次中原政权陷入动乱时,成都平原都成为大批精英的避险之所,文人入蜀,成为中国历史中绵延不绝的景观。大批精英的到来,体现了这块土地的包容性和吸纳能力,这种融汇也促进了本地文化的长期繁荣。

只有连续性的传统,才能形成历史的穿透力。1959 年和1980 年,彭州竹瓦青龙村两次出土西周窖藏青铜器40 件,包括容器比如铜罍、铜觯、铜尊等,兵器如铖、矛、戈等,这是来自西周的光芒;1991 年,致和红瓦村出土战国时代窖藏兵器数十件;1973 年1 月在天彭镇东南村原古城垠80 米处,有二位社员为逝者挖墓坑时, 发现一个唐代钱币窖藏,全系“开元通宝”钱币; 除了1993 年发现的大批宋代金银器外, 1996 年出土的一批宋代仿西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不仅量大,而且不乏大件重器。

很多藏品,现在都可以在彭州博物馆看到, 那里有一条完整的古蜀文化生命线。今天,这种文化正焕发着活力,它不只是在博物馆中,也在那静默的山,奔腾的河流中。

杜甫住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他从中原郁郁寡欢而来,但是他在成都的日子,是一段安宁的时光。在成都,他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为这个城市留下了灵魂。杜甫的好朋友高适在彭州做刺史, 经常邀请他到彭州赏花,这让他很开心,并且写了一首《花底》:

紫萼扶千蕊,黄须照万花。

忽疑行暮雨,何事入朝霞。

恐是潘安县,堪留卫玠车。

深知好颜色,莫作委泥沙。

“紫萼扶千蕊”,说明花瓣非常多,杜甫看到的应该是彭州丹景山的牡丹。彭州气候宜人, 土地肥美,各种花草繁茂生长。自唐代以来,天彭(彭州)的牡丹追随洛阳,成为最佳的观赏花之一。北宋皇帝宋徽宗非常喜欢呈贡上来的天彭牡丹,赋诗一首,让彭州的牡丹和他的“瘦金体” 一起,成为不朽的历史。等到了南宋,陆游在成都住了很久,仔细纪录了几十种花的习性,这里成为他梦中的故乡。陆游最喜欢的,还是牡丹。

牡丹在1985 年成为彭县的县花,1993 年彭县撤县设市,牡丹也就成为了彭州的市花。如今, 彭州牡丹花会已发展成全国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牡丹花会之一,其等级规模也由区县主办发展到四川省主办,社会影响力一届超过一届,并与洛阳牡丹花会、菏泽牡丹花会一起并称“全国三大牡丹花会”,同时也是四川重要的节庆活动之一。

历史是活的,而花更是活的。年年岁岁花相似,那是没有认真观察的缘故。在彭州,花成为田野间最常见的植物之一,除了牡丹,还可以看到杜鹃、蔷薇、向日葵。每个季节,在湔江边上, 在高山与田野之间,都会有盛开的花朵。很少有一个地方能像彭州这样,有那么多花专门供欣赏。如果杜甫生活在今天,这应该是他期望看到的场景。在杜甫的时代,欣赏花还是诗人的特权,普通人只能为生计奔波,而今天的人们,雅兴并不亚于古代的诗人。

每年夏天,会有数万外地人来到彭州长住, 他们就像候鸟一样,来此避暑。这不是我们熟悉的“中国式旅游”,你不会看到拥堵的“黄金周式”的景点,人们只是悄无声息地隐居在湔江河谷附近的一个个度假点,好山好水好空气,大城市难捱的夏天在这里就悄悄溜走了。彭州成立了一个“湔江河谷旅游功能区工作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协调整个湔江沿线的旅游发展。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保护这里的大好河山,而不是招商引资,事实上,他们对引进资金有比较苛刻的要求。

如果你沿着湔江溯江而上,这里的山河、风光会让你感觉仿佛到了欧洲。你心中会忍不住为这里描绘一个适合度假的蓝图。其实,你的想法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这里将会成为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山地度假区。

花儿再美也不如人美。在彭州,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旅游景点和文物保护单位, 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完美地融汇在一起。千年名寺龙兴寺,不仅有灿烂的古代史,更是一个现代传奇的发生地。1949 年,成都和平解放的大计, 就在这里达成。如果是在别的地方,很有可能会围绕龙兴寺三塔打造一个核心的景区,但是在彭州龙兴寺的外面,车水马龙,更多的不是游客, 而是本地市民。在这里,景点和本地人生活完美地融为一体,或许正是这座名寺的精神所在:不用高高在上地供着,而是参与到人们的生活进程之中。

在彭州,你能很清晰地看到两条道路:一条是古今之路,传统从古代绵延而来;另一条是中外之路,比如白鹿镇上的法国风情。东西、古今融汇于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城市之中。彭州的国际化进程明显加快,并向纵深发展。彭州的友好合作城市已经超过10 个,位居全四川第一。放眼全国,在同类城市中,彭州也是佼佼者。这种交往,并没有简单停留在政府之间协议的层面, 而是已经惠及到市民的生活。这个夏天,在彭州宝山的国际友城音乐节中,在这里度假的人们就欣赏到了来自好几个国家优秀乐队的演出。

这种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最终造福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彭州人杰地灵,像前中科大校长朱清时这样杰出的科学家,就有好几位。他们回忆起在彭州山水间渡过的童年,无不认为, 这儿不但是一个造梦的地方,也是一个实现梦的地方。白鹿镇连续几年举办中法古典音乐节这样的节日,提高了当地人的音乐欣赏水平,在白鹿镇甚至出现了一个钢琴小学。在钢琴小学的儿童和法国钢琴大师之间,有一个充满希望的广阔地带,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这个城市发展潜力的象征。

融汇是一种城市精神,更是一种能力。奔腾不息的湔江,紫萼千蕊的牡丹,其实体现的是同一种精神。只要积极进取,就会一直灿烂。自从有人类文明以来,这片土地上,花儿已经盛开了4000 年,它还会继续灿烂下去。这就是彭州的故事。

猜你喜欢

彭州牡丹花牡丹
惜牡丹花①(其一)
牡丹花型研究进展
牡丹花有多少株
牡丹绽放 曲韵彭州
——中国·彭州曲艺牡丹嘉年华
《守护》(组照)
“三不够”牡丹节
牡丹花的启示
牡丹的整形修剪
高中电化学电极反应式书写方法的探究
“牡丹”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