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国际主流报刊标题的大数据分析解读江苏国际竞争力

2016-10-18张艳敏,陈岩

中国科技信息 2016年18期
关键词:新闻标题议程语料

从国际主流报刊标题的大数据分析解读江苏国际竞争力

选取世界上主要英语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的主流英语报刊,从Access World News和Newspaper SG两个数字报纸库抽取有关江苏的新闻报道标题,构建涉苏新闻标题语料库,通过索引、搭配等语料库分析手段,剖析西方主流媒体对江苏的议程设置和话语建构。研究发现,国际主流英文媒体对“江苏”的经济发展总体持肯定态度,但是在社会、政治、环境、体育等话题上大多持消极态度,且涉苏议程大多置于涉华议程之下。分析结果凸显了我国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的紧迫性。

大数据在语言研究领域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语料库。语料库是依据科学的抽样原则而选择的有限话语集,既要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储存,又要具代表性,并最大限度地反映研究对象的特点。近年来,从语料库的视角进行国际主流媒体对涉华区域国际形象建构的研究已初具规模。然美中不足的是该领域研究总体上呈现重传播策略轻舆情监测,重“自塑”形象轻“他塑”形象,重宏观掌控轻数据分析,重国家形象轻区域形象的现状-。鉴于此,本研究以江苏为例,基于大数据提取和分析方法,以1980-2015年间国际主流媒体有关江苏的新闻标题为语料文本,探讨国际主流报刊该区域的话语与形象建构,揭示其背后的意识形态表达。

语料收集与样本描述

本研究采用自建英文报刊涉苏新闻标题语料库(English Newspaper Corpus of Jinagsu-related Headlines,ENCJH),语料选自四个洲最具代表性的英语国家: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发行量和影响力均居榜首的全国性主流大报,分别是英国的《卫报》、美国的《今日美国》和《基督教箴言报》(一家报纸的涉苏报道数量低于平均数,因此选取两家美国报刊),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新加坡的《海峡时报》。新闻样本来自两个数字报纸库:世界各国报纸全文库(Access World News)和新加坡国家图书馆的数字化报纸库(NewspaperSG)。语体包含硬新闻、软新闻、特别新闻、社论、专栏等,新闻域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等主类别和汽车、健康、科技等次类别。

ENCJH生语料库建好后,通过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设计的Tree Tagger附码器对语料进行词性赋码,然后借助AntConc3.4.1w对生语料及赋码语料进行索引、搭配、词表和关键词表等方面的检索。建成的ENCJH语料库中语料的刊载时距为1980-2015年。删除同一主题连续报道的新闻标题后,新闻条数共674条,其中型符数为9277,类符数为2514。最终,所选主流报刊的标题数分别是:《卫报》104条,《今日美国》和《基督教箴言报》共117条,《澳大利亚人报》248条,《海峡时报》227条。

研究结果与分析

议程设置分析

新闻是根据社会构建的范畴集合而对事件和话题进行的系统性筛选。新闻标题的议程设置反映了该系统性筛选的结果,也彰显话语权方关注的焦点以及对受众的引导策略。检索结果表明,含有“jiangsu”的标题共有9条,直接和间接的新闻报道之比为9:665。从文件视图来看,这9条标题中2条来自英国《卫报》,7条来自新加坡《海峡时报》。按主流媒体对江苏的关注度从高到低排序,四个国家依次为:新加坡、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

新闻域分析表明,直接报道江苏的国际主流英文媒体设置的议程多为经贸领域,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且仅出现在新加坡报纸。议程包括江苏与新加坡的纽带关系,苏州工业园,旅游与贸易合作,贸易代表团的目标和地方企业发展。这表明,江苏在新加坡主流媒体中的形象是中国的“经济发达省份”,且在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另外,新闻域设置还包括社会、政治和体育,只是散见于英国《卫报》和新加坡《海峡时报》。其中,仅有的两则社会话题1991年洪灾中的抢劫和2003年百姓选举不称职干部的改革均为负面和消极的主题。媒体通过对议程的筛选来影响受众对现实的解读。英国和新加坡主流报刊呈现出的江苏是一个犯罪率较高、动荡不安的地区,这无疑说明两国媒体对江苏的新闻议程设定包含某种以偏概全的误解。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媒体选择不关注江苏,英国和新加坡媒体歪曲报道的国际舆情,江苏的省区形象被勾画得弱小又有某种消极的意味。

