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016-10-17本栏编辑柴兰高

农业知识 2016年33期
关键词:播种期麦田根系

本栏编辑 柴兰高

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本栏编辑 柴兰高

山东省小麦年种植面积近400万公顷,是山东省重要的粮食作物,是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小麦生产。2015年,山东省小麦单产和总产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提高到411千克,总产达到234.5亿千克,全省人均小麦占有量249千克,并创造出山东省继2014年以来连续两年每667平方米产量超过800千克的小麦高产典型。尽管如此,山东省小麦生产中仍然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农业水资源短缺与灌溉水利用率偏低的矛盾突出;二是气象灾害多发,小麦抗逆稳产能力较差;三是化肥、农药用量大,利用率低、污染严重;四是农机农艺融合度差,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低,造成小麦生产成本高,小麦生产比较效益低。采用高产高效技术进行生产是实现小麦增产增收的关键,现将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简单介绍如下。

整地施肥

在玉米收获的同时或收获后,进行玉米秸秆粉碎还田,且均匀铺撒于地表。旋耕播种的地块最好是旋耕后进行耙压,以确保旋耕质量,防止小麦缺苗断垄或播种过深;连续3年以上旋耕播种的地块,则需进行深耕或深松,破除犁底层。深耕深度应在20厘米以上,同时要实现耕耙配套,使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畦面平整;深松深度则应在30厘米以上。如有条件,可在整地时增施适量有机肥,提高地力水平;播种前如果墒情不足,则应提前造墒或者播种后浇蒙头水,确保小麦出苗整齐和壮苗。

种子处理

小麦是越年生作物,生育期长,病虫害多。随着小麦产量水平的不断提高,田间湿度增加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病虫抗药性的增强,小麦的根(茎)部病害(小麦全蚀病、小麦根腐病、小麦茎基腐病和小麦纹枯病等)、叶部病害(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叶枯病等)和穗部病害(小麦赤霉病)以及小麦虫害(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小麦蚜虫等)都有偏重发生的趋势。预防和减轻小麦病虫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种子处理。应选用高效低毒专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没有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苗期根部病害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戊唑醇(立克莠)按种子量的0.1%~0.15%拌种,或20%三唑酮(粉锈宁)按种子量的0.15%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35%甲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以上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如播种前用“年年拌”拌种剂拌种,可有效预防或减轻小麦各种病虫害的发生。

适期、适量播种

提高播种质量是培育壮苗获得小麦高产稳产的关键。因此,播种要做到适期、适量播种,确保播种质量。山东省小麦适宜的播种期是10月1~15日。胶东和鲁北地区应早播,适宜播种期为10月1~10日;鲁南地区应晚播,适宜播种期为10月10~15日。冬性品种应早播,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6~18℃时即可播种;半冬性品种应晚播,在日平均气温下降到14~16℃时播种。

播种量应根据品种类型和生产实际而定。适宜播种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667平方米基本苗以15万~18万为宜;分蘖成穗率高的中、多穗型品种,每667平方米基本苗在8万~12万就能满足高产需要。实际播种量应根据计划基本苗数、种子发芽率、净度、千粒重、田间出苗率等来确定。田间出苗率一般按80%计算;整地质量高、墒情足的地块按85%计算;整地质量差的地块按75%计算。

播种前,还应选择能够进行种肥同播和镇压较实的播种机,确保播种、镇压的质量。播种时,每667平方米使用磷酸二铵30千克或三元复合肥40千克作底肥,严格掌握小麦3~4厘米的播种深度,随播随压、镇压要实。

冬前管理

冬前除草因杂草生长量小、根系浅,用药少、杀草效果好,还不会对小麦造成药害。所以,11月中下旬进行化学除草效果最好。为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应在立冬至小雪适时浇越冬水;无水浇条件麦田或冬前旺长麦田一定要进行冬前镇压,以沉实土壤、减少透气跑墒,提高小麦抗冻能力。

春季管理

早春镇压不仅有利于保墒,而且可以保证根系和土壤颗粒密切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因此,春季麦田管理的第一要务是返青期麦田镇压。此外,冬前杂草防治效果不好或没有来得及防治的地块,可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气温较高的时候进行杂草防治。小麦起身拔节后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小麦的需水需肥量迅速增加,为满足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对肥水的需求,小麦起身拔节期要进行追肥浇水。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追尿素15~20千克,先追肥后浇水。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育后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小麦蚜虫的为害不容忽视;如遇阴雨天,还会发生白粉病、赤霉病等病害,如不及时进行防治就会造成减产损失。小麦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4月中下旬(小麦齐穗期)每667平方米用“美雨20毫升+倍立健20克”兑水喷雾,可有效预防小麦白粉病和小麦赤霉病。小麦蚜虫的防治可使用吡虫啉等杀虫剂。

叶面追肥

小麦抽穗后根系开始衰亡,生育后期麦田管理的重点任务是“养根、护叶、增粒重”。生育后期浇水不仅易导致根系无氧呼吸加速衰亡而降低粒重,而且还会增加田间湿度加重病害。所以,小麦生育后期特别是小麦开花15天以后一般不要浇水。防止小麦衰老的主要措施是在病虫防治的同时进行叶面喷肥。当前常用在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溶液。磷酸二氢钾每次每667平方米在用量一般为100~150克,尿素一般为600~900克,兑水30~40千克喷施,根据小麦生长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每隔7~10天喷一次,喷2~3次。

(张宾 王法宏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猜你喜欢

播种期麦田根系
果树根系修剪的作用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不关我的事
别人做不到
只有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