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品格教育

2016-10-18金伟芬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品格苏州区域

金伟芬

任何的一种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做人的教育,因为努力和成功之间都会有很多品格的重要元素。品格教育的重要元素依次为:感恩教育、诚实教育、守信教育、关心教育、尊重教育、宽容教育、责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结合教学、通过课程标准的学习,提高学科素养,实施品格教育。

本文本是以必修三《区域环境与区域发展》为例,在教学中将品格教育融合在课堂中既完成教学目标,又实现品格教育的一些实践。

一、学生小组小制作专题,提高能力

《我们多灾多难的中国》这是课前准备的一个小专题。通过小专题引入课程。此次专题有感于《中国国家地理》的一期内容,我指导学生做了这样一个专题。一小组学生整理资料写稿,完成后给另一小组做PPT,然后选一个同学在课上讲解,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容涉及中国的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地震,和气象灾害:台风、冻害、洪涝的形成及分布。

从学科素养上讲:PPT展示中国地图,标出各种灾害的分布,对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提高,区域知识的掌握很有帮助。学生整理资料和讲解也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表达能力。

从品格教育上讲:正是因为中国的多灾多难,灾难分布的季节性区域性,才促进了中国的大一统。4、5月华南易涝,6月江淮易涝,7,8月华北东北易涝,夏秋东南沿海多台风,冬季北方多风雪、寒潮,只有统一起来,高效的互相救助,调配资源,中华民族才能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所以中华民族的大一统不仅是政治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更是自然环境的选择。以此,让学生从中深刻切实的获得热爱祖国品质教育。接下来继续引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仅仅是口号,而是社会发展的必须,每个人都应该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同学间应该友爱、关心、互助,可以获得共同进步。另外整个小专题的完成,小组合作可以从实践中获得团结、互助、合作、尊重、责任的品格,当然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总结,强化优良品格的获得。

给学生发挥和展示的机会,教师可以除了分数以外多角度的了解考察他们,在她们做的好的地方给与表扬。学生在很多方面能力很强,教师也会由衷感到敬佩。从教师的角度,平等的表达自己情感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尊重他人的品格也能更好的形成。

这样的引入既活跃了气氛,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实现了品格素养教育。

二、图片和学生照片的使用,讲解课标知识

本课第一个课标知识是区域的含义。这部分知识接上部分,用中国政区图讲解区域的边界和区域的层次性,用中国气候类型图讲解区域边界也可以是过渡性质的。

例题:

1.地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08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图乙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该标志物应位于图甲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展示图片: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降水分布图,中国地形图。

讲解中国气候多样(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高山气候),地形多样(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多样的气候和地形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图片“欣赏多姿多彩的中国”(教师收集学生的图片和照片,最好是个人拍的旅游风景照)。

这样处理从学科素养上讲:讲解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差异的必要知识。用图片给学生贴身感受中国的丰富多彩,了解中国人文自然的多样性,详实深刻。

从品格教育上讲:用学生自己拍的照片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解中国。通过讲解,中国的丰富物产,多彩的文化,鲜明的呈现在眼前,丰富了对中国的认识,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中国各地区的差异性也可以引导学生更多的去了解、尊重不同的文化。提高学生开明、豁达的品格和拥有广阔的眼界。让学生讲解和使用学生拍的照片,也可以提供给学生发挥的机会,让课堂师生平等互动。

三、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思辨力

再回到这道例题,讲解秦岭淮河一线。秦岭淮河一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分界,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湿润区分界线,冬季一月0℃等温线,东部冬季有结冰期和无结冰期分界。然后联系生活,这条线就是当年中国确定北方供暖的范围的依据。地理联系生活,理解生活,让学生知道处处都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形成生动而实用的地理观。

再次拓展思维,用一个球表示南北分界又是不合理的,原因是气候分界是过度的而不是明确的。联系生活,指导学生观看窗外,苏州属亚热带的北段,以常绿树种为主,但也有落叶树种。体现了自然带的过度性。

这样的思维拓展提高学生的思辨力。提高独立自主的品格。

四、乡土地理使用,贴近生活

讲解苏南苏北的名酒:苏州张家港产沙洲优黄,宿迁泗阳产洋河大曲。引导思考苏南苏北产酒为什么南北不同。让后学生自己就会理出思路回答:苏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河网密布,产水稻。大米酿黄酒。宿迁温带季风气候,产小麦,高粱,大麦,豌豆等温带粮食作物,蒸馏成白酒。

从品格素养上讲:中国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形成了工业农业文化等多样性,引用生物届的观点,维护生物多样性,才能保证生物链的稳定,自然环境的稳定。从社会角度讲,维护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尊重社会文化的差异性多样性,才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中国繁荣。学生要形成人地协调的观点,以平等的态度,尊重差异的观点,维护自然与社会多样的观点。

此案例替代课本长三角和松嫩对比,知识要点上没有影响,也是完成了亚热带季风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农业工业的影响的对比。实现了课标:对比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理解区域环境影响区域发展。

而且用江苏案例还再次使用了秦岭淮河气候分界的知识,巩固运用上面所学。从教学情感来讲,了解江苏了解苏州,实现热爱江苏,热爱苏州。

再展示苏绣、丝绸、玉雕、木雕、核雕、苏做家具,苏州园林,苏州教育园图片。整体讲解地理环境对苏州社会发展的影响。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原地形,水稻种植,农耕文明发达,粮食产量提高,“苏湖熟天下足”。剩余劳动力增加,从事传统手工业,养蚕纺织丝绸,刺绣、雕刻发展,“苏工甲天下”。京杭运河及近海海运的发展,传统交通便利,传统文化繁荣发展,才子辈出。至现代苏州,处长三角,交通便利,文化发达,为它未来发展现代科技产业奠定基础。

此段即讲解了上面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又引入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又是变化这的。

展示苏州太湖珍珠米,苏北大米,东北大米图片。目前苏州米已经很难买到了,过去水热充足的气候,便利的河运交通形成的传统粮食产区衰弱,苏州工业化和城市化替代了原来的粮棉农业生产替代以工业生产和城市市场服务的花卉和蔬菜生产。

从学科素养上讲:理解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变化的。

从品格素养上讲:学会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最后:引出世界各地都存在自然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差异,所以ipad、iphone的生产体现了为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工业分散。这种工业分散通过现代化交通和信息交流实现。尊重差异,完善沟通,互通有无,走出过去封闭的“小而全”的模式,社会才会发展的更好。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第四中学校)

猜你喜欢

品格苏州区域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苏州一光
分区域
苏州十二忆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