实词频次分析表明,“China”、“Chinese”、“Beijing”的频数高达388,这表明国际主流英文报刊的涉苏报道大多置于涉华议程设置之下。另外,高频率词汇诸如市场(market,16词次)、商业(business, 13词次)、企业(firms,13词次)和经济(economic, 12词次)的词频总合为54,高于任何一个除区域名词之外的实词,揭示出经济发展与合作是国际涉苏舆论的中心议程,这与显性涉苏新闻标题的词频分析结果一致,也凸显国际主流媒体的报道较多关注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省份。

意识形态分析

新闻报道已成为上层建筑领域中控制、操纵社会意识的得天独厚的一种意识形态,人们没有理由、也无法回绝它的意识形态性质。Van Diik曾经指出,意识形态不一定都是负面的。因此,媒体话语的意识形态倾向分析需要从正面和负面两个维度进行。

首先,从词汇层面分析国际主流媒体积极、正面的报道。对语料库中主题词频数的进一步观察显示,与“江苏”密切相关的积极词语频率较高,表明国际主流媒体对江苏的评价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他们认为江苏虽然在国际舞台上是新兴的(global,13词次;new,23词次),却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big,14词次;market,16词次),且处于上升之势(rise,12词次)。正面报道主要集中在“走出去”战略、内需增大、经济繁荣、文化传播增多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所选标题的报道时距跨越世纪前后的17年,这与该省在“九五”至“十一五”期间的经济、外贸等方面“硬实力”的快速发展息息相关,也表明区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与国际媒体的关注度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新闻标题同样也暗含了程度不同的负面意识形态。语义分析表明,隐性负面报道的新闻域多为政治、经济、社会等主类别,议程包括灾难、盗墓、彩票、食品安全、性别歧视等次类别。刊载时距为1983-2014年。具体来看,语料库中国际主流报刊对江苏关注最早的媒体当属美国的《基督教箴言报》,该报在1983年以其主打的社论形式报道了中国的重男轻女思想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杀害女婴。美国另外一家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在2010和2014年分别报道了盗墓现象和昆山粉尘爆炸事件。值得注意的是,对后者的报道以“通用供应商发生爆炸”为标题,表明该报道是基于美国的利益,同时吸引该国受众对此事的关注,并在无形中给受众传递一种江苏合作方安全隐患大、合作效益可疑的信号。英国《卫报》的负面涉苏报道较早,在2000和2009年分别聚焦江苏矿难和干部买官现象,认为许多死亡矿工被隐于公众视线之外,揭露官员行贿以操纵电话调查的现象。另外,新加坡的《海峡星报》和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的负面涉苏议程设置集中在2007和2009年,话题聚焦动物饲料,盗窃案和中国经济。多个标题均含有负面词汇,比如杀婴(infanticide)、爆炸(explosion)、贿赂(bribes)、有毒的(toxic)等,误导受众认为中国及其区域省份社会动荡、经济下滑、缺乏公正、安全隐患巨大。

结语与思考

以上语料库的索引检索与搭配分析显示,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的行政单位之一—江苏有一定程度的直接关注,对其经济发展总体持正面态度,但是在社会、政治、体育等话题上大多持负面态度。分析还显示,国际主流媒体的涉苏议程大多置于涉华议程之下,且负面报道多于正面报道。一些媒体认为,江苏是一个与国际接轨较多的省份,内需巨大,文化资源丰富。但也不乏媒体对其持有偏见和否定,屡以该省为例对我国进行霸权指责与嘲讽,利用其手中的国际话语权筛选议题,误导国际受众对中国区域省份的认知与评价。这凸显了我国打造有世界影响力的媒体、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0.3969/j.issn.1001- 8972.2016.18.037

猜你喜欢

新闻标题议程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框架下体育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第六届全球深商大会议程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G20为推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注入新动力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
会面议程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