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2016-10-17刘叶青范诗曼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外伤胃肠道颅脑

刘叶青 范诗曼

广东阳春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阳春 529600



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刘叶青范诗曼

广东阳春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阳春529600

目的探讨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对患者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2组,每组46例,常规组实施早期肠外营养,干预组采用早期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和胃肠道反应。结果干预组患者GCS、SFMA、Barthe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评分等指标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出血、胃潴留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可促进患者良好康复,降低胃肠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颅脑外伤;早期营养支持;康复

颅脑外伤可导致颅脑组织、神经不同程度损伤,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1]。颅脑损伤后早期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2014-02—2015-05间,我们对46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02—2015-05间我院收治颅脑外伤患者92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每组46例。其中干预组中男31例,女15例;年龄30~72岁,平均46.2岁;外伤原因:车祸伤28例,机械损伤13例,打击伤5例。常规组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27~71岁,平均46.1岁;外伤原因:车祸伤30例,机械损伤10例,打击伤6例。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本次研究。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有可比性。

1.2入组标准(1)患者均为首次颅脑外伤后急诊入院并均给予积极治疗。(2)排除合并有先天性神经、精神疾病患者。(3)排除经治疗后生命体征仍不平稳患者。(4)排除合并有消化系统严重疾病或损伤患者。

1.3方法患者入院后均积极采取手术进行治疗,实施开颅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并减压,术后给予吸氧、卧床休息、利尿等对症治疗。干预组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术后24~48h即插入胃管给予少量流质食物,如患者无胃潴留则可持续给予流质食物。48h后采用持续滴注方法管饲要素饮食,并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节输注泵输注速度。初始剂量给予患者日所需能量25%,以后每日以25%量增加,6~7d后肠内营养营养总量应达到2500 mL左右,肠内营养给予期间如不能满足患者正常能量所需可适当通过肠外营养方式给患者补充营养。常规组患者术后即给予肠外营养,根据患者每日所需能量总量分4~6次给予,术后6~7d患者出现肠鸣音后开始给予流质食物喂食,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过度到普食。2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5d。

1.4观察指标(1)康复状况评价: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采用简化FMA(SFMA)、采用Barthel评分法评定患者意识状况、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GCS:对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及肢体运动三方面进行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最高分为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2]。SFMA:对上肢和下肢各关节运动情况进行评分,共15个测评项目,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越好[3]。Barthel评分:对患者基本日常生活如大小便、吃饭、穿衣、洗澡等情况进行评分,共10项,满分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4]。(2)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评估(SF-36),对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社会职能进行评估,每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5]。(3)统计2组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泻、胃肠出血、胃潴留等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包分析,表示GCS、SFMA、Barthel、生活质量评分并用t检验,率表示胃肠道反应并用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如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2组患者GCS、SFMA、Barthel评分比较干预组患者GCS、SFMA、Barthe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GCS、SFMA、Barthel评分比较(分,

2.2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干预组患者生理职能、生理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2.3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干预组患者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2组患者胃肠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颅脑外伤导致患者脑组织、神经损伤,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如代谢、活动等[6]。颅脑损伤患者全身呈高能量代谢状态,主要为患者热量需求和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耗氧量增加、心排出量增加[7]。此外,颅脑外伤患者机体呈高尿素氮代谢状态,机体应激反应增强,加快蛋白质分解和利用,表现为内脏蛋白水平下降、肌肉消耗、体重降低等,可能与机体耗能增加、氮使用率降低、营养摄入不足和激素分泌有关[8]。同时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蛋白、血清氨基酸均出现改变,相关氨基酸可增加颅脑兴奋性,造成神经毒性,易引起颅脑发生继发性损伤[9]。有效营养支对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神经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肠外营养虽然可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但因胃排空状态下,胃黏膜血管暴露于胃酸之中,加之黏膜血运障碍,极有可能导致广泛的黏膜糜烂,形成胃胀、胃痛、腹泻、出血或感染,并发症较多,且效果一般。肠内营养支持不仅有助于患者对营养正常吸收,相对肠外营养支持具有更显著营养供应,同时能促进胃肠功能蠕动[10]。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预防细胞代谢紊乱、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变、营养底物不足不良情况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1]。本次观察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有效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提高营养吸收率,降低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1]包龙,徐峰,凌伟华等.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与营养支持—基于欧洲危重病医学会关于急性胃肠损伤定义及处理指南的思考[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9):793-796.

[2]王海燕,武丽萍,杨秀芬等.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9):945-947.

[3]翟丽萍,刘春艳,王丽等.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37-39.

[4]骆苏丹,方碧兰,庾莉萍等.神经外科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两种营养支持方法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0):82-85.

[5]周美辉,孙文静.不同早期营养支持疗法对重度颅脑损伤营养、免疫及应激状况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5):2 297-2 299.

[6]李振良,刘亚玲,李友谊等.鼻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在改善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状态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9):14-18.

[7]钟丽.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70-172.

[8]廖圣芳,陈汉民,吴国鑫等.亚甲蓝排泄试验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合理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9):956-960.

[9]侯亚红,曹海华.经鼻空肠管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0):733-735.

[10]魏君,宋鑫,廖珩等.空肠管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应用及感染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76-178.

[11]周已焰.重型颅脑损伤后胃肠动力障碍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5):308-311.

(收稿2016-03-07)

·医院管理·

R651.1+5

B

1077-8991(2016)06-0109-02

猜你喜欢

外伤胃肠道颅脑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国院前急救中有关外伤若干问题商榷
胸壁外伤合并胸壁疝1例
36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探析